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精神健康研究 ——以衡水学院为例

高校大学生精神健康研究 ——以衡水学院为例

论文摘要

世界卫生组织WH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1)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只是生理上没有疾病,还应包括如心理上的安适与社会关系的和谐。“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一词,在国内有类似的名称,例如“心理卫生”、“心理健康”与“身心健康”,在教育领域、辅导领域与公共卫生领域比较常用心理健康、心理卫生或身心健康;而在医学领域则常用精神健康。通过检索中国知网获悉,无论是心理健康、心理卫生或是精神健康英文都译为“mental health”,偶尔有将心理健康译为“psychological health”。而身心健康“Physical-Mental Health”指的是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亦即身体与心理都达到健全的一种状态。这些名称在意涵上皆包含在生理上无心理疾病,心理上处于健全美好的状态,鉴于本论文属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那么笔者就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视角来界定“精神健康”的概念,在英文概念上采用“mental health”作为与本研究相适应的“精神健康”的英文概念。马克思主义视角的精神健康要比传统心理学视角的界定更为完整。精神健康,就是除了心理健康者所共同拥有的特性:能自我悦纳、良好的人际关係、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知觉、保持情绪的平衡、乐于工作、具创造性…等;还关注个体的精神信仰问题,具体包括对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诸方面的体认。由于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大学生,其精神健康的状态亦应考虑到大学生这个发展阶段的各方面成熟度,例如:青春期第二性征的转变、自我角色认同与混淆的挑战、认知发展正从具体运作到抽象运作的过程,以及面对职业生涯选择、升学考研的压力等。基于上述观点,笔者针对大学生在人际、家庭、情绪、健康、自我能力展现与精神信仰等方面能否达到适应的状态,进一步编拟大学生精神健康调查问卷,以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探讨大学生精神健康的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提出自己对大学生精神健康内涵的认识,即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精神健康内涵基础之上,大学生精神健康,就是大学生个体在人际、家庭、情绪、健康、自我能力展现与精神信仰等方面能够达到内部协调与外部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之后详细梳理了大学生精神健康的标准,从人际方面、家庭方面、情绪方面、健康方面、自我方面和信仰方面论述大学生精神健康的表现。之后,按照大学生精神健康的内涵来设计关于衡水学院大学生精神健康的调查问卷,利用学校社团“调查社”的优势,搜集有利于本研究开展的有效数据。对获得的相关材料和调查问卷内容,运用逻辑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Microsoft Excel2003、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认真的比较、归纳、分析与综合,以阐明和总结研究观点:衡水学院大学生精神健康现状体现为:人际交往能力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局面;家庭无私关爱观念非常强;身体素质达到国家标准良好状态;具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美中不足之处,就是衡水学院95%的受访大学生由于生活、学习、工作等系列压力导致产生抑郁、烦躁、焦虑或紧张,这是个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基于此,笔者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同侪四个方面阐述其形成之原因;同时又站在学校学生工作部门的角度提出了引领衡水学院大学生精神健康的有效途径,即从家庭功能、家校合作、大众传媒以及同辈中人四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解决对策措施,并分别将其称之为大学生精神健康的培育器、孵化器、助推器和加速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 选题背景
  • 2. 研究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国内研究现状
  • 2.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 研究思路
  • 2. 研究方法
  • 一、大学生精神健康的相关理论阐释
  • (一) 精神健康概念界定
  • 1. 精神健康
  • 2. 精神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二) 大学生精神健康的标准
  • (三) 大学生精神健康的表现
  • 1. 人际顺畅
  • 2. 家庭和谐
  • 3. 情绪稳定
  • 4. 健康良好
  • 5. 自我悦纳
  • 6. 信仰坚定
  • 二、大学生精神健康的重要性
  • (一) 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二) 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幸福
  • (三) 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 (四) 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 三、大学生精神健康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 (一) 被试基本资料整理分析
  • (二) 大学生精神健康的现状
  • 1. 积极方面
  • 2. 消极方面
  • (三) 大学生精神健康消极方面的成因
  • 1. 家庭因素
  • 2. 学校因素
  • 3. 社会因素
  • 4. 同侪因素
  • 四、引导大学生精神健康的有效途径
  • (一) 家庭功能:大学生精神健康的培育器
  • (二) 家校合作:大学生精神健康的孵化器
  • (三) 大众传媒:大学生精神健康的助推器
  • (四) 同辈中人:大学生精神健康的加速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衡水学院大学生精神健康调查问卷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提升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品质浅论[J]. 教师教育论坛 2019(07)
    • [2].经济困难大学生精神资助探析——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J]. 机械职业教育 2019(12)
    • [3].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问题解析[J]. 昌吉学院学报 2019(06)
    • [4].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和谐问题探究[J]. 教育文化论坛 2020(01)
    • [5].“00后”大学生精神需要及其引导[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03)
    • [6].基于大学生精神症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06)
    • [7].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引领[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02)
    • [8].精准扶贫理念下经济困难大学生精神扶贫对策探析[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2)
    • [9].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精神成长需求现实案例与教育引导[J]. 农家参谋 2020(18)
    • [10].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特点及引导探析[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0(08)
    • [11].大学生精神性成长需求模型:面向三个世界的建构[J]. 煤炭高等教育 2020(03)
    • [12].大学生精神成长视域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反思与实践优化[J]. 思想理论教育 2020(11)
    • [13].谈大学生精神成人的心理思考[J]. 才智 2018(16)
    • [14].大学生精神性研究:概念及测量工具述评[J]. 高教探索 2016(12)
    • [15].中国梦构筑大学生精神动力培育理路的多维透视[J]. 学术探索 2016(11)
    • [16].论实践中大学生精神文化的需求走向[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 [17].大学生精神生活提升路径论析——以校园环境的精神价值为视角[J]. 高校辅导员 2017(01)
    • [18].中国梦视阈下大学生精神动力的逻辑内蕴与培育路径[J]. 大连干部学刊 2017(04)
    • [19].大学生精神成人的价值维度及有效载体[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20].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及其价值彰显[J]. 黑龙江科学 2017(01)
    • [21].大学生精神生活中艺术教育的策略思考[J]. 当代音乐 2017(15)
    • [22].微时代大学生精神成人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04)
    • [23].“精准扶贫”视角下的大学生精神贫瘠问题及脱贫对策[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4].高校体育促进大学生精神成人的策略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20)
    • [25].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影响及其优化[J]. 教育导刊 2015(12)
    • [26].高校大学生精神懈怠的现状分析——以南充市三所高校为例[J]. 科技创业月刊 2015(24)
    • [27].从校园流行语看大学生精神需求[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1)
    • [28].当前大学生精神生活问题透视及其成因分析[J]. 青少年学刊 2016(02)
    • [29].大学生精神压力转化研究[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6(10)
    • [30].90后大学生精神生活研究论纲[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5(01)

    标签:;  ;  ;  ;  

    高校大学生精神健康研究 ——以衡水学院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