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陕西延安大学医学院陕西西安710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近三年我院收治的606例患者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资料为研究资料,对比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结果:606例患者中胃镜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431例,其余的175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有256例,114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中伴肠上皮化生的患者有105例,107例为伴异性增生;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61.06%。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价值有限,临床上建议采用病理学诊断,或者二者结合诊断。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病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R57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7-0152-0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疾病,主要表现是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如果萎缩情况严重会出现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甚至直接导致癌变,所以医学上一直在研究其正确的诊断方法[1]。本次研究探索、分析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06例患者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资料为研究资料,其中男402例,女204例;年龄均在23-80岁;排除那些患有胃十二指肠肿瘤、消化性溃疡和其他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

1.2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标准[2]

①镜下黏膜显示略为粗糙,不平整,呈现结节状和颗粒状;②黏膜呈现红白相间状态,其中以白为主;③镜下可见黏膜血管,血管显露明显;④黏膜的皱襞变平、变薄,甚至消失。

1.3病例诊断

根据《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3]和悉尼系统的诊断标准进行活检,方法为使用10%的甲醛固定活检胃黏膜组织,由病理科专业技术人员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制片,然后由专业病理医师进行阅片,最后做出病理诊断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由EXCEL数据库录入,通过使用SPSS19.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检验胃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2.结果

2.1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两者符合率

在606例患者中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431例,175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中胃底部20例,胃体部47例,胃窦部505例;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25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并慢性浅表性胃炎114例,均位于胃窦部。慢性浅表性胃炎23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伴肠上皮化生105例,伴异型增生107例;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两者符合率为61.06%(370/606)。

2.2胃镜检查表现形式

胃黏膜较为平滑且较薄,表面出现细颗粒状、皱襞消失或者逐渐变平;黏膜由橘红色变成红白相间状态,呈现灰白色;黏膜下的血管显露,清晰可见。

2.3病理诊断表现形式

胃黏膜固有腺体相对较小,呈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并伴有囊状扩张,而部分腺上皮呈现轻度和中度肠化;固有膜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有些检查明显可见黏膜肌层相对增厚。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虽然是一种胃部疾病,但是因存在癌变的可能性所以近年来逐渐受到广泛重视,其临床发病因素很多,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家族遗传疾病、饮食问题等相关[4]。常规的胃镜检查有其特有的表现形式,本文中经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表现形式与诊断标准基本一致。相关医学研究结果表明[5],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介于30%和60%之间,而本次研究两者的符合率为61.06%(370/606),稍稍高于60%,两者的一致性较差。分析其较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6]:①医生在进行胃镜检查操作时难以正确把握注气量的多少,一旦在检查过程中注气较多时,胃内的压力就会逐渐升高,致使胃黏膜逐渐变薄,颜色逐渐变淡,因为压力导致的血管显露则容易被误判成萎缩性胃炎。误判的原因也多与临床医生的个人经验和诊断能力有限有关;②胃窦部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组织分布是呈多灶性的,如果胃镜下钳取病变部位的组织太小、太少或者过于浅表则会直接导致病理诊断错误;③医生检查时没有结合临床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有两大类型型,一种类型较为罕见,病变部位多发生于胃体部或者胃底;另一类型较为常见,病变部位多为胃窦部。本次研究中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例部位有胃体部47例和胃底部20例,经病理诊断都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由此可见,根据胃镜诊断很难鉴别实际的病变部位,所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诊断时,需要结合胃镜诊断、患者的临床病症表现以及血清学检测结果,如此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④切片时医生没有正确的切到病变部位,或者切片的数量过少,这些原因都会导致病理诊断失误或者漏诊。内窥镜活检目前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对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典型病变的病理诊断相对较为容易,其病理准确率也逐年提升[7]。所以,要想有效的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提高胃镜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病理科医生需要充分掌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发类型、病变部位,同时还要结合临床知识来进行细致检查[8]。此外,病理活检时要保证活检数量和活检体积足够大。取切片时要从不同的切面进行切取。

综上所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较低,说明胃镜检查的价值有限,具体诊断应该以病理学诊断为确诊依据,或者二者结合诊断。此外,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与胃黏膜肠化以及异形增生的出现密切相关,二者可以作为癌前病变的主要依据,一旦发现应该尽早治疗并做好定期复查。

【参考文献】

[1]杨宗逸.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7):77-78.

[2]周思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25):155-156.

[3]罗贵光.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与内镜诊断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6):1395-1396.

[4]孙龙.病理检查与胃镜检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J].中外医疗,2015(31):75-77.

[5]王健生,李长锋,张宝刚.11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8):1373-1374.

[6]张晓玲,王小云,张风玉.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24):76-77.

[7]曹东辉.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6):52-53.

[8]施倩.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Hp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8):196-197.

标签:;  ;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