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转义论文-刘涛

隐喻转义论文-刘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隐喻转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视觉修辞,视觉隐喻,转义生成,精神分析

隐喻转义论文文献综述

刘涛[1](2017)在《隐喻论:转义生成与视觉修辞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发生的基本原理是转义生成。作为人类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隐喻和转喻对应的符号结构分别是聚合关系(paradigmatic relation)和组合关系(syntagmatic relation)。电影符号学者麦茨立足于拉康的精神分析传统,认为电影语言中隐喻和转喻的无意识工作原理分别是"凝缩"和"移置"。前者为了捕捉"真理的微光"而在隐喻轴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后者则在转喻轴上形成了"想象的能指"(imaginary signifier)。在视觉修辞的意义机制中,视觉隐喻依赖于视觉元素所构成的转喻结构,而且在图像文本的聚合轴上实现了隐喻意义的生产。我们可以根据本体与喻体的"在场"方式差异,将视觉隐喻的工作原理区分为构成性视觉隐喻和概念性视觉隐喻。(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云天英[2](2015)在《福克纳小说转义理论之失乐园隐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转义理论由美国当代着名思想史家、历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海登·怀特创建。怀特的转义理论主要有4个方面:隐喻、换喻、提喻和反讽。其中,隐喻最为重要。怀特认为:"隐喻不给我们关于它所再现事物的解释或语像,而告诉我们在文化编码的经验中寻求那些意象,以便确定如何感知被再现的事物"。福克纳的多部小说都对永失乐园的南方人悲剧性的现实生活给予了充分描写,尤其是他的《喧哗与骚动》、《押沙龙,押沙龙!》、《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等作品。在这些作品中,福克纳形象生动地叙述了南方大家族的衰落崩溃过程,展示了南方庄园神话的彻底破灭。(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张亮亮[3](2014)在《论“卡夫丁峡谷”隐喻的本义和转义——一种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的互文性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揭示"卡夫丁峡谷"隐喻的含义是"卡夫丁峡谷"研究的根本前提。互文性解读为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中得出"卡夫丁峡谷"隐喻的含义打开了新思路。本文依托构建以《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为中心的有层次的文本系统,提出"卡夫丁峡谷"隐喻存在本义与转义,本义指俄国的农村公社可以不经历土地私有化和农民无产者化的过程,转义指俄国可以不经历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无论是从本义还是转义而言,现实社会主义实践与"卡夫丁峡谷"隐喻均没有直接联系。(本文来源于《社会主义研究》期刊2014年05期)

王扬,肖祎[4](2012)在《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在词汇转义中的角色及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词汇转义是语言发展的必要环节,其产生离不开隐喻这一重要的认知模式。现阶段的隐喻研究大致是从认知视角和功能视角展开的,但两种视角之间缺少联系。比较了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作用于词汇转义的异同,厘清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在转义过程中的角色及关系,两种隐喻是对同一语言现象在不同层面的影响,都通过语言建构或重构社会经验,促进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期刊2012年01期)

费璐[5](2011)在《认知语言学指导下的西班牙语动词转义中隐喻现象的学习》一文中研究指出西班牙语动词的学习一直是炙手可热的话题。其中,尤其是动词的意义的学习,更是备受重视。究其原因,一是源于动词本身的意义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二是由于动词的意义在西班牙语学习中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西班牙语动词的意义包括本义和转义两种。本义一般是直观而简单的,而转义则相对复杂而抽象,学习起来相对困难。因为在转义本身的表达中,往往使用了隐喻、转喻等手法。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结合隐喻在西班牙语动词转义中的表现形式以及中国学生在西班牙语动词隐喻意义上的学习现状,为中国学生提出一些建议。本文的理论支持来源于现代认知语言学。即站在认识的角度上,同时结合平时收集的学生作文素材或者口语素材,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认知语言学是近年来新兴崛起的语言学派别。由于各路语言学家的参与,各种语言学理论更是日新月异。但本文主要采用的是认知语言学的认可程度较高的理论:范畴化理论和隐喻理论。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脑为了充分认识客观世界,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思考、储存信息和记忆信息。这种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就是范畴化的过程。认知范畴即认知概念。他们被储存在大脑中,对外表现就是词义。在范畴理论中,本文重点选用的是原型理论。原型是所有事物在一个认知范畴内得以定位的基础。原型将概念和意象连接起来,是词义理解中的重要一环。这一块内容将在第一章中具体陈述。此外,根据本文的主题,隐喻理论是必不可少的。隐喻理论的创新是认知语言学对语言学界的极大贡献。本文在第二章中,介绍了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新理解:隐喻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隐喻。此外,还介绍了隐喻的相似性本质,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模式,叁种类型以及隐喻在西班牙语动词转义中的重要作用和表现形式。本文的第叁章是对当下中国学生在西班牙语动词隐喻意义学习中的现状的展现以及原因的分析。根据平时收集的学生作文素材或者口语素材中出现的错误,基本可以总结为以下两大原因:不同的文化而造成了不同的认知;动词的家族相似性而引起的词义混淆。在此基础上,结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在第四章中,本文提出叁个全新的学习方法。它们是以跨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西班牙语中隐喻模版;利用原型理论中的家族相似性对单词的全新理解;善用翻译法来加强记忆。这叁个方法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希望在平时的西班牙语单词的隐喻意义学习中,这叁个方法可以被综合使用,使西班牙语动词隐喻意义的学习更加有效而快速。(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1-09-01)

徐剑英,王正琪,易明珍[6](2011)在《名词动用转义的隐喻思维及其修辞审美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名词动用是一种隐喻性的思维过程。名词动用的转义修辞价值通过转义的方式来认识世界和传达意见。语义的扩展、衍生、引申的过程使句子达到一种不拘形式而精练、生动的修辞效果和审美效应。词语在转义过程中潜在信息蕴含得越丰富,审美信息量就越大。(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郑达威[7](2011)在《隐喻、转义、杜撰——网络“伪事件”的注意力经济》一文中研究指出"伪事件"是一种人为制造的新闻,反映在网络媒体上表现为对真事件的隐喻、转义、杜撰叁种方式,以此来汇聚注意力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伪事件"的运用成功还要注意媒介生态的要素,当前网络娱乐化的现状给予我们一些合理、有效的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的经典案例,力求能探究出一些具有一般性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新闻界》期刊2011年02期)

王敏[8](2009)在《论back转义构建中的隐喻映射——基于英汉平行语料库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基于英汉平行语料库,分析back常用义项,考察其转义构建问题。发现back转义构建所涉及隐喻映射分为五类:前四类为back的位置特征向方向域、时间域、事情发展域及作用力域的映射,第五类为back的功能特征映射到动作域。并证明目的域在隐喻映射理解中具有主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王怡琼[9](2009)在《俄语运动动词的隐喻转义认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语言学的研究已经和哲学、心理学、神经学等其他学科紧密联系起来,产生了认知语言学,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为认知语义学。他为我们研究词的多义性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使得我们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一些传统语法和语义学无法解决的问题。认知语义学在研究词的多义现象时,往往通过人类的认知手段,如隐喻、换喻,来分析和解释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它意义延伸的过程。它们是人们认知新事物、新概念和导致词义发生变化的深层机制。同时,解释词义的发展还需要结合原型、框架等重要概念。研究和辨析俄语运动动词的隐喻(或换喻)转义过程,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俄语运动动词的理解和认识,而且有助于我们在交际过程中准确地使用运动动词。于是,笔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运用隐喻、换喻理论和原型、框架概念,以运动动词中最有代表性的идти为实例,从词典中选择了50个具有典型认知(隐喻、换喻转义)特点的义项,总结分析运动动词的隐喻、换喻模式下各项词义的发展关系,并对基本意义的原型情景和转义的认知框架进行了分析对比。(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9-05-01)

王岩[10](2008)在《漫谈俄语人体名称词的转义和隐喻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是人类生存主要的和基本的方式之一,而语言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产生着影响。本文初步讨论了俄、汉语人体名称词的转义与隐喻功能,学习了解人体名称词的发展、演变和运用,使我们的语言更富魅力,进而激发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08年16期)

隐喻转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转义理论由美国当代着名思想史家、历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海登·怀特创建。怀特的转义理论主要有4个方面:隐喻、换喻、提喻和反讽。其中,隐喻最为重要。怀特认为:"隐喻不给我们关于它所再现事物的解释或语像,而告诉我们在文化编码的经验中寻求那些意象,以便确定如何感知被再现的事物"。福克纳的多部小说都对永失乐园的南方人悲剧性的现实生活给予了充分描写,尤其是他的《喧哗与骚动》、《押沙龙,押沙龙!》、《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等作品。在这些作品中,福克纳形象生动地叙述了南方大家族的衰落崩溃过程,展示了南方庄园神话的彻底破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隐喻转义论文参考文献

[1].刘涛.隐喻论:转义生成与视觉修辞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

[2].云天英.福克纳小说转义理论之失乐园隐喻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3].张亮亮.论“卡夫丁峡谷”隐喻的本义和转义——一种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的互文性解读[J].社会主义研究.2014

[4].王扬,肖祎.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在词汇转义中的角色及关系[J].外国语文.2012

[5].费璐.认知语言学指导下的西班牙语动词转义中隐喻现象的学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6].徐剑英,王正琪,易明珍.名词动用转义的隐喻思维及其修辞审美效应[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7].郑达威.隐喻、转义、杜撰——网络“伪事件”的注意力经济[J].新闻界.2011

[8].王敏.论back转义构建中的隐喻映射——基于英汉平行语料库的考察[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9].王怡琼.俄语运动动词的隐喻转义认知分析[D].吉林大学.2009

[10].王岩.漫谈俄语人体名称词的转义和隐喻功能[J].考试周刊.2008

标签:;  ;  ;  ;  

隐喻转义论文-刘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