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头电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针灸学
作者: 谢心
导师: 徐恒泽
关键词: 头针,头电针,缺血性脑血管病,评分,指数评分
文献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本观察旨在将头电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与常规头针手法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从血液流变学、血脂代谢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改良Fugl-Meyer(FMA)评分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MBI)进行系统观察,两者结果经统计学组间比较后视其有无统计学意义,用统计学的事实来回答头电针是否优于头针这一有着两种不同观点的问题。 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头针加电针治疗,对照组应用头针常规手法治疗。针刺治疗为三个疗程(30天),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功能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两者间数值经统计学组间比较后确定其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头针、头电针治疗前后均能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人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指标,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程度,改善血液的浓、粘、凝、聚的状态,增加脑供血,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而在降低血浆粘度值、红细胞刚性指数方面,头电针要优于头针。头电针治疗前后能明显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而头针对血脂功能的调节无统计学意义,头电针与针比较也无显著差异性。头针、头电针治疗前后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评定法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的改善均有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也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头电针的疗效优于头针。头针、头电针治疗后两组间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效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提示两者间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效率方面无差别,在Fugl-Meyer评分有效率、Barthel指数评分有效率,两者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头电针优于头针。 总之,头电针与头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均具有较好的疗效,而头电针在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方面优于头针,所以临床上头电针在以上方面明显优于头针,而在血液流变学的其它指标和血脂代谢功能方面头电针并不优于头针。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认识
1.1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定义及其分类
1.2 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2.1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1.2.2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1.3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原则
1.4.2 治疗措施
2.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3.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研究
3.1 祖国医学针灸治疗中风的研究
3.2 现代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文献综述
3.2.1 头针疗法的含义
3.2.2 头与经络气血的联系
3.2.3 头针、头电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概况
3.2.4 头针、头电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实验研究概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一般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2.1 中医诊断标准
2.2.2 证候分类
2.2.3 西医诊断标准
2.2.4 肌力的评定
2.3 病例选择
2.3.1 纳入标准
2.3.2 排除病例标准
3.研究方法
3.1 病例分组
3.2 穴位选取
3.3 治疗方法
3.4 疗程
3.5 观察指标
3.5.1 安全性指标
3.5.2 疗效性观测
3.6 疗效判定标准
3.7 统计学处理
4.临床资料
4.1 一般情况
5.治疗结果
5.1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5.2 治疗前后血脂间的比较
5.3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间的比较
5.4 治疗前后对偏瘫评估的Fugl-Meyer评分间的比较
5.5 治疗前后有关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指数评分间的比较
5.6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5.6.1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效率的比较
5.6.2 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有效率的比较
5.6.3 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有效率的比较
6 讨论
6.1 立法处方
6.2 结果分析与体会
6.2.1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的讨论
6.2.2 治疗前后血脂改变情况的讨论
6.2.3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变情况的讨论
6.2.4 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定法评分改变情况的讨论
6.2.5 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改变情况的讨论
6.2.6 两组治疗后有效率间比较的讨论
结论
附表1 中国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
附表2 改良Fugl-Meyer(FMA)评分标准
附表3 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Barthel指数)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12-05
参考文献
- [1].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D]. 陈英杰.山西医科大学2011
- [2].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医体质及脑动脉病变特点的研究[D]. 邱笑琼.浙江中医药大学2014
- [3].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治疗与中医证型研究[D]. 黄婷.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 [4].张觉人教授应用奇恒之府脑的理论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经验探讨[D]. 甘盼盼.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 [5].糖尿病肾病合并脑血管病变的辩证规律研究探讨[D]. 杨珺.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 [6].针刺与推拿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D]. 林昊泽.湖北中医学院2006
- [7].子午流注纳甲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的观察[D]. 韩振翔.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
- [8].舒血宁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机制[D]. 高志强.泰山医学院2010
- [9].于氏头针对中风危险因素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D]. 马力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
- [10].脑血管病患者中医体质特征研究[D]. 朱赫.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头针对阴虚风动型中风患者肢体功能及血脂、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研究[D]. 张建辉.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
- [2].头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与实验研究[D]. 刘灵光.湖北中医学院2008
- [3].项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随机对照研究[D]. 郭栋.暨南大学2006
- [4].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D]. 万五一.湖北中医学院2005
- [5].头针快速提插捻转法为主治疗脑梗塞偏瘫的临床观察[D]. 戴晓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
- [6].头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复发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D]. 李雅洁.湖北中医学院2006
- [7].头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研究[D]. 施丽俊.湖北中医学院2006
- [8].头电针结合体电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D]. 龚玉林.湖北中医学院2006
- [9].头针为主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的临床研究[D]. 徐宇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
- [10].头针健、患侧取穴对中风病患者脑血流影响的对比观察[D]. 陈新勇.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