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天然、重组水蛭素对大鼠随意皮瓣淤血模型VEGF、CD34的影响目的:探讨天然、重组水蛭素对大鼠随意皮瓣淤血模型成活保护机制作用,以及对皮瓣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CD34的作用是否相同。方法:1、动物模型建立:Wistar大鼠30只,雌雄不限。大鼠麻醉后,取俯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以8%硫化钠涂于大鼠背部术区进行脱毛,温水清洗脱毛区后用画线笔设计以后正中线为轴,蒂在尾端(以骼棘连线为底)的10cm×3cm的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消毒术区,铺无菌手术巾,严格无菌操作。沿设计线切开至背部肌膜,在其浅面将皮肤与肉膜由头端向尾端剥离,保证所形成皮瓣为随意皮瓣,在皮瓣形成后即刻3-0丝线缝合。根据术后注射药物不同,皮瓣随机分为3组(n=30),每组10只。A组在皮下注射5u天然水蛭素; B组皮下注射5u重组水蛭素;C组皮下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每组皮瓣注射部位均为在距皮瓣末端约1.5cm和3cm处,分术后即刻、第3、5天注射达皮下层次。2、术后对大鼠背部皮瓣进行连续的临床观察并记录。观察实验动物是否出现腹泻,弓背,翘毛,精神萎靡及皮肤溃疡等免疫排斥反应。观察皮瓣颜色、厚度、弹性、渗出、毛发生长、坏死范围及针刺皮瓣出血情况,详细记录。3、术后第7天,在皮瓣远端约2~3 cm处切取0.5cm×0.5cm大小全层皮肤组织;组织浸泡于4%多聚甲醛液中。固定7天后石蜡包埋,制成4um厚的切片,HE染色。观察皮瓣组织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细胞水肿、毛细血管增生、肉芽组织生成等情况。4、手术后的第3、5、7天分别在皮瓣远端2~3 cm处取约0.5cm×0.5 cm大小的全层组织,测定VEGF、CD34含量,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CD34作为血管标记行免疫组化染色,计数皮瓣新生血管密度。荧光RT-PCR测定VEGFmRNA表达量。5、术后第7天,麻醉大鼠后,展平背部,用数码照相机拍摄皮瓣情况,用Image-Pro6.0软件分析系统计算皮瓣坏死面积、成活面积和总面积并计算皮瓣成活率。结果:1、皮瓣存活情况的大体观察三组大鼠均无死亡,皮瓣术后无感染。术后第7天,三组皮瓣远端不同面积痂壳形成,坏死区域稳定,成活与坏死界限较清楚,天然、重组水蛭素组皮瓣痂壳呈现深浅不一致灰色,浅灰色,部分痂壳较软,能轻易剥落,剥落后可见创面鲜红出血,对照组痂壳呈棕深黑,较硬,不易剥落,局部有溃烂。2、皮瓣组织学观察术后7天,天然水蛭素组皮瓣表皮完整,无萎缩,轻度角化过度,真皮内及皮下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无水肿,真皮下微血管多;重组水蛭素组表皮萎缩不明显,皮下组织轻度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略重,真皮下微血管较多;对照组皮下水肿明显,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局部表皮溃疡形成,真皮下仅有少量微血管。3、VEGF染色阳性的各实验组血管密度值免疫组化着色好,染色效果好,背景干净无污染,阳性细胞显示明确。VEGF主要定位于细胞浆中,VEGF阳性表达的细胞被染成棕色颗粒。术后第3天,VEGF染色阳性血管数目:天然水蛭素组(A)为41.71±3.08,重组水蛭素组(B)为33.05±2.23,对照组(C)为14.71±2.67,各组两两比较P<0.05,其中A组VEGF染色阳性血管数最多,B组次之,C组最少。术后第5天,VEGF染色阳性血管数目:天然水蛭素组(A)为55.24±3.96,重组水蛭素组(B)为41.63±3.97,对照组(C)为8.63±2.59,各组两两比较P<0.05,其中A组VEGF染色阳性血管数最多,B组次之,C组最少。术后第7天,VEGF染色阳性血管数目:天然水蛭素组(A)为40.76±3.69,重组水蛭素组(B)为32.93±2.54,对照组(C)为3.58±2.97,各组两两比较P<0.05,其中A组VEGF染色阳性血管数最多,B组次之,C组最少。在A组,VEGF染色阳性血管数目在术后第5天与第3、7天相比P<0.05,高峰在术后第5天;在B组,VEGF染色阳性血管数目在术后第5天与第3、7天相比P<0.05,高峰在术后第5天;在C组,VEGF染色阳性血管数目在术后第3天与第5、7天两两相比P<0.05,高峰在术后第3天。4、CD34染色阳性的各实验组血管密度值CD34主要定位于细胞浆中,少量在细胞膜亦有表达,CD34阳性细胞表现为棕黄色至棕褐色颗粒。术后第3天,CD34染色阳性血管数目:天然水蛭素组(A)为56.83±3.19,重组水蛭素组(B)为47.12±2.13,对照组(C)为21.82±2.56,各组两两比较P<0.05,其中A组CD34染色阳性血管数最多,B组次之,C组最少。术后第5天,CD34染色阳性血管数目:天然水蛭素组(A)为70.13±3.85,重组水蛭素组(B)为52.74±3.08,对照组(C)为16.52±2.48,各组两两比较P<0.05,其中A组CD34染色阳性血管数最多,B组次之,C组最少。术后第7天,CD34染色阳性血管数目:天然水蛭素组(A)为55.87±3.75,重组水蛭素组(B)为45.93±3.65,对照组(C)为11.47±2.87,各组两两比较P<0.05,其中A组CD34染色阳性血管数最多,B组次之,C组最少。在A组,CD34染色阳性血管数目在术后第5天与第3、7天相比P<0.05,高峰在术后第5天;在B组,CD34染色阳性血管数目在术后第5天与第3、7天相比P<0.05,高峰在术后第5天;在C组,CD34染色阳性血管数目在术后第3天与第5、7天两两相比P<0.05,高峰在术后第3天。5、荧光RT-PCR检测各组皮瓣组织VEGFmRNA的表达电泳后各泳道均可见特异性条带,与DNA标记进行比较,产物大小与预期产物大小一致,分别为VEGF164 bp,GAPDH 152 bp。术后第3天, VEGFmRNA的表达:天然水蛭素组(A)为28.69±2.07,重组水蛭素组(B)为23.94±3.12,对照组(C)为19.64±1.92,各组两两比较P<0.05,其中A组VEGFmRNA的表达最多,B组次之,C组最少。术后第5天,VEGFmRNA的表达:天然水蛭素组(A)为33.13±4.07,重组水蛭素组(B)为29.52±2.89,对照组(C)为15.52±3.48,各组两两比较P<0.05,其中A组VEGFmRNA的表达最多,B组次之,C组最少。术后第7天,VEGFmRNA的表达:天然水蛭素组(A)为27.87±2.58,重组水蛭素组(B)为22.93±3.43,对照组(C)为10.47±2.86,各组两两比较P<0.05,其中A组VEGFmRNA的表达最多,B组次之,C组最少。在A组,VEGFmRNA的表达在术后第5天与第3、7天相比P<0.05,高峰在术后第5天;在B组,VEGFmRNA的表达在术后第5天与第3、7天相比P<0.05,高峰在术后第5天;在C组,VEGFmRNA的表达在术后第3天与第5、7天两两相比P<0.05,高峰在术后第3天。6、皮瓣存活表面积:皮瓣存活表面积:天然水蛭素组(A): 26.64±2.24(cm2),重组水蛭素组(B): 23.64±2.02(cm2),对照组(C): 20.71±1.41(cm2);皮瓣存活率(%):天然水蛭素组(A): 88.87±2.24,重组水蛭素组(B): 79.97±2.02,对照组(C): 69.07±1.42.各组之间两两比较,P<0.05。结论:天然、重组水蛭素能够促进随意皮瓣VEGF、CD34表达,改善淤血皮瓣的微循环,有利于新生血管的生成,能够提高随意皮瓣的成活率,天然水蛭素效果优于重组水蛭素。第二部分天然、重组水蛭素对大鼠随意皮瓣淤血模型SOD、MDA、ET影响目的:探讨天然、重组水蛭素对大鼠随意皮瓣淤血模型存活保护机制作用,以及对皮瓣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内皮素(ET)作用是否相同。方法:1、动物模型建立:同第一部分。2、术后对大鼠背部皮瓣进行连续的临床观察并记录。同第一部分。3、皮瓣组织学的观察,同第一部分。4、术后第7天测定皮瓣成活率,以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内皮素(ET)含量;其中丙二醛(MDA)的检测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检测采用羟胺法,内皮素(ET)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结果:1、皮瓣存活情况的大体观察同第一部分。2、皮瓣组织学观察同第一部分3、术后第7天皮瓣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内皮素(ET)含量:皮瓣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天然水蛭素组(A):10.20±3.41(nmol/mgprot),重组水蛭素组(B):22.12±3.84(nmol/mgprot),对照组(C):32.65±3.91(nmol/mgprot);各组之间两两比较,P<0.05。术后第7天皮瓣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天然水蛭素组(A):72.59±17.48(U/mgprot),重组水蛭素组(B):36.68±8.32 (U/mgprot),对照组(C):27.66±11.34(U/mgprot);各组之间两两比较,P<0.05。术后第7天皮瓣组织内皮素(ET)含量:天然水蛭素组(A):85.67±37.90,重组水蛭素组(B):163.55±43.45,对照组(C):247.56±38.04;各组之间两两比较,P<0.05。用药组(A组和B组)皮瓣成活率比对照组(C组)高,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用药组(A组和B组)比对照组(C组)明显增多,丙二醛(MDA)、内皮素(ET)含量则减少。4、皮瓣存活表面积:同第一部分。结论:水蛭素能够提高随意皮瓣的成活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含量;减低皮瓣的坏死率、丙二醛(MDA)、内皮素(ET)的含量。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水蛭素具有抗血栓、抗凝、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其中,天然水蛭素效果最明显,重组水蛭素次之。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臃肿皮瓣整复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J]. 微创医学 2019(06)
- [2].游离腓骨皮瓣与髂骨皮瓣在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33)
- [3].静脉外增压对手部皮支链皮瓣的应用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05)
- [4].探讨指侧方皮瓣和静脉皮瓣对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进行修复的临床效果[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12)
- [5].探讨削薄型带蒂髂骨皮瓣应用于手指再造的临床价值[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13)
- [6].颈后切口皮瓣紧缩术矫治“火鸡颈”[J]. 中国美容医学 2020(10)
- [7].阿魏酸钠对移植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实验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13(17)
- [8].手部创伤性皮缺损皮瓣再植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 2010(07)
- [9].白藜芦醇促进任意皮瓣成活的实验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09(05)
- [10].舌癌根治性切除同期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术后皮瓣温度的观察[J]. 中华护理杂志 2009(06)
- [11].扩张皮瓣静脉淤血的防治[J]. 中国伤残医学 2008(01)
- [12].不同的手术切口对皮瓣修薄整形的疗效对比研究[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9(11)
- [13].皮瓣外科的新进展[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8(07)
- [14].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在小腿难治性创面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应用[J]. 实用医学杂志 2016(14)
- [15].健侧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桥式交叉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1(04)
- [16].手外伤带蒂腹股沟皮瓣术后感染坏死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 中国美容医学 2015(12)
- [17].皮瓣下简易封闭负压持续冲洗引流促进皮瓣成活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军医杂志 2013(10)
- [18].破溃兔扩张皮瓣的细菌学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12(01)
- [19].额部皮瓣行鼻再造的治疗进展[J]. 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2(05)
- [20].两种皮瓣分离方法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比较[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23)
- [21].掌背皮瓣在手指外伤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03)
- [22].脂肪基质血管成分移植促进随意皮瓣成活的实验研究[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1(03)
- [23].皮瓣命名方式探讨[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1(03)
- [24].掌背皮瓣应用于手指外伤修复中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 2011(22)
- [25].血栓通注射液对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研究[J]. 现代实用医学 2010(11)
- [26].递进减张法在扩张后皮瓣中的使用体会[J]. 医学信息 2009(03)
- [27].筋膜皮瓣移植中皮瓣浅层坏死而筋膜成活的原因及治疗[J]. 广西医学 2020(02)
- [28].耳上部头皮瓣旋转推进修复隐耳畸形18例临床分析[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20(04)
- [29].烧伤科医师应进一步加强对皮瓣的研究[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0(04)
- [30].“交替”皮瓣在手外科中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96)
标签:天然水蛭素论文; 重组水蛭素论文;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论文; 随意皮瓣论文; 皮瓣存活率论文; 超氧化物岐化酶论文; 丙二醛论文; 内皮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