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整合营销传播的视角透析《非诚勿扰》

以整合营销传播的视角透析《非诚勿扰》

论文摘要

相亲节目抢占了2010年的电视节目市场,从年头至年尾,从周一到周日,只要你打开电视机,各类婚恋节目轮番上演。而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在“2010年的相亲舞台”上可谓是万众瞩目的大赢家,不仅被评为2010年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相亲节目,还荣获2010年中国电视榜年度电视节目、最佳生活类节目的称号,就连该节目的主持人(孟非)、专家(乐嘉)、频道(江苏卫视)都一榜上有名。故此,本文选择《非诚勿扰》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整合营销传播的相关理论,探究该节目是如何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又是如何成为全国热议的话题。本文的研究大致从三个方面展开:绪言部分,用数据和事实证明《非诚勿扰》已经成为了“热点”;正文中主要借用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相关概念,对当前国内最热捧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从电视节目的产品定位、目标受众的选择、产品设计、品牌形象建构和营销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非诚勿扰》如何在频道内外部树立一致的、独特的形象,用“一个声音、一种形象”与目标受众建立双向的、深入持久的关系;最后,总结《非诚勿扰》在整合营销传播方面的优势,以期能给其他节目有可借鉴之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言
  • 一、整合营销传播
  • (一) 何谓整合营销传播
  • (二) 整合营销传播的内涵特点
  • 二、《非诚勿扰》的产品定位
  • (一) 《非诚勿扰》的SWOT分析
  • (二) 顺应江苏卫视的"情感世界,幸福中国"频道定位
  • (三) 节目定位:相亲还是秀
  • 1. 从节目的发展定位:水到渠成的真人秀
  • 2. 精准定位:什么样的秀
  • 三、《非诚勿扰》的目标受众
  • (一) 基于《非诚勿扰》传播环境的分析
  • (二) 目标受众
  • 四、《非诚勿扰》的产品设计
  • (一) 《非诚勿扰》的主人公
  • 1. 24位"大众评审":女嘉宾
  • 2. 轮转打擂的男嘉宾
  • (二) 节目的掌控者:孟非
  • (三) 以专家的名义:乐嘉和黄菡
  • 1. 尖刻敏锐的乐嘉
  • 2. 温和中立的黄菡
  • (四) 《非诚勿扰》的节目规则
  • 1. 游戏规则的介绍
  • 2. 节目环节的设置
  • 3. 悬念的制造
  • (五) 小结:几何图解"宾主关系"
  • 1. 三角与圆的"主"
  • 2. 扇形与点线的"宾"
  • 五、《非诚勿扰》的品牌形象建构
  • (一) 理念识别系统的包装
  • (二) 行为识别系统的包装
  • (三) 视觉识别系统的包装
  • (四) 声音识别系统的包装
  • 1. 主题音乐
  • 2. 节目视频配乐
  • 3. 现场音乐
  • 六、《非诚勿扰》的营销方式
  • (一) 话题营销
  • (二) 各种媒介的整合使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行的独行者——论《非诚勿扰》与《密阳》的孤独表达[J]. 作家 2010(22)
    • [2].谈电视相亲类节目对90后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及对策[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11)
    • [3].中国女性和外国男性的距离有多远——以《非诚勿扰》中的个案为例[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11)
    • [4].浅析《非诚勿扰》娱乐元素及文化价值[J]. 今传媒 2011(11)
    • [5].电影《非诚勿扰》经典幽默对白析赏——从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角度[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2)
    • [6].从《非诚勿扰》透视我国当前的婚恋文化[J]. 电影文学 2009(16)
    • [7].《非诚勿扰》品牌营销浅析[J]. 中国商论 2015(31)
    • [8].浅析《非诚勿扰》的成功因素[J]. 环球人文地理 2014(24)
    • [9].评析《非诚勿扰》[J].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4(01)
    • [10].解读《非诚勿扰》中的第三类女性的自我构建[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1(05)
    • [11].《非诚勿扰》节目成功的要素分析[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 [12].相亲游戏中的生命诚意——电影《非诚勿扰》中秦奋形象分析[J]. 大舞台 2011(05)
    • [13].《非诚勿扰》:欲望之旅的挣扎与回归[J]. 电影文学 2009(13)
    • [14].幽默效果的语用分析——看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的经典对白[J]. 语文学刊 2013(13)
    • [15].中西方择偶观对比分析——以《非诚勿扰》和Take Me Out为例[J]. 山西青年 2018(04)
    • [16].从《非诚勿扰》看施拉姆大众传播理论的运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08)
    • [17].浅析电视节目《非诚勿扰》的音乐应用[J]. 大众文艺 2013(01)
    • [18].《非诚勿扰》电视相亲节目的叙事语言学分析——透视中国女性婚恋观的变化[J]. 学理论 2013(15)
    • [19].从《非诚勿扰2》看广告对电影作品创作的影响[J]. 前沿 2014(ZC)
    • [20].多重视角比较分析《非诚勿扰》与《全城热恋》[J]. 中国传媒科技 2013(08)
    • [21].解析《非诚勿扰》热播的心理学原因[J]. 新闻天地(下半月刊) 2010(10)
    • [22].回顾《非诚勿扰》何以走红[J]. 青春岁月 2013(18)
    • [23].《非诚勿扰》节目名称侵权案探析[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07)
    • [24].《非诚勿扰》商标侵权案引发的思考[J]. 智富时代 2016(07)
    • [25].浅析《非诚勿扰》的定位策略[J]. 新闻世界 2014(05)
    • [26].媒介景观中的浪漫絮语——对《非诚勿扰》的符号学分析[J]. 宜宾学院学报 2011(02)
    • [27].浅谈中国电视婚恋类节目创新路径[J]. 科技传播 2020(10)
    • [28].当代电视综艺的长盛之道——以《非诚勿扰》为例[J]. 视听 2014(12)
    • [29].《非诚勿扰》“女博士”对自身媒介形象的重构[J]. 西部广播电视 2014(10)
    • [30].综艺节目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扬弃—以交友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为例[J]. 商业时代 2012(28)

    标签:;  ;  ;  

    以整合营销传播的视角透析《非诚勿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