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盲探插管的护理配合

新法盲探插管的护理配合

王中敏(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南阳473056)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1-0348-01

为解决临床上气管插管困难,作者所在科室开展经食道导引进入气管的新法盲探插管技术。2011年6月至2012年11月,共配合32例,通过护理配合,总结出在无专业麻醉护士情况下,手术室巡回护士在插管时应做的配合,提出配合的要点及注意事项。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龄20-78岁,心功能Ⅰ-Ⅱ级,其中高喉头3例,颈椎病变颈项强直2例,严重颏胸粘连者5例,口腔手术者4例,术前准备,无手术麻醉禁忌证均采用新法盲探插管技术。

2护理配合

2.1物品准备

2.1.1电池盒。

2.1.2光索:用络合碘擦拭消毒。

2.1.3鼻导引管:用1:10万福金胺浸泡消毒。

2.1.4一次性无菌气管内插管(成人ID7.0)用前涂匀无菌石蜡油。

光索、鼻导引管用前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消毒,晾干后,前端1/3涂匀无菌石蜡油。

2.2药物准备及用途

2.2.13%麻黄素:滴双侧鼻孔,使鼻粘膜血管收缩,减少鼻出血。

2.2.22%利多卡因:环甲膜穿刺,表面麻醉[1]。

2.2.3芬太尼0.2mg,咪唑安定1mg,操作前静脉注射,镇静、镇痛。

2.3术前访视

2.3.1手术前一日仔细阅读病历,了解鼻咽喉部情况,有无鼻衄史、咽部手术史、喉部有无炎症肿疱,如扁桃体肥大、咽后壁脓肿等,有无气管狭窄,做好插管前估计[2]。

2.3.2做好插管前的心理护理:主动向患者介绍麻醉师、护士的姓名、职称、工作态度等,介绍手术环境、新法盲探插管的科学性、先进性、程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感觉和不适,鼓励病人说出顾虑、想法,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每个问题,使患者消除恐惧、焦虑心理,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轻松配合麻醉操作,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2.4主要操作步骤及护理配合

2.4.1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头部用软枕垫高10cm,连接好多功能监护仪,随时观察记录心率、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因插管时惧怕疼痛等情绪紧张,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使体内儿茶酚胺升高,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

2.4.2面罩给氧,嘱病人做深呼吸,护士握住患者的手,鼓励其放松,边操作边语言安慰。

2.4.3建立静脉通路,静脉注射芬太尼0.2mg,咪唑安定1mg,使患者镇静。

2.4.4环甲膜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2ml,嘱患者咳嗽,使药物均匀分布气管内壁。

2.4.5麻醉师站在患者头端,将鼻导引管经鼻插入食道,动作要轻柔,插到13-14cm时嘱患者吞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表情,有无皱眉、流泪等,护士边用语言指导,边用形体动作安慰,如抚摸患者手臂,轻拍肩膀等,尽量使患者放松,调整鼻导引管椭圆口对准声门并记下刻度[3]。

2.4.6置入光索,当其滑出椭圆口时,可见颈部明亮光点,调整光点居中,继续送入气管,可见光点下移,到胸骨上凹时停止并固定光索,协助拔出鼻导引管。

2.4.7沿光索植入气管内导管并固定,拔出光索,插管完成。

操作全过程,动作要轻、柔、稳、准,避免患者呛咳、挣扎等。

3临床效果

3.132例插管,均一次成功,成功率100%。

3.21例出现鼻粘膜少量出血,2例出现呛咳,无喉痉挛等。术后访视,1例出现咽痛,2天自愈,无喉头水肿、声音嘶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经分析,插管中出现鼻出血、咽痛,可能与导管端润滑度、动作轻重、熟练程度有关。在以后操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尽量把损伤降低到最小限度。

4体会

4.1操作前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是插管顺利成功的前提条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有关信息,能消除患者顾虑,使患者对新法盲探有所了解,并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插管中进行自我调整,可以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性应激反应,产生积极的配合效果。所以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是操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4.2病人在清醒、无痛下配合操作,损伤小,并发病症少,对康复有益,且该法与传统盲探法相比操作简便,定位准确,经济实用,值得推广。

通过对新法盲探插管技术的护理配合,不仅掌握了具体的工作方法,而且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必须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更好服务于手术病人,促进手术护理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盛卓人,主编.临床麻醉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4,31.

[2]盛卓人,主编.临床麻醉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4,24.

[3]曾因明,应诗达,杭燕南,主编.麻醉科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388.

标签:;  ;  ;  

新法盲探插管的护理配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