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源抗病毒剂VFB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研究

植物源抗病毒剂VFB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研究

论文题目: 植物源抗病毒剂VFB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药学

作者: 殷培军

导师: 张兴

关键词: 普通烟,烟草花叶病毒,抗病毒活性

文献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VFB 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从马齿苋(Portulacaoleracea)、甘草(Glycyrrhiza)等几种植物材料中提取加工而成的一种植物源抗病毒剂。前期研究表明,VFB对烟草、辣椒等多种作物上的病毒病具有较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本研究以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和普通烟(Nicotiana tabacum)为寄主材料,以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tobamovirus, TMV)为供试毒源,测定VFB的抗病毒活性和寄主植物生理生化及组织病理学的变化,主要得出以下结果: VFB对TMV 具有明显的体外钝化作用。采用半叶枯斑法,将VFB与TMV 接种液混合,钝化0.5h、1h 和2h 后接种在心叶烟上,其钝化率分别达到44.41%、55.62%、64.43%,与钝化时间成正比,且高于同一剂量下对照药剂病毒A 的钝化效果。VFB具有抑制TMV 初侵染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VFB在TMV 侵染前施用能降低其侵染力,且对心叶烟体内TMV的复制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VFB在病毒侵染前48h施药的效果要好于在病毒侵染前24h施药的效果;接种24h后施药,其在心叶烟体内抑制TMV 复制增殖的效果达到36.15%。室内盆栽试验表明VFB对普通烟花叶病毒病( TMV)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且以喷雾加灌根法施药效果最佳。施药14d 和21d 后,VFB的预防效果分别达到75.00%和51.11%,治疗效果达到68.75%和41.67%,均高于对照药剂病毒A 同期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药剂处理3、6、9 和12d 后,测定普通烟叶片中叶绿素、总酚、类黄酮、游离氨基酸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发现经VFB处理的普通烟叶片中叶绿素、总酚、类黄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发病对照相比明显提高;MDA 含量与发病对照相比,有所下降。药剂处理3、6、9 和12d 后,测定普通烟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结果发现VFB能够诱导普通烟叶片中的POD、PPO 及PAL 等细胞防御酶活性增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表明,VFB能够诱导产生新的POD 和PPO 同工酶带,其与寄主的抗病性相关。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感染TMV 后普通烟叶片中大部分细胞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经VFB处理的烟草叶片中TMV粒体发生断裂,其外壳蛋白组装受到明显影响,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解体得到减轻,并产生大量嗜锇颗粒和膜体。由上述可知,VFB对烟草病毒病具有较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VFB对TMV具有明显的体外钝化作用,可使病毒粒子发生断裂,影响其外壳蛋白的组装,从而抑制TMV

论文目录:

独创性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抗植物病毒物质的种类

1.1.1 化学合成的抗植物病毒物质

1.1.2 植物源抗病毒物质

1.1.3 微生物源抗病毒物质

1.1.4 动物源抗病毒物质

1.1.5 其它抗病毒物质

1.2 抗植物病毒物质的作用机理

1.2.1 抑制病毒侵染

1.2.2 抑制病毒复制和增殖

1.2.3 抑制病毒症状表达

1.2.4 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

1.2.5 促进植物生长

1.3 抗植物病毒物质的筛选及药效评价方法

1.3.1 筛选方法

1.3.2 药效评价方法

1.4 抗植物病毒物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1.4.1 抗植物病毒物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2 抗植物病毒物质研究开发方向

1.4.3 抗植物病毒物质研究前景展望

1.5 本研究的提出及论文设计思路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供试植物

2.1.2 供试毒源

2.1.3 供试药剂

2.1.4 主要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VFB 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2.2.1.1 VFB 对TMV 体外钝化作用的测定方法

2.2.1.2 VFB 抑制TMV 初侵染作用的测定方法

2.2.1.3 VFB 抑制TMV 复制增殖作用的测定方法

2.2.1.4 VFB 室内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试验方法

2.2.2 普通烟中几种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方法

2.2.2.1 供试植物处理方法

2.2.2.2 叶绿素总含量测定方法

2.2.2.3 MDA、类黄酮、总酚含量测定方法

2.2.2.4 POD、PPO、PAL 活性测定方法

2.2.2.5 PPO、POD 同工酶电泳方法

2.2.2.6 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

2.2.3 普通烟中细胞超微结构观察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VFB 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

3.1.1 VFB 对TMV 体外钝化作用的测定结果

3.1.2 VFB抑制TMV 初侵染作用的测定结果

3.1.3 VFB 抑制TMV 复制增殖作用的测定结果

3.1.4 VFB 室内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测定结果

3.1.4.1 VFB 对烟草花叶病毒病保护作用测定结果

3.1.4.2 VFB 对烟草花叶病毒病治疗作用测定结果

3.2 VFB 对普通烟中几种生理指标影响测定结果

3.2.1 VFB 对普通烟中叶绿素总量的影响测定结果

3.2.2 VFB 对普通烟中MDA 含量的影响测定结果

3.2.3 VFB 对普通烟中类黄酮含量的影响测定结果

3.2.4 VFB 对普通烟中总酚含量的影响测定结果

3.2.5 VFB 对烟草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测定结果

3.3 VFB 对普通烟中几种生化指标影响测定结果

3.3.1 VFB 对普通烟中POD 活性及同工酶影响测定结果

3.3.2 VFB 对普通烟中PPO 活性及同工酶影响测定结果

3.3.3 VFB 对普通烟中PAL活性影响测定结果

3.4 VFB 对普通烟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3.4.1 接种6d 后VFB对普通烟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3.4.2 接种12d 后VFB对普通烟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VFB 对TMV 具有明显的体外钝化作用

4.2 VFB 可明显提高烟草的抗病性

4.3 VFB 对病毒病的防治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4.4 VFB 可能具有一定的内吸作用

4.5 VFB 的开发应用前景

第五章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英汉对照表

发布时间: 2005-12-22

参考文献

  • [1].植物源农药VFB配方优化及其抗TMV活性研究[D]. 李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 [2].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 Koehne)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研究[D]. 梁红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 [3].烟盲蝽对多种害虫的捕食作用及其传播TMV可能性的研究[D]. 李令蕊.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 [4].细胞自噬对TMV复制增殖的影响研究[D]. 刘伟.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
  • [5].一株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拮抗菌的筛选及其活性成分初步研究[D]. 周鹏.湖南农业大学2014
  • [6].植物提取液对感染TMV烟叶生理生化特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D]. 白海群.河南农业大学2009
  • [7].天葵抗TMV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及其制剂研究[D]. 黄华.贵州大学2008
  • [8].植物源天然化合物丁香酚抗烟草花叶病毒病机理初探[D]. 苏杭.南京农业大学2012
  • [9].三唑酮对TMV的抑制及对烟草抗性的诱导作用[D]. 武彦霞.河北农业大学2008
  • [10].烟草种传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初步研究[D]. 杨松.浙江大学2005

相关论文

  • [1].抗烟草花叶病毒病的药剂筛选及复配增效作用研究[D]. 伍小良.西南大学2007
  • [2].植物源抗病毒剂VFB配方优化及活性成分研究[D]. 王海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 [3].宁南霉素用于防治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机理的探讨[D]. 秦世荣.四川大学2004
  • [4].植物激活蛋白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机理初探[D]. 陈梅.河北农业大学2005
  • [5].烟草种传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初步研究[D]. 杨松.浙江大学2005
  • [6].应用丙森锌、吡虫啉防治辣椒、烟草黄瓜花叶病、烟草花叶病技术研究[D]. 康听东.湖南农业大学2005
  • [7].抗烟草花叶病毒物质筛选及作用机理初步研究[D]. 彭冠云.湖南农业大学2006
  • [8].抗烟草花叶病毒海洋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产物的活性[D]. 韩凤英.福建农林大学2006
  • [9].抗烟草花叶病毒植物源活性物质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D]. 陈启建.福建农林大学2003
  • [10].烟草花叶病毒病的发生及化学防治机理研究[D]. 吕春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标签:;  ;  ;  

植物源抗病毒剂VFB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