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论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理论和我党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从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实际出发,运用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对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论文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的理论和实践,为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深入考察建国以来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建设的历史,以典型阶层为例,对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作了“横切面”式的剖析,横纵结合,对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作了科学的评价。论文从经济、制度、文化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了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的制约因素。围绕政治参与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政治参与制度的内化、社会化过程,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框架内,从坚持党对政治参与的领导,建立健全政治参与制度,培养公民有序、理性的参与意识,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领域和层次,优化公民政治参与的社会生态环境等五个方面,立体地构建了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的对策体系,为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思路和操作性方法。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导论一、问题的提出二、政治参与制度化相关概念的厘定三、论文的体系设计和框架结构四、课题研究现状五、研究方法及达到的目的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的理论与实践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治参与的初步设想一、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是人民民主的前提二、社会主义民主是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三、未来社会政治参与将失去政治性质而保留事务职能第二节 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政治参与理论的继承和探索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二、人民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行使政治参与权利三、用法制保证监督的有效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四、斯大林时期公民政治参与制度遭到破坏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参与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一、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政治参与制度二、科学规定了政治参与的前提、出发点和方法三、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第三章 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及其制度化的历史和现实分析第一节 建国以来各阶段政治参与制度的历史发展一、1949—1966年:动员型政治参与的考察二、1966—1978年:以阶级斗争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参与的考察三、1978至今:从自发到理性自主型政治参与的考察第二节 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现实考量,以典型阶层为例一、农民阶层的政治参与二、工人阶层的政治参与三、知识分子阶层的政治参与四、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五、农民工阶层的政治参与第三节 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及其制度化的总体评价一、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二、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势三、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第四章 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的制约因素第一节 首要制约:经济因素的影响一、经济高速发展与其效益的二律背反,加剧了社会的政治冲突二、经济转型与社会整体转型的不同步,加剧了社会的政治冲突第二节 制度牵制:政治生态的影响一、政治参与制度不完善,导致政治参与机制和参与程序的不完善二、政府行为失范与部分干部作风不良,公民政治参与的难度增加第三节 参与效能:文化因素和参与方式的影响一、传统政治文化对公民政治参与的消极影响二、公民自身素质对参与效能的影响第五章 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的路径设想第一节 坚持党对公民政治参与的领导第二节 建立健全政治参与制度一、改革人大选举制度,增强公民的选举影响力二、完善公民听证会制度,增强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影响力三、完善参与政策执行的制度,提高公民政策执行中的参与能力四、健全人民监督制度,提高公民监督参与的能力第三节 培养公民有序、理性的参与意识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教育二、加强党对公民政治参与的正确引导三、正确运用教育原则第四节 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领域和层次一、扩大基层农村民主二、扩大社会团体参与三、重视网络领域的政治参与第五节 优化公民政治参与的社会生态环境一、优化政府行为二、营造健康的舆论氛围三、培育理性参与文化附: 参考文献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当代中国公民论文; 政治参与论文; 制度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