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债转股中的道德风险及其解决思路(论文文献综述)
谢丹[1](2006)在《金融不良资产系统化管理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融不良资产管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金融业深切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步伐的临近,国有商业银行和金融不良资产管理公司都在不断探索市场化转型的新思路,当前的金融不良资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金融新环境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以当前的金融形势为依托,建立一套新型的不良资产管理模式。 本文将系统及系统化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运用到金融不良资产管理之中,并结合现代管理方法中的内部控制原理,构建了一套金融不良资产系统化管理模式,为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及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首先对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金融不良资产管理模式的弊端,提出了对当前管理模式进行改进的必要。其次,将系统及系统化管理理论运用到金融不良资产管理之中,构建了一套金融不良资产的系统化管理模式,并阐明了该模式运作的前提、原则和目标。然后,从相关群体系统化和工作程序系统化两个方面对金融不良资产系统化管理模式的运作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分析,并将金融不良资产系统化管理模式与当前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该模式在群体关系、管理机理和管理效果上的优势。最后,考虑到金融不良资产系统化管理模式在实际运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保证了该模式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
李超杰[2](2005)在《基于波动率、执行价格、交易成本的期权定价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金融工程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就是衍生证券,期权是一种重要的衍生证券。期权定价理论是现代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交易成本、标的资产价格的波动率以及执行价格三个方面研究了期权定价问题。论文首先研究了标的资产价格的波动率对期权定价的影响。论文首先介绍了固定波动率的Black-Scholes定价模型、随机波动率期权定价模型以及具有扩散态、跳跃态的期权定价模型、随机波动率与跳组合的期权定价模型、波动率服从possion跳过程的期权定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论文研究了基于混合转移分布(MTD)期权定价模型。混合转移分布(MTD)模型的最大优点在于其不仅能拟合时间序列中的平稳态、突发态和异常值,还能较好拟合时间序列中的延伸态,是对波动率服从possion跳过程的期权定价模型的进一步修正。执行价格是股票期权定价机制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论文在研究基于执行价格的期权定价的同时,讨论了执行时间对期权价格的影响。首先以组合型股票期权为例讨论了执行价格固定但执行时间随机的期权定价,然后研究了执行价格可变的指数化股票期权的定价,进一步研究了执行价格可变且执行时间不确定的指数化股票期权的定价。论文以再装股票期权为例研究了期权执行价格最低水平的决定机制,并研究了执行价格可变的再装股票期权的定价。论文研究了执行价格及波动率均不固定的期权定价模型。该模型的执行价格是随机的,其波动率是一个函数而不是一个固定的值。并且将该模型应用于债转股问题的讨论,得出了实施债转股理性定价比例。论文还研究了交易成本对期权定价的影响。有交易成本的期权组合定价模型是对Leland模型的修正,它将Leland模型中资产组合的价值修正为原来的价值减去交易成本,并且投资组合的调整存在交易成本。实证检验表明标的资产价格的波动率并非常数,而且从长期来看,波动率大多表现为均值回归(mean reverting),但期权组合定价模型仍然假设波动率为一常数,波动率服从均值回归过程的有交易成本的期权定价模型同时考虑了非常数的波动率与交易成本对期权定价的影响,是对有交易成本的期权组合定价模型的进一步深化。本文综合运用鞅论、随机分析、动态规划等数学工具,以及金融学、统计学、计算机中的理论方法,体现了学科交叉的特点,试图得到更好的或对金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结果。
周焯华,陈维云,潘传中[3](2004)在《债转股比例的模糊实物期权改进》文中认为债转股的比例确定是债转股操作过程中的一个重点问题,已有的研究都假定企业的市场价值为已知,实际上由于大多数债转股企业均是非上市公司,因而该假设是太强,不现实,因此对此假设进行改进,即企业的市场价值是未知,但可以表示为一个模糊数,从而对债转股比例的问题进行改进。
何川[4](2004)在《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价值管理——机理和方法》文中研究表明首先,本文给出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价值管理理论主张,认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价值管理是银行价值管理的组成部分,是提高不良资产管理效益和效率的有效方法。其机理是在内外部约束和支持下,银行根据不良资产的价值特点,通过资产分类、评估、处置等一系列自觉的价值管理活动,从价值标准出发对不良资产价值进行重新认定,通过与外部市场的价值交换,实现不良资产价值回收最大化,与银行长期价值目标相协调。价值管理要求银行不良资产管理要实现理念再造、目标再造、组织再造和制度再造。 其次,对不良资产价值管理的分类、评估和处置方法进行研究。认为不良资产分类与一般信贷资产分类具有区别,灰色关联分析可以运用于不良资产分类,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不良资产评估仍需遵循公开市场假设,但这一假设具有二元性,不良资产评估还需遵循特殊的原则;3层模糊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运用于不良资产债权价值评估。商业银行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处置策略,以达到不良资产处置价值最大化目标,影响策略选择的因素是银行所处环境条件、处置能力以及不良资产价值特点;贷款出售技术可以用于不良资产处置,但受到诸多条件局限。 最后,运用交易成本概念分析商业银行选择不同资产管理模式的动因,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提出了“价值责任中心”的管理模式。
隆远勇,陈代发,隆玉芸[5](2001)在《债转股:并非“免费的午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债转股将使企业失去利息税收庇护的利益 ,从而将降低企业的价值。因此债转股并不一定是企业解决财务危机的最佳选择 ,还存在着其他的债务重组的方式。债转股只有在改变了企业治理结构 ,提高管理效率并足以弥补利息税收庇护损失时 ,才具有意义。因此债转股的关键是要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
关山燕[6](2001)在《债转股 股转债与国有资本退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国企脱困的主要措施之一,债权转股权正在全面大面积展开,并已取得初步成效。然而,目前我们在债转股的目标取向上过于短期化和功利化,似乎眼前的燃眉之急得到解决便没有了后顾之忧,债转股在目标取向上需要重新定位,从长远考虑,应该将其目标定位在国有资本的退出上。
郭跃进[7](2000)在《论资产管理公司必须跨越的三大障碍》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的改革中 ,资产管理公司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和承担着相当重要的任务。文章认为 ,目前资产管理公司无论从内部的机制构造 ,还是规模实力、经营能力等方面都无法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文章建议对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 ,促使经营机制转变和规模扩大 ;同时注意人才的结构合理化 ,提高债转股过渡期的经营管理能力。
林文顺[8](2000)在《债转股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中研究指明
石红军[9](2000)在《债转股中的道德风险及其解决思路》文中认为
二、债转股中的道德风险及其解决思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债转股中的道德风险及其解决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金融不良资产系统化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现状 |
1.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思路 |
1.3 研究方法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二章 金融不良资产管理模式分析 |
2.1 金融不良资产概述 |
2.1.1 金融不良资产的概念 |
2.1.2 金融不良资产的现状 |
2.1.3 金融不良资产的特点 |
2.1.4 金融不良资产成因分析 |
2.1.5 金融不良资产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2.2 国外金融不良资产管理模式 |
2.2.1 国外不良资产管理的方法 |
2.2.2 国外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经验借鉴 |
2.3 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管理模式 |
2.3.1 我国当前金融不良资产管理模式 |
2.3.2 我国当前金融不良资产管理模式取得的成效 |
2.4 当前金融不良资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
2.5 改进当前金融不良资产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
第三章 金融不良资产系统化管理理论概述 |
3.1 系统与系统化管理原理 |
3.1.1 系统理论的发展 |
3.1.2 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 |
3.1.3 系统化管理的涵义 |
3.2 金融不良资产系统化管理的基本原理 |
3.3 构建金融不良资产系统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
3.4 构建金融不良资产系统化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第四章 金融不良资产系统化管理模式的运作机制 |
4.1 金融不良资产系统化管理模式实施的前提 |
4.2 金融不良资产系统化管理模式实施的原则 |
4.3 金融不良资产系统化管理的目标 |
4.4 金融不良资产系统化管理的运行模式 |
4.4.1 相关群体系统化 |
4.4.2 工作程序系统化 |
4.5 金融不良资产系统化管理模式与当前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
4.5.1 群体结构关系不同 |
4.5.2 管理机理不同 |
4.5.3 管理效果不同 |
第五章 金融不良资产系统化管理模式实施的难点及建议 |
5.1 金融不良资产系统化管理模式实施的难点 |
5.2 有效实施金融不良资产系统化管理模式的建议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硕士生期间完成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基于波动率、执行价格、交易成本的期权定价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结构 |
第二章 基于交易成本、波动率、执行价格的期权定价:理论回顾 |
2.1 基于交易成本的期权定价模型 |
2.2 基于波动率的期权定价模型 |
2.3 基于执行价格的期权定价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期权定价的基本理论 |
3.1 期权价值的形成机理 |
3.1.1 期权的内涵价值和时间价值 |
3.1.2 期权价格的影响因素 |
3.2 期权定价的基本原理 |
3.2.1 无套利原理 |
3.2.2 自筹资交易策略 |
3.2.3 风险中性原理 |
3.2.4 有效市场原理 |
3.2.5 无风险保值原理 |
3.3 相关定义及定理 |
3.3.1 基本定义 |
3.3.2 条件期望的三个性质 |
3.3.3 随机运动和布朗运动 |
3.3.4 伊藤(Ito)过程与伊藤公式 |
3.3.5 Girsanov 定理 |
3.4 期权定价的基本方法 |
3.4.1 鞅方法 |
3.4.2 动态规划法 |
3.4.3 偏微分方程法 |
3.4.4 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混合转移分布(MTD)期权定价模型 |
4.1 基于MTD 的欧式看涨期权的定价模型 |
4.2 模型参数的估计 |
4.3 估计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执行价格的组合型和指数化股票期权的定价 |
5.1 执行价格固定的组合型股票期权的定价 |
5.1.1 定义及基本假设 |
5.1.2 执行日固定的具有挡板Ξ的看涨股票期权的定价 |
5.1.3 具有随机执行日的经理组合型股票期权的定价 |
5.1.4 算例及分析 |
5.2 执行价格可变的指数化股票期权的定价 |
5.2.1 执行价格可变的指数化股票期权定价模型 |
5.2.2 执行时间不确定且执行价格可变的指数化股票期权的定价模型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执行价格的再装股票期权的定价 |
6.1 再装股票期权执行价格最低水平的决定机制 |
6.1.1 基本假设 |
6.1.2 再装股票期权执行价格最低水平的决定机制 |
6.1.3 实例检验 |
6.2 执行价格可变的再装股票期权的定价 |
6.2.1 执行价格固定的再装股票期权的定价 |
6.2.2 执行价格可变的再装股票期权的定价 |
6.2.3 实例及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执行价格及波动率均不固定的期权定价模型 |
7.1 基本假设 |
7.2 执行价格及波动率均不固定的期权定价模型 |
7.3 在债转股比例确定中的应用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基于交易成本的期权定价 |
8.1 有交易成本的期权组合定价模型 |
8.2 波动率服从均值回归过程的有交易成本的期权定价模型 |
8.2.1 模型推导 |
8.2.2 算例 |
8.3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结论 |
9.1 论文总结 |
9.2 对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 |
附录1:Fisher 信息阵I(θ)求法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3)债转股比例的模糊实物期权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 债转股企业价值的来源 |
2 金融期权与实物期权的比较 |
3 债转股比例的改进 |
3.1 改进的原因 |
3.2 梯形模糊数 |
3.3 对债转股比例的改进 |
4 结 论 |
(4)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价值管理——机理和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不良资产的定义 |
1.2 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其危害 |
1.3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的理论综述 |
1.4 需要研究的问题 |
1.5 本文的研究 |
第二章 不良资产价值管理机理 |
2.1 问题的提出 |
2.2 价值管理概念 |
2.3 价值管理的动因 |
2.4 价值管理中的价值均衡 |
2.5 价值管理的内容框架 |
2.6 价值管理的环境条件 |
2.7 价值管理的实践意义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不良资产分类方法研究 |
3.1 分类的作用 |
3.2 与信贷资产分类的区别 |
3.3 分类的原则 |
3.4 分类标准和指标 |
3.5 灰色分类模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不良资产评估方法研究 |
4.1 资产评估一般要素 |
4.2 不良资产评估方法比较分析 |
4.3 不良贷款债权价值评估——模糊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不良资产处置策略和出售方法 |
5.1 不良资产处置基本途径 |
5.2 不良资产处置策略 |
5.3 不良资产出售方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不良资产价值管理模式研究 |
6.1 不同模式管理要求比较 |
6.2 不同模式的经济性比较 |
6.3 不同模式选择的动因分析 |
6.4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模式现状研究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
7.1 主要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论资产管理公司必须跨越的三大障碍(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机制障碍 |
二、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实力不足的障碍 |
三、资产管理公司经营能力障碍 |
(8)债转股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债转股必须结合制度创新 |
(一) 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二)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也要进行制度创新 |
(三) 必须建立现代银行制度 |
二、债转股必须注意防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
(一) 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
1.企业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而引发逆向选择。 |
2.债转股后企业经营者与股东间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道德风险。 |
(二) 银行的道德风险 |
三、注意防范债转股可能带来的不良示范效应 |
四、债转股中的道德风险及其解决思路(论文参考文献)
- [1]金融不良资产系统化管理模式研究[D]. 谢丹. 河海大学, 2006(06)
- [2]基于波动率、执行价格、交易成本的期权定价研究及应用[D]. 李超杰. 东南大学, 2005(02)
- [3]债转股比例的模糊实物期权改进[J]. 周焯华,陈维云,潘传中.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6)
- [4]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价值管理——机理和方法[D]. 何川. 河海大学, 2004(01)
- [5]债转股:并非“免费的午餐”[J]. 隆远勇,陈代发,隆玉芸. 经济师, 2001(09)
- [6]债转股 股转债与国有资本退出[J]. 关山燕. 北方经贸, 2001(06)
- [7]论资产管理公司必须跨越的三大障碍[J]. 郭跃进. 财经问题研究, 2000(11)
- [8]债转股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林文顺. 西南金融, 2000(06)
- [9]债转股中的道德风险及其解决思路[J]. 石红军. 投资研究,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