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进入20世纪以来,生态危机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学成为显学,并迅速渗透到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文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因此,生态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以“深层生态哲学”及海德格尔存在哲学为基础的生态批评也随之在文学理论界掀起热潮。在“生态时代”大背景下,中国生态文学应运而生:许多作家纷纷加入生态文学创作行列,产生了一批生态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并创办了数个生态文学杂志和网站,成为当代中国一大热门文学现象。在生态文学理论批评方面,许多学者认为生态热潮不仅仅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审,更主要的是对“人类中心主义”、主客二分思维方式的挑战,能够促成文学理论的一次“大变革”,把此次热潮看成争夺话语权的机会。我国一部分批评家介绍、引进国外生态思想理论,效仿西方生态批评对经典作品进行生态视角的重审;而以鲁枢元为代表的学者则从文艺理论的学科建构出发,主张建立生态文艺学;以曾繁仁为代表的美学研究者则将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率先提出了生态美学观,并称之为中国美学的转型。虽然中国的生态文学与生态文学批评理论发展迅速,但是对中国生态文学的定义和思想内涵仍然众说纷纭,并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生态文学与生态文学思想20多年来的产生与发展,对它们的思想内涵进行了挖掘。从社会生态危机、世界生态思想与生态批评大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生态文学产生的背景。首次将中国生态文学定义为:在当代生态危机背景下产生的以生态整体论为基础,利用生态思想,描写人与生态的关系、探究生态问题的社会现实与精神根源的文学作品。而文中讨论的生态文学思想则包括了生态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生态文学批评和生态文学理论的思想内涵三部分。我国生态文学思想的突出特点还在于立足本土传统文化,对我国古代生态思想深入挖掘。笔者基于回到原点的思路,追根溯源,对我国古代生态思想的起源--“和”的思想进行挖掘,分析了“和”的内涵、先秦儒家道家对它的拓展等,并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整体观、生态平等、人的自在自为四个方面总结当今生态文学思想对“和”的继承;指出生态文学思想在精神上的“万物平等”与对人类生态地位的正视这两方面对“和”有超越。目前,中国生态文学方兴未艾,生态文学思想还将不断发展,它的内涵也将不断完善和日趋成熟。但是在中西交流中立足本土,挖掘本土生态思想资源将是一条发展我国生态思想行之有效的道路。而要将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还有漫长的理论储备和实践积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