定罪理论研究

定罪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

美国刑法理论历来强调判例主义原则,重视法例的解释、行为的认定、证据的运用和诉讼程序的正当性,因而几乎并不存在以构成要件为核心的理论体系。美国的定罪思维方式与证据方法的合法性要求、必要的诉讼程序紧密相关,强调证据规则具有制约陪审团准确、有效、合法利用证据的功能,所以,将实体问题与程序规则结合在一起加以分析探讨已成为美国法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当代大陆刑法以犯罪构成为核心,创造了一系列适应刑事司法需要的定罪思维模型,由于当代新的犯罪类型、新的犯罪手段层出不穷,各种犯罪之间的相互交错、相互重叠的现象日趋明显,以一元性犯罪构成为主导的理论体系正遭受着来自各方面的质疑。有鉴于此,发掘世界各国其他的定罪思维方式,发现和变革合理的定罪原理,既是刑法理论发展的必要,也是刑事司法实践的必需,从一元性犯罪构成理论的困惑与缺陷出发,比较分析大陆法国家的定罪思维方法,尤其是比较分析美国刑法理论基于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哲学倾向所创造的定罪思维原则,对于当前国内的刑法理论来说,无疑具有他山之石的意义。论文从德国刑法理论的“犯罪论体系”、法国刑法理论的“三要素论”、前苏联的“犯罪构成理论”等定罪思维模型入手,重新推敲“一元性犯罪构成”的理论缺陷,分析比较美国刑法定罪原则的实用性与现实性,希望以此推进我国刑法理论中定罪理论的改革。此外,在上述理论原则的基础上,论文试图通过对美国刑法定罪思维模式的分析,探讨建立以合理的定罪思维原则为主导的新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并力图藉此寻找解决我国刑事司法范围内创建合理的思维模型的理论难题。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犯罪论体系的缘起和发展
  • 二、原苏联犯罪构成理论的形成与完善
  • 三、美国刑法理论的实用性与现实性
  • 第一章 一元性犯罪构成理论面临的理论质疑.
  • 第一节 犯罪构成理论的哲学困惑
  • 一、整体与部分的相互关系
  • 二、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对决
  • 三、刑罚权与犯罪构成要件
  • 第二节 犯罪构成理论的逻辑悖论
  • 一、犯罪构成理论的单向例外—修正的犯罪构成
  • 二、犯罪构成理论的双向例外—违法阻却与责任阻却
  • 三、犯罪构成理论与刑事责任的归结途径
  • 第三节 犯罪构成理论的心理学难题
  • 一、罪过形式的分类依据
  • 二、罪过的证明途径
  • 三、罪过与人身危险性
  • 四、主观恶性的可罚性
  • 第四节 犯罪构成理论框架内的定罪思维
  • 一、堆砌性思维方式
  • 二、经验性思维模型
  • 三、解释论框架内的定罪思维
  • 第二章 大陆刑法犯罪论体系的实践价值
  • 第一节 德国犯罪论体系的理论缘起
  • 一、行为形象与定罪思维
  • 二、定罪思维的滤网式图解
  • 三、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的诉讼价值
  • 第二节 法国刑法理论中的犯罪“三要素”
  • 一、犯罪的法定要素
  • 二、犯罪的自然要素
  • 三、犯罪的心理要素
  • 四、要素论体现的定罪思维方式
  • 第三节 日本的实行行为论
  • 一、以犯罪行为为核心的定罪思维
  • 二、以当罚性为出发点的定罪思维
  • 第三章 美国刑法定罪思维模型概论
  • 第一节 美国刑法提示的定罪原则
  • 一、身体要素原则
  • 二、特定精神状态原则
  • 三、犯意和结果的同时存在原则
  • 四、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原则
  • 五、因果关系原则
  • 六、法律主义原则
  • 七、抗辩原则
  • 第二节 美国刑法提示的刑法遏制论
  • 一、诉讼价值与社会价值
  • 二、惩罚与教育的相互平衡
  • 三、轻刑化与非刑罚化
  • 第四章 来自美国刑法定罪思维的启示
  • 第一节 哲学论坛与诉讼平台
  • 一、证明可能与定罪原理
  • 二、惩罚必要与定罪制约
  • 第二节 程序的固有价值
  • 一、程序与犯罪事实之间的相互关系
  • 二、正当程序与权利保障
  • 第三节 回避理论难题的技巧
  • 一、实用主义在刑法研究中的价值
  • 二、规范怀疑主义的理论价值
  • 三、事实怀疑主义的学术意义
  • 小结
  •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二、高度重视程序价值
  • 三、证据的程序价值和实体法意义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四要件与三阶层犯罪构成理论的区别[J]. 现代交际 2020(10)
    • [2].犯罪构成理论的比较与评析[J]. 法制与经济 2016(03)
    • [3].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6(30)
    • [4].几种中国犯罪构成理论的比较研究[J]. 东方企业文化 2014(19)
    • [5].坚持我国的传统犯罪构成理论[J]. 潍坊学院学报 2015(03)
    • [6].对当前我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的思考[J]. 求知导刊 2014(08)
    • [7].改良阶段的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研究[J]. 刑法论丛 2011(03)
    • [8].论犯罪构成理论的相关问题[J]. 法制与社会 2020(08)
    • [9].比较研究犯罪构成理论以及对四要件理论的再坚持[J]. 法制与社会 2017(35)
    • [10].浅析我国犯罪构成理论问题[J]. 法制博览 2015(07)
    • [11].浅议我国刑法学中的犯罪构成理论[J]. 法制与社会 2015(08)
    • [12].犯罪构成理论之“三阶层理论”及其方法论[J]. 法制博览 2015(10)
    • [13].俄罗斯刑法理论研究的新贡献——《俄罗斯犯罪构成理论研究》评介[J]. 西伯利亚研究 2015(03)
    • [14].俄罗斯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发展历程述评[J]. 刑法论丛 2012(03)
    • [15].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思考[J]. 法制与经济(中旬) 2014(03)
    • [16].犯罪构成理论的梳理及构建理念的反思[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4)
    • [17].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概览[J].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2(01)
    • [18].浅析犯罪构成的属性[J]. 商 2012(10)
    • [19].犯罪构成理论的本质研究[J]. 法制与经济(中旬) 2012(11)
    • [20].中外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1(01)
    • [21].犯罪构成理论三要件和四要件比较[J]. 法制与社会 2011(05)
    • [22].改革,还是改换?——也谈我国犯罪构成理论[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5)
    • [23].奠基阶段的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研究[J]. 当代法学 2010(04)
    • [24].中外犯罪构成理论体系之比较研究——以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改造为核心[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6)
    • [25].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反思[J]. 法制与社会 2010(35)
    • [26].关于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辨正[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10(10)
    • [27].三大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比较[J].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0(04)
    • [28].论犯罪构成理论的双层结构[J]. 理论月刊 2009(04)
    • [29].浅思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重建之不必要性[J]. 知识经济 2009(04)
    • [30].中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发展阶段初探[J]. 社科纵横 2009(08)

    标签:;  ;  ;  ;  

    定罪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