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工作基于新近建立的悬液Wien效应方法,研究了阴阳离子与可变电荷土壤粘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关系。研究内容包括阳离子(Na+、K+、NH4+、Ca2+、Zn2+、cd2+和La3+)与粘土矿物高岭石、三种可变电荷土壤(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和去铁红壤及砖红壤间的Wien效应;阴离子(Cl-、NO3-、ClO4-、SO42-和PO43-与红壤及砖红壤间的Wien效应;并测算了阳离子与红壤粘粒的能量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测试pH条件下,砖红壤悬液中正电荷密度占到负电荷密度的40~80%,赤红壤悬液中为8.4~22%,红壤悬液为1.6~6.4%;在红壤悬液中可以忽略正电荷的影响。为不同氯化物饱和的三种可变电荷土壤粘粒悬液电场下Wien效应差异很大。各氯化物饱和红壤悬液的相对电导率(△Ec)随着场强的增加而明显增大,且不同的氯化物饱和悬液的△EC之间差异明显;砖红壤悬液的△EC随着场强的增加没有出现变化,在所测场强下(15 kV cm-1到250 kV cm-1)各悬液的△EC都几乎为1;而赤红壤悬液中的现象处于前两者之间。土壤铁铝氧化物组分对其悬液Wien效应影响明显。红壤粘粒在测试pH(5.6-7.1)下,根据公式计算的粘粒与阳离子Na+、K+、NH4+、Ca2+、Zn2+和Cd2+的平均结合自由能分别为4.50、7.35、7.15、9.12、9.84和9.63kJmol-1,与活度测量法算得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不同悬液的动电测量结果表明,含二价阳离子悬液中粘粒的ζ电位十分接近(-44 mV左右),而含单价阳离子悬液粘粒的ζ电位要负得多(-56~-70 mV)。在低场强下,不同阳离子的平均吸附自由能△Gad没有什么差异,在高场强(>100 kV cm-1)下,二价阳离子的吸附能约为单价离子的2-3倍。在14 kV cm-1到200 kV cm-1的场强下,去除氧化铁后的红壤与砖红壤悬液的电导率增加量大于未去铁的红壤和砖红壤悬液的电导率增加量;去铁红壤和砖红壤悬液随场强的电导率增量随阳离子的变化顺序为:Na+>Ca2+>Cd2+>La3+。氧化铁在阳离子与可变电荷土壤尤其是氧化铁含量较高的土壤粘粒上的结合能和吸附能的影响上作用明显,且含量越大影响越明显;比起红壤来,氧化铁对砖红壤与阳离子的结合能和吸附能影响更加明显。高岭石悬液中,各种阳离子饱和悬液Wien效应曲线与红壤悬液结果相似。由电导测量计算的平均结合自由能二价离子大于一价离子。一价离子与高岭石结合能大小顺序为Na+<NH4+<K+,与红壤悬液中的顺序相同。二价阳离子中的结合能pb2+的最大(3.44 kJ mol-1),而最小为Zn2+。不同悬液的动电测量结果与电导法测算的平均结合自由能是一致的。各种供试阳离子与高岭石的平均吸附自由能总体随场强的增加而增大,在高场强下,相同价态的阳离子在矿物上的吸附能很接近,但不同价态的阳离子间差异就很显著;二价阳离子的平均吸附自由能明显大于单价阳离子,其差值随场强的增大而增大,但三价阳离子La3+的平均吸附自由能却小于单价阳离子。不同钠盐饱和的红壤和砖红壤土壤粘粒在去离子水中的悬液电导率是很不一样的。酸饱和土壤悬液吸附的阴离子的种类和性质影响着悬液Wien效应。盐酸、硝酸和次氯酸饱和红壤悬液的初始电导率EC0比较接近,电导率随场强的增加而增大;硫酸和磷酸饱和的红壤悬液EC0大于一价酸饱和悬液EC0,但悬液在所测场强下变化却不明显。在负电荷占多数的红壤悬液中,其吸附的阳离子的种类和性质决定着悬液在电场下电导率的大小,阴离子的种类和性质对其电导影响较小;在正负电荷相当的砖红壤悬液中,其吸附的阴离子的种类和性质决定着悬液在电场下电导率的大小,阳离子的种类和性质对其电导率影响很小。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可变电荷土壤吸附铜离子的研究[J]. 广东化工 2015(24)
- [2].可变电荷土壤介入应急混凝处置镉污染的可行性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6(09)
- [3].离子强度对可变电荷表面吸附性铜离子解吸的影响:可变电荷土壤[J]. 土壤学报 2019(03)
- [4].茶多酚和铜对可变电荷土壤钙镁释放的影响[J]. 土壤 2019(03)
- [5].铜离子吸附对可变电荷土壤与恒电荷土壤铝释放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 2014(17)
- [6].土壤表面电荷与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对可变电荷体系电导的影响[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7].硫酸根离子添加顺序对可变电荷土壤吸附铜离子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14(04)
- [8].阴离子对可变电荷土壤吸附铜离子的影响机理[J]. 土壤学报 2012(02)
- [9].酸性条件下可变电荷土壤对锌的吸附动力学特征[J]. 环境化学 2010(03)
- [10].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可变电荷土壤吸附铅的影响[J]. 丽水学院学报 2016(05)
- [11].可变电荷土壤对水体中磷酸根的吸附去除作用[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8(04)
- [12].酸性条件下可变电荷土壤对铜吸附动力学特征[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02)
- [13].可变电荷土壤中特殊化学现象及其微观机制的研究进展[J]. 土壤学报 2014(02)
- [14].亚热带可变电荷土壤磷素淋失临界点及其与土壤特性的关系[J]. 环境科学学报 2013(02)
- [15].可变电荷土壤中胶粒双电层的相互作用与阴阳离子同时吸附[J]. 土壤学报 2009(05)
- [16].氟离子、磷酸根和铬酸根在可变电荷土壤表面吸附过程中羟基释放动力学[J]. 土壤 2008(06)
- [17].可变电荷土壤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及二者的竞争作用[J]. 土壤学报 2008(04)
- [18].离子强度对可变电荷表面吸附性铜离子解吸的影响:高岭石[J]. 土壤学报 2018(03)
- [19].重金属阳离子对可变电荷土壤吸附Cl-的诱导效应[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01)
- [20].可变电荷与恒电荷土壤胶体对DNA吸附与解吸特征[J]. 环境科学 2009(09)
- [21].不同温度下烧制的秸秆炭对可变电荷土壤吸附Pb(Ⅱ)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13(04)
- [22].不同浓度铜离子土壤的吸附-解吸行为——兼论弱专性吸附态的存在[J]. 土壤学报 2012(05)
- [23].支持电解质浓度对磷酸根在可变电荷土壤表面吸附和解吸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11(03)
- [24].酸性条件下可变电荷土壤表面Pb~(2+)-H~+反应动力学特征[J]. 环境化学 2009(02)
- [25].红壤可变电荷矿物的酸碱缓冲能力及表面络合模型[J]. 化学学报 2017(06)
- [26].稻草生物质炭对3种可变电荷土壤吸附Cd(Ⅱ)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06)
- [27].雷州半岛玄武岩发育土壤的表面电荷性质与土壤发育程度的关系[J]. 土壤学报 2010(04)
- [28].连续解吸中离子强度对可变电荷土壤和高岭石体系pH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16(01)
- [29].离子强度对可变电荷土壤吸附Cu(Ⅱ)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09(07)
- [30].离子强度对三种可变电荷土壤表面电荷和Zeta电位的影响[J]. 土壤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