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海带人工育苗是发展我国海带养殖事业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海带育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海带病烂的发生与抗病力降低,研究海带病烂发生的机制对于发展海带养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从病烂海带表面分离的褐藻酸降解菌的生长和产酶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引起的海带生理生化效应和细胞生物学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为海带病害的发病机理和病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研究结果表明:褐藻酸降解菌A1和A3最佳生长和产酶条件是初始培养基褐藻酸钠含量:0.6~0.7%,培养基中NaCl浓度:1.5%, pH值:7.5 ,培养温度:20℃。组织显微切片观察表明,海带被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后,其各种组织的伤害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相比之下,内皮层细胞的伤害最严重,其次是外皮层和髓部,表层的伤害最轻。在褐藻酸降解菌的感染下,海带细胞中出现大量的内含物。内含物的出现有组织特异性——仅仅发生在内皮层细胞中;内含物的出现具有普遍性;感染后期内含物逐渐消失;内含物的形状为椭圆形或圆形,直径大小为1.5~4.0μm之间,平均直径为2.7μm。细胞超微结构观察表明,叶绿体是褐藻酸降解菌感染最敏感的细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前言1 海带生活史特征及细胞工程技术在育苗育种中的应用1.1 海带的经济地位1.2 海带的生活史及其配子体的形态特征1.2.1 海带的生活史1.2.2 海带配子体的形态特征1.3 海带苗种的发展历史1.4 海带细胞系技术的应用及研究概况1.4.1 海带细胞系技术的建立1.4.2 海带细胞系技术的应用1.4.2.1 海带细胞系在种质资源中的应用1.4.2.2 海带细胞系在生理、生化和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1.4.2.3 海带细胞系在育种中的应用1.5 细胞系育苗与传统育苗方法的区别及优点2 我国对海带病害的研究概况2.1 海带养殖中常见病害的分类2.1.1 烂苗和脱苗病2.1.2 幼体畸形病2.1.3 绿烂病2.1.4 白尖病2.1.5 幼孢子体畸形分裂症2.1.6 白烂病2.1.7 点状白烂病2.1.8 泡烂病2.1.9 柄粗叶卷病2.1.10 其他海洋藻类的危害2.1.11 日本尾突水虱对海带苗的危害2.2 导致海带病烂原因的研究2.1.1 养殖环境因子的作用2.2.2 病原菌的侵染2.3 主要病害的防治2.3.1 改良环境2.3.2 加强营养2.3.3 微生物监测2.3.4 改良育苗条件2.3.5 选育高抗病品种3 植物遭病原菌侵染中的活性氧3.1 植物遭病原菌侵染中的活性氧的产生3.1.1 寄主植物-病原真菌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活性氧3.1.2 寄主植物-病原细菌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活性氧3.1.3 寄主植物-植物病毒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活性氧3.2 植物遭病原菌侵染中的活性氧的产生机制3.2.1 寄主植物-病原真菌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活性氧产生的地点3.2.2 寄主植物-病原菌相互作用过程中活性氧产生的信号调控途径3.3 活性氧在植物防卫反应中的意义3.3.1 参与植物的过敏反应3.3.2 对病原菌的直接杀伤作用3.3.3 对植物细胞壁的强化作用3.3.4 诱导植物体内植保素的合成3.3.5 对防卫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3.4 典型植物病害中活性氧的产生及其作用3.4.1 马铃薯晚疫病3.4.2 稻瘟病3.4.3 细菌病害中的过敏反应4 研究目的、意义第一章 褐藻酸降解菌的分离与生长及产酶特性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藻体来源1.2 褐藻酸降解菌的分离1.3 褐藻酸降解菌降解能力分析1.4 回(感)染实验1.5 菌种的初步鉴定1.6 生长条件的研究1.7 生物量的测定1.8 褐藻酸酶活力的测定2 结果2.1 菌株的分离2.2 菌株褐藻酸降解能力的测定2.3 回染实验2.4 实验菌株的细菌学鉴定2.5 培养温度对生长和产酶的影响2.6 初始培养基pH 值对生长和产酶的影响2.7 培养基盐度对生长和产酶的影响2.8 初始培养基褐藻酸钠浓度对生长和产酶的影响2.9 培养时间对生长和产酶的影响2.10 不同氮源对生长和产酶的影响2.11 不同光照条件对生长和产酶的影响2.12 不同光周期对生长和产酶的影响2.13 生长曲线的测定3 讨论4 小结第二章 海带的组织和细胞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反应特征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1.2 材料处理1.3 取材、固定、制片、染色1.4 生物显微照相1.5 电镜样品的制备2 结果2.1 病烂海带的外型观察2.2 病烂海带组织学观察2.2.1 病烂海带与正常海带组织学观察2.2.2 褐藻酸降解菌在海带各组织间分布与细胞受伤害程度的比较2.2.3 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引起海带内皮层细胞出现储藏颗粒2.2.4 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下储藏颗粒出现的组织特异性2.2.5 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下储藏颗粒出现的普遍性2.3 病烂海带的细胞超微结构观察3 讨论3.1 褐藻酸降解菌能够引起海带的病烂3.2 褐藻酸降解菌导致海带病烂的过程分析3.3 褐藻酸降解菌侵入海带组织的途径分析3.4 褐藻酸降解菌与内皮层细胞中储藏颗粒之间关系的探讨3.5 海带病烂过程中叶绿体的变化3.6 海带病烂过程中细胞核的变化3.7 海带病烂发生过程中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变化3.8 海带病烂病发生过程中线粒体的变化3.9 各种细胞器对海带病烂响应的差异4 小结第三章 海带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生理特征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藻体1.2 菌种1.3 材料处理1.4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4.1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1.4.2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1.4.3 PAL 活性的测定1.4.4 PPO 活性的测定1.4.5 叶绿素a 含量的测定1.4.6 光合作用的测定1.5 统计分析2 结果2.1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2.2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2.3 光合作速率的变化2.4 叶绿素a 含量的影响2.5 PAL 活性的变化2.6 PPO 活性的变化3 讨论3.1 可溶性大分子物质的变化与褐藻酸海降解菌感染引起带病烂发生的关系3.2 PAL、PPO 变化与褐藻酸海降解菌感染引起带病烂发生的关系3.3 叶绿素a 和光合作用的变化褐藻酸海降解菌感染引起带病烂发生的关系4 小结第四章 海带多酚的产生和细胞壁组成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响应及其作用1 材料和方法1.1 海带品种的选择1.2 菌株的选择1.3 感染处理1.4 抗性分析1.5 多酚含量的分析1.6 发酵培养基1.7 褐藻酸酶的制备1.8 海带细胞和原生质体的游离1.9 单细胞和原生质体计数及产率统计2 结果2.1 海带体内多酚的产生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响应2.2 海带细胞壁组成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响应2.3 海带对褐藻酸降解菌的抗性与其细胞壁组成和多酚响应变化的相关性3 讨论3.1 植物免疫抗感染反应的早期阶段多酚产生的普遍性3.2 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下海带多酚含量高低与抗感染能力的相关性3.3 海带细胞壁各种成分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响应特征3.4 海带细胞壁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响应与活性氧产生的相关性3.5 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下海带细胞壁的变化幅度与抗感染能力的相关性4 小结第五章 活性氧对海带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响应特征及其作用1 材料和方法1.1 海带品种的选择1.2 菌株的选择1.3 感染处理1.4 抗性分析1.5 微粒体膜的提取1.6 活性氧的的测定1.7 膜脂过氧化和脱酯化作用测定1.8 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1.9 脂溶性抗氧化能力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2 结果2.1 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下海带活性氧的产生2.2 海带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抗性的差异性分析2.3 活性氧在海带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中的双重作用2.4 活性氧在海带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中表现出双重作用的原因2.5 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后期海带膜脂过氧化和脱酯化伤害作用加剧的原因探讨3 讨论3.1 生物活性氧伤害学说的提出3.2 活性氧学说在植物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3.3 植物免疫抗感染反应的早期阶段活性氧产生的普遍性3.4 褐藻酸降解菌感染早期活性氧在海带抗感染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途径3.5 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后期海带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抗性下降的原因3.6 抗氧化酶系统在海带抗感染过程中的作用3.7 四种抗氧化酶所起作用的差异性4 小结总结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 [1].聚乳酸/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降解菌的筛选[J]. 微生物学通报 2020(02)
- [2].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降解菌的研究进展[J]. 高师理科学刊 2019(02)
- [3].萘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的研究[J]. 中国酿造 2017(02)
- [4].1株大分子有机物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酶学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5)
- [5].一株萘污染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在污染土壤中降解效果的研究[J]. 职业与健康 2017(13)
- [6].润滑油降解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J]. 广州化工 2017(13)
- [7].萘降解菌的分离及其联合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7(07)
- [8].一株耐低温原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J]. 浙江农业学报 2016(10)
- [9].秸秆降解菌的筛选及对秸秆的降解效果[J]. 生态学杂志 2020(04)
- [10].互营烃降解菌系的短链脂肪酸降解特性[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0(04)
- [11].玉米秸秆降解菌的筛选[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8(11)
- [12].一株苦马豆素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J]. 西北农业学报 2016(10)
- [13].原油微生物群落构成及降解菌降解特性的研究[J]. 生物技术通报 2013(01)
- [14].营养要素对原油降解菌生长的影响[J]. 生物技术 2009(02)
- [15].聚乳酸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酶和降解特性[J]. 精细化工 2020(03)
- [16].餐饮油烟废气降解菌种的选育研究[J]. 环境与发展 2019(12)
- [17].高效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分析[J]. 上海农业学报 2020(01)
- [18].一株土霉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性能研究[J]. 环境科学导刊 2020(05)
- [19].2株柴油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生长特性分析[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20].氯霉素降解菌的筛选与降解性能[J]. 医学动物防制 2017(08)
- [21].毒死蜱降解菌的筛选·鉴定·降解特性[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19)
- [22].2株毒死蜱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混合降解特性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 2017(08)
- [23].聚丙烯酰胺降解菌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化工管理 2015(04)
- [24].三唑磷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J]. 南方农业学报 2015(04)
- [25].鲭鱼中组胺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和发酵条件初探[J]. 中国食品学报 2014(08)
- [26].一株萘降解菌的分离及其在石油降解中耐盐性的研究[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3(04)
- [27].北极表层海水中氯代十六烷降解菌的多样性[J]. 微生物学报 2012(08)
- [28].多菌灵降解菌系的筛选与组成分析及其对土壤中多菌灵的降解[J]. 中国农业科学 2012(23)
- [29].百草枯降解菌研究初报[J]. 湖北农业科学 2011(16)
- [30].稠油降解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0(07)
标签:海带论文; 褐藻酸降解菌论文; 感染论文; 活性氧论文; 多酚论文; 细胞结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