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加入WTO与我国的制度变迁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西方经济学
作者: 周骏宇
导师: 刘海云
关键词: 制度变迁,博弈论,非正式制度
文献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前,我国关于WTO的相关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加入WTO对我国的行业(部门)影响、利弊分析。在为数不多的分析入世与我国制度变迁(如体制改革深化)的文献里面,又大多都是定性分析,在模型化的定量论证方面尚有欠缺; 结论也大多具有很浓的理想色彩,对我国入世后制度变迁可能遭遇的阻力和困难估计不足。本文跳出了行业或部门分析的视野,尝试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解读WTO,并全面审视加入WTO与我国制度变迁之间的关系:尝试从制度层面解读我国入世的重大意义; 分析入世后我国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变迁的机制、阻力、困难等。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本文按演绎分析的逻辑顺序,首先全面介绍了制度与国际制度理论。在此基础上,本文将WTO视为一项国际制度对其进行了分析,认为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是WTO规则体系中最重要的制度安排; 阐释了WTO制度的俱乐部产品属性、WTO制度的网络特征以及WTO制度框架下各博弈方收益的非对称性; 并利用一个收益不对称的智猪博弈模型,分析了权力结构的变动所引致的WTO制度变迁。对于WTO制度的供给方式――双边和多边谈判,本文视其为一个无限回合讨价还价的动态博弈,并建构了一个分析框架。在这一框架下,本文对各国在谈判中常用的一些策略,如议程控制、议题操纵、最后通牒、双层博弈等,给予了理论阐释。由于制度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为了缩小分析的难度,本文选取民营企业在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制度为例,对我国加入WTO的制度变迁意义、入世后我国制度变迁的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模型化的定量分析。指出加入WTO的制度变迁意义在于通过入世来使我国冲破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摆脱旧的路径依赖,从而推动改革的延续和深化; 在垄断行业,这一过程是通过如下机制来实现的:通过加入WTO引入外生的市场竞争主体,使不同主体的经济绩效发生了改变,进而改变了原有主体之间的利益格局,促成了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制度的变迁。同时指出,不能理想化的认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本选题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2 制度与国际制度理论
2.1 制度及制度理论
2.2 制度变迁理论
2.3 国际制度理论
3 作为国际制度的WTO
3.1 双边关税囚徒困境的突破:基于实验经济学的分析
3.2 WTO 多边制度的产生、特征与变迁
3.3 WTO 制度的供给分析
3.4 WTO 主要的制度原则
4 加入WTO 与我国的制度变迁:框架性分析
4.1 入世与我国制度变迁的一个分析模型:以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为例
4.2 加入WTO 的制度变迁意义
4.3 入世后不同领域的制度变迁
5 入世可能产生的制度负效应
5.1 制度非中性、利益集团与制度变迁
5.2 入世后可能出现的制度负效应:制度双轨制
5.3 WTO 的制度供给负效应:一种非对称进化博弈论分析
6 入世与我国的制度变迁:案例及实证分析
6.1 对外开放与我国的制度变迁
6.2 外贸体制变迁的案例分析
6.3 外贸领域市场准入制度变迁的实证分析
7 入世与我国的非正式制度变迁
7.1 非正式制度概述
7.2 入世与非正式制度变迁:道德观念进化博弈的快速学习模型..
7.3 入世与非正式制度变迁:一般两群体对称博弈的观念演化模型
7.4 入世后非正式制度变迁的方向:以观念变化为例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发布时间: 2006-04-12
相关论文
- [1].中国制度变迁的博弈分析(1956-1989)[D]. 李风圣.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
- [2].中国在WTO中的定位、作用和策略[D]. 屠新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
- [3].经济制度变迁研究[D]. 宋小敏.武汉理工大学2004
- [4].开放对制度变迁的影响机制研究[D]. 黄上国.浙江大学2005
- [5].中国转型期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D]. 计志英.复旦大学2005
- [6].制度变迁中的政府行为分析[D]. 叶勤良.复旦大学2005
- [7].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研究[D]. 王健.武汉大学2005
- [8].非正规金融、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D]. 卓凯.华中科技大学2005
- [9].制度变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 王瑞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 [10].WTO背景下中国的产业转移战略研究[D]. 羊绍武.西南财经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