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社会的近代化必然导致教育制度的近代化。西方学位制度在清末传入我国顺应了当时发展新式高等教育的需求,在民初的顺势发展则契合了政体变更后高等教育的根本变革。学位作为西方各大学评定人才的标准自然被引入中国的大学,学位制度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全文将近代学位制度从西方引进与移植的历程放入到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宏观背景下,通过综合运用历史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的方法进行系统论述和分析。本文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大致划分为三个时间段,即1840-1911年的晚清时段,1911-1927的北洋政府时期,1927-1949国民政府时期。近代中国在社会动荡不安和列强不断侵略的背景下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引起了仁人志士发出向西方学习先进教育制度的呼声和理想,由西方列强在中国建立的教会大学首先在近代中国建立起来,随着教会大学的建立与发展,同时又通过留学生宣传介绍、西学东渐等形式逐步将学位概念与学位制度传入到中国,并逐渐被国人所接受与学习。从最初对学位的错误理解到慢慢地纠正对学位概念的认识恢复到它本质属性的认识与理解,国人在不断的摸索和错误中一步步总结出对学位的意义和作用的正确理解,同时也从结合自己的国情出发,将国外的学位制度同中国具体的教育体制与实际情况和传统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体制,最后上升到民国时期学位制度立法的阶段。同时,近代中国学位制度还是不可避免地保留着一些封建教育制度的残余和影响,守旧派和顽固派不时利用封建教育制度体系破坏和阻挠学位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不可否认,近代中国的学位制度,从它开始传入与建立及至后来的发展阶段,都存在着一些先进之处以及一些先天不足,但它仍然对中国今天的高等教育以及学位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引言1.1 选题目的与意义1.2 研究综述1.3 研究思路及方法1.4 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章 近代中国学位制度产生的背景2.1 中国古代的博士、硕士和学士2.1.1 古代中国的博士2.1.2 中国古代的硕士2.1.3 中国古代的学士2.2 近代中国学位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2.2.1 中国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启蒙2.2.2 洋务派的军事学堂2.2.3 洋务运动中的留学生教育以及“学位”在中国的初现2.2.4 戊戌维新时期的教育体制改革2.2.5 个案分析:京师同文馆第3章 晚清学位制度的萌芽(1895-1911)3.1 清末新政时期学位制度的初步引进3.1.1 学校制度的建立与京师大学堂的复办3.1.2 科举制度的废止对学位制度的影响3.2 中国教会大学与近代西方学位制度的萌芽3.2.1 教会大学在中国的出现3.2.2 教会大学的学位制度3.2.3 个案分析:圣约翰大学3.3 清政府对学位制度的肯定第4章 北洋时期学位制度的产生和确立(1912-1927)4.1 北洋时期学位制度的产生与确立4.2 北洋时期学位制度的特点4.2.1 多元化4.2.2 “金字塔尖”式4.2.3 官方与民间的互动性4.2.4 有研究生教育而无学位4.3 北洋政府时期学位制度发展所遇阻力4.4 北洋政府时期学位制度简评第5章 国民政府时期学位制度的发展(1927-1949)5.1 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学位制度5.1.1 《学位授予法》的颁布及其意义5.1.2 国民政府时期学位制度法规的完善5.1.3 高等学府学位制度的实施与运作——以北京大学为例5.2 抗战时期学位制度的发展5.2.1 战时高教制度对学位制度发展的促进5.2.2 战时学位制度的影响5.2.3 个案分析:南开大学5.3 抗战胜利后学位制度的重建5.3.1 内迁高校复员及学位制度的完善5.3.2 国民政府收复台湾对学位制度的促进5.4 苏区、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学位制度的空缺结语参考文献致谢个人简历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近代中国论文; 学位制度论文; 教会大学论文; 科举论文; 西学东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