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发病机制一直是传染病领域研究的重点、难点。至今,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慢性化以及其持续感染的机制尚未阐明。在当前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缺乏有效措施的情形下,研究弄清HBV感染慢性化及持续感染的发生机制尤显重要、紧迫。很多研究认为,HBV持续感染与体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功能下调密切相关,但对DCs功能下调的发生机制尚无一致认识。由于在CHB患者外周血中分离的DCs是在HBV感染后已经呈现持续感染状态中的细胞,我们认为此时机体的免疫状态应以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e)为主,而HBV感染慢性化应是天然免疫(innate immune)和适应性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此时DCs的功能下调,可以解释HBV持续感染时机体的免疫状态,但这尚不能解释HBV感染慢性化的过程。本课题中,我们以DCs的成熟障碍(Dysmaturation)的发生机制为研究目的,联系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与DCs的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的关键因素:患者外周血HBV DNA载量和DCs上表达的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结合CHB的临床特征,开展研究。第一部分不同HBV DNA载量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功能变化目的研究观察不同HBV DNA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表型、功能变化,探讨HBV在DCs成熟障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筛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8例,入选时予PCR法测定外周血HBV DNA载量,经肝穿刺明确肝组织病理状态。入选病例符合HBV DNA载量>105copies/ml;除外其他肝脏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两个条件。入选后,所有病例予以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24周,再次测定外周血HBV DNA及肝穿刺。依据治疗前后外周血HBV DNA载量分为两组:高载量组(CHB-H组)28例(HBVDNA>105copies/ml)和低载量组(CHB-L组)25例(HBV DNA<104copies/ml)。从患者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DCs。用流式细胞仪测定DCs表型;MTF法测定DCs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ELISA法测定DCs分泌IL-12、IL-10等方法进行研究。同时以1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1 CHB-H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程度较CHB-L组为重,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间肝纤维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2 DCs在体外经细胞因子的刺激可明显增殖,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s的扩增数量、速度低于正常人(P<0.02)。3 DCs表面标记:正常人的HLA-DR、CD86(B7-1)、CD80(B7-2)和CD83表达阳性率均大于80%,而两组CHB患者HLA-DR、CD86(B7-1)、CD80(B7-2)和CD83的表达率普遍降低,CHB-H组分别为43.22±8.22%、37.89±7.75%、39.24±8.56%及20.31±4.86%;CHB-L组分别为45.11±7.99%、40.37±6.52%、37.48±7.71%和22.87±5.68%。CHB患者DCs表面分子HLA-DR、CD86(B7-1)、CD80(B7-2)和CD83的表达较正常对照均显著降低(P<0.001),尤以CD83的降低更为显著;不同HBV DNA载量的两组CHB患者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DC在MLR中的刺激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5 CHB-H组DCs、CHB-L组DCs和正常人DCs上清液中IL-10的量分别为(19.74±8.34)pg/ml、(21.36±4.88)pg/ml和(25.23±9.46)pg/ml,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在纯DCs培养和MLR中,IL-12的量CHB-H组为(102.37±48.96)pg/ml,CHB-L组为(122.27±51.36)pg/ml则分别明显低于正常人DCs(304.55±101.52)pg/ml和(116.27±55.54)pg/ml,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炎症程度成正相关;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DCs存在成熟障碍;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DCs表型缺陷、刺激T细胞功能下调;4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s的表型变化、功能下调与外周血HBV DNA载量间无显著相关性。第二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上Toll样受体3的表达变化研究目的:观测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上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 3,TLR3)的表达变化,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DCs成熟障碍的原因,探讨HBV感染慢性化与持续感染的机制。方法:筛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例。入选时予PCR法测定外周血HBV DNA载量。入选病例符合HBV DNA载量>105copies/ml除外其他肝脏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两个条件。入选后,予以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16周,再次测定外周血HBV DNA。依据治疗前后外周血HBV DNA载量分为两组:CHB-H组20例(HBV DNA>105copies/ml)和CHB-L组17例(HBV DNA<104copies/ml)。从患者外周血分离获取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DCs,对未成熟期DCs(immaturative DCs,imDCs)与成熟期DC(maturative DCs,mDCs)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表型测定;ELISA法测定DCs分泌IL-12等方法进行研究;分别对imDCs与mDCs应用流式细胞仪法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测定TLR3的表达。同时以1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1 DCs在体外经细胞因子的刺激可明显增殖,但较含胎牛血清的完全培养基的培养方式,其增殖速度较慢、数量较少(P>0.05);2正常人组DCs于培养第5、7天CD80、CD86、HLA-DR、CD83的表达率分别为:28.31±8.79、82.35±8.67;31.17±11.23、79.61±10.08;27.61±10.28、92.79±8.48;23.46±11.53、83.76±5.47,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CHB-H组DCs于培养第5天CD80、CD86、HLA-DR、CD83的表达率分别为:18.57±10.22、24.16±10.46、17.87±10.38、14.28±6.77;而第7天的表达率分别为:42.46±9.22、40.72±11.24、48.57±12.51、22.25±11.22,各表面分子的表达率第5天和第7天两组间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HB-L组DCs于培养第5、7天CD80、CD86、HLA-DR、CD83的表达率分别为:20.13±10.43、39.48±7.63;19.16±6.45、34.58±13.44;22.24±12.37、43.73±16.87;15.39±10.44、21.68±6.38,组间比较P>0.05。3正常人组、CHB-H组和CHB-L组imDC上TLR3的表达率分别为8.89±4.21、7.46±4.11、28.49±7.72,mDCs上TLR3的表达率分别为:正常人组5.71±4.33、CHB-H组6.68±3.17、CHB-L组6.15±3.88、。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人imDCs上TLR3的表达率明显高于两组CHB患者,P<0.001,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CHB患者imDC上TLR3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人组imDCs上TLR3的表达率高于其mDCs,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慢乙肝患者imDCs与mDCs上TLR3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4 CHB患者DCs上TLR3的表达与其外周血HBV DNA载量无明显相关性。CHB患者mDC上TLR3的表达与imDC无显著性差异(p>0.05)。5三组DCs的培养上清夜中IL-12的产量: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1.54±20.75、137.62±43.38;CHB-H组分别为26.22±11.20、31.84±12.35;CHB-L组分别为31.59±14.16、42.11±10.76,与正常对照相比较,两组CHB的DCs产生IL-12的水平降低(P<0.05)。结论:1通过细胞因子组合IL-4、GM-CSF体外培养扩增的DCs为imDC,经TNF-α处理后的DCs为mDCs;2 CHB患者外周血DC上存在TLR3的表达减少;3 DCs上TLR3的表达变化可影响CHB患者DCs的表型、功能;4 CHB患者DCs上TLR3的表达变化与其外周血HBV DNA载量间无明显相关性;5 CHB患者外周血DC上存在TLR3的表达缺陷,可能为DCs成熟障碍、功能下调的重要原因。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HBsAg和HBV DNA在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的关系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09)
- [2].尿HBV DNA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诊断中的价值[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4(11)
- [3].乙肝病毒既往感染者血清HBV DNA检测[J].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4(05)
- [4].替比夫定阻断HBV DNA高载量孕妇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3(08)
- [5].慢性乙性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e抗原含量的关系[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02)
- [6].乙肝肝硬化血清透明质酸与HBV DNA的相关性[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2(03)
- [7].原发性肝癌与HBV DNA的关系分析[J]. 现代肿瘤医学 2008(01)
- [8].HBeAg阴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相关性研究[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08(05)
- [9].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少见模式患者转氨酶及HBV DNA的结果分析[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1(08)
- [10].HBV DNA阳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分析[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1(06)
- [11].恩替卡韦联合保肝基础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患者HBV DNA及肝功能的影响[J]. 医药论坛杂志 2016(07)
- [12].恩替卡韦治疗血清HBV DNA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J]. 热带医学杂志 2016(10)
- [13].孕中晚期口服替诺福韦和替比夫定阻断HBV DNA高载量孕妇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J].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0(11)
- [14].拉米呋啶对HBV DNA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干预的作用[J]. 中国热带医学 2011(04)
- [15].HBV DNA对不同临床分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0(02)
- [16].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eAg与血清HBV DNA定量分析[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09(04)
- [17].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血清HBsAg水平与HBV DNA及肝功能的关系[J]. 河南医学研究 2019(07)
- [18].替比夫定治疗HBV DNA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观察[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0(09)
- [19].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载量及肝功能指标的关联性[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2)
- [20].拉米夫定对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肝功能及HBV DNA含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20)
- [2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医证型与HBV DNA的关系[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2(07)
- [22].恩替卡韦对肝移植受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HBV DNA的抑制作用[J].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09(01)
- [23].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HBV DNA拷贝数与甲胎蛋白分析[J]. 临床医学 2008(08)
- [24].慢性乙肝与携带者血清HBV DNA病毒载量与血清HBeAg的相关性[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16)
- [25].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V DNA阳性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工程 2014(09)
- [26].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的意义[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0(03)
- [27].不同分娩方式对不同HBV DNA载量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02)
- [28].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睾丸中HBV DNA的检测研究[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9(05)
- [29].重组腺病毒介导的1.2拷贝HBV DNA在3种肝细胞中的表达[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9(04)
- [30].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HBeAg及HBV DNA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J]. 肝脏 2009(04)
标签: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论文; 乙型肝炎病毒论文; 载量论文; 树突状细胞论文; 成熟障碍论文; 样受体论文; 慢性化论文; 表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