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各国纷纷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应对次贷危机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从2008年9月起当年连续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五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在上述措施的作用下,2009、2010年中国GDP增长率分别达到8.7%和10.1%,货币政策发挥了显著效果。如何利用货币政策发挥逆周期的效果来应对经济波动,是中央银行关注的问题。因此,文章试图分析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指导货币政策发挥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作用。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将货币供应量M1作为中介目标、M2作为观察目标加以调控。因此文章选取M2为货币供应量的指标,GDP为经济周期的指标,利用1996-2010年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的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讨论二者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通过图表描述初步判断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之后运用VAR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探究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周期的影响程度及其时滞。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下列结论: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周期具有影响,影响时滞大约为半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即:提高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力、明确货币供应量的调节时间点以及货币政策由控制总量转向优化结构等。
论文目录
内容摘要Abstract第1章 导论1.1 研究问题的背景1.2 研究问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3 相关文献综述1.3.1 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1.3.2 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1.4 研究思路与内容结构1.5 研究问题的方法1.6 难点及创新之处第2章 分析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关系的理论基础2.1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本理论2.1.1 古典学派的货币中性理论2.1.2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非中性理论2.1.3 货币学派的货币长期非中性和长期中性理论2.2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关系的主要理论2.2.1 货币供应量在经济周期中充当次要作用的观点2.2.2 货币供应量在经济周期中充当主要作用的观点第3章 1996-2010年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分析3.1 考察期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3.2 考察期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态势及其原因分析3.2.1 考察期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态势3.2.2 考察期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长态势的原因分析3.3 考察期中国经济周期性增长态势及其原因分析3.3.1 考察期中国经济周期性的增长态势3.2.2 考察期中国经济周期性增长态势的原因分析3.4 考察期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及原因分析3.4.1 考察期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的关系3.4.2 考察期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关系的原因分析第4章 1996-2010年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关系的实证分析4.1 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周期指标选取和基础数据4.1.1 货币供应量4.1.2 国内生产总值GDP4.1.3 消费物价指数CPI4.2 计量方法与模型的介绍4.2.1 ADF单位根检验(Augmented Dickey-Fuller Unit Root Test)4.2.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4.2.3 VAR模型4.2.4 脉冲响应函数4.3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以及模型分析4.3.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4.3.2 Granger因果检验4.3.3 VAR模型4.3.4 脉冲响应分析4.4 结论4.4.1 中国货币供应量对GDP的影响程度4.4.2 中国货币供应量对GDP的影响时滞第5章 基于1996-2010年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关系分析结论的政策建议5.1 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关系分析结论5.1.1 中国货币政策的顺周期特征5.1.2 中国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时间点滞后5.1.3 中国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力度不合理5.2 增强货币政策熨平经济周期作用的政策建议5.2.1 提高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5.2.2 明确货币供应量的调节时间点5.2.3 重点由控制总量转向优化结构参考文献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货币供应量论文; 经济周期论文; 时滞论文;
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基于1996-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