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SGT及其相关蛋白功能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作者: 申海莲
导师: 顾建新
关键词: 蛋白,酵母双杂交系统,蛋白,半乳糖基转移酶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SGT(small glutamine-rich tetratricopeptiderepeat TPR)克隆于1998年,由313个氨基酸组成,其C末端有一段富含谷氨酰氨的序列,中间含有三个串联重复的TPR结构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SGT能够与热休克蛋白家族的Hsp70和Hsc70相互作用并调节其分子伴侣活性,而Hsp70和Hsc70的分子伴侣活性可以拮抗热休克、血清饥饿、化疗药物等引起的细胞凋亡,不仅如此,CHIP、TPR2、Strap这些含有TPR结构域的蛋白均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细胞凋亡的过程。为了弄清SGT是否也参与了细胞凋亡的过程,我们首先建立了SGT超表达的SMMC-7721稳转细胞株,用放线菌酮(CHX)处理稳转空载体的SMMC-7721和稳转SGT的SMMC-7721细胞后,分别用PI染色,AnnexinV和PI双染,DNA片段化降解检测,凋亡小体分析,Hoechest染色观察均证实SGT可以促进CHX诱导的7721细胞凋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种促凋亡作用是Caspase依赖的,SGT可以促进Caspase家族蛋白的活化并将其底物PARP裂解,进一步的免疫荧光试验表明超表达SGT可使部分P53定位到线粒体。为了进一步探讨SGT的功能我们应用酵母双杂交的方法以SGT为诱饵筛选人胎肝cDNA文库鉴定出PIAS为它的一个新的结合蛋白,接下来用GST-pull down、免疫共沉淀,以及激光共聚焦的方法证实了二者在体内和体外均可相互作用。 β 1,4半乳糖基转移酶(GaIT Ⅰ)是一个最早克隆的糖基转移酶,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个管家基因,本实验室以前的工作表明GalT Ⅰ是SGT的一个相互作用蛋白,Ets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EIAF可调控其基因的转录。本文研究了Ets家族的另一成员Ets-1可否调控其转录。我们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方法证实Ets-1可激活GalT Ⅰ报告基因的表达,并具有量效关系。我们又采用突变分析法确定GaT Ⅰ启动子-215至-139核苷酸区域存在一个Ets-1的结合位点,进一步采用染色质免疫沉淀试验以及电泳凝胶迁移率改变试验证实Ets-1能够与此区域DNA直接结合,从而确定Ets-1是调控β 1,4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的一个转录因子。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英文摘要(关键词)
第一部分 SGT蛋白促凋亡作用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SGT蛋白与PIASl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Ets-1调控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1基因转录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PIAS蛋白家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9-19
参考文献
- [1].运用bPPI-seq筛选出的H2A.Z相互作用蛋白Osr1的功能及机制研究[D]. 张轶.第三军医大学2016
- [2].白色念珠菌Crk1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与功能研究[D]. 倪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
- [3].人类新蛋白NTKL-BP1及其相互作用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 张丽苹.复旦大学2005
- [4].人hPFTAIRE1及其相互作用蛋白的功能研究[D]. 高衍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
- [5].细胞表面膜蛋白NECL2相互作用蛋白的鉴定及其功能研究[D]. 徐雅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 [6].一个神经系统高表达蛋白BEX1与其相互作用蛋白hSNF5的功能研究[D]. 刘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
- [7].一个神经系统高表达蛋白BEX1与其相互作用蛋白LMO2在转录调节中的功能研究[D]. 韩春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
- [8].ASH2L及其相互作用蛋白DPY-30-like的功能研究[D]. 彭勇.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 [9].前体蛋白加工酶furin的天然抑制剂及相互作用蛋白研究[D]. 韩锦铂.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7
- [10].BRS-3肺内生物学效应、基因表达调控研究及天然配体分离[D]. 谭宇蓉.中南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CDK11p58激酶活性及SGT/PIAS1相互作用与凋亡的研究[D]. 恽小婧.复旦大学2009
- [2].Cyclin D3与eIF3k的相互作用及TH1与A-Raf相互作用的研究[D]. 沈晓云.复旦大学2004
- [3].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β-内酰胺酶抑制剂[D]. 孙伟.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2004
- [4].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大鼠心肌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与血管紧张素-(1-7)相互作用的因子[D]. 王文艳.浙江大学2005
- [5].Wnt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D]. 潘巍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
- [6].SGT促凋亡作用及Cyclin D3与VDR相互作用对其转录调控的影响研究[D]. 王汉洲.复旦大学2005
- [7].人类新蛋白NTKL-BP1及其相互作用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 张丽苹.复旦大学2005
- [8].E-钙粘蛋白N-糖链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 苏剑敏.复旦大学2005
- [9].TPO受体胞内区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与初步功能研究[D]. 刘红岩.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
- [10].转录因子MEOX2相互作用蛋白的鉴定研究[D]. 林吉进.汕头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