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据与事实

论证据与事实

论文摘要

本文以裁判者借助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认定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司法裁判活动中证据与事实之间的联系性。按照诉讼认识活动的进程,沿循生活事实、案件事实、裁判事实的逻辑顺序,论证了证据在这个过程中的形成、作用与影响,并最终对裁判事实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由各方诉讼主体参与的诉讼活动中,当事人需要用证据证明自己提出的案件事实为真,而裁判者则需要依据所采信的证据对当事人主张的事实作出确信为真的结论——裁判事实。在这样一个互动的诉讼认识过程中,证据成为带有当事人主观性的案件事实与带有裁判者主观判断的裁判事实之间联系的桥梁。从而,具有主观性的司法认识过程与证据所承载着的具有的客观性的意思内容相结合,使得裁判结果也具有了确定性与相对性两种属性。这就意味着,以证据认定事实的过程本身就是特定社会认知背景下的历史认识,其自身包含了无可避免的可错性;为了降低这种可错性,以法律来规范认识活动,并赋予裁判以正当性是一条可行之路,而且凭借不断提高的人类认识能力以及日益发达的法律制度,裁判事实与生活事实之间的差距必将日益缩小,从而最大限度地确保裁判事实与客观事实地无限接近。 论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司法裁判中的事实”。本章首先从“事实”入手,明确了司法裁判中的事实与生活事实的不同,并对案件事实和裁判事实进行了界定;随后,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理性裁判主义、法律多元价值的选择和平衡三个方面论证了运用证据认定事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案件事实:证据证明的对象”。本章主要考察作为证据证明对象的案件事实。作为诉讼启动者的当事人,提出诉的同时也提出了其所描述的案件事实,并在其后的诉讼活动中以证据予以证明,以博取有利于己的裁判结果,在此意义上,当事人所提出的案件事实就是诉讼中需要用证据证明的对象。本章分析了案件事实的性质、分类,并考察了案件事实在民刑方面的提出。 第三章“事实探知依据之一:证据的静态分析”。本章首先指明在现代司法中证据在探知事实上的重要作用,并分析证据与事实之间的关系。随后,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证据的属性,批判了传统上证据三性说难以自圆其说之处,提出以证明力和证据能力作为分析证据的两个因素。 第四章“事实探知依据之二:证据的动态分析”。本章改变了一直以来理论界仅从静态角度讨论证据的属性进而分析裁判结果,进而从动态角度填补了对证据影响事实的动态分析过程。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证据的形成、收集和质证,指

论文目录

  • 导论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思路
  • 第一章 司法裁判中的事实
  • 一、司法裁判中的事实界说
  • (一) 关于事实
  • (二) 生活事实、案件事实、裁判事实
  • 二、用证据认识事实的理论基础
  • (一) 诉讼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 (二) 理性主义裁判
  • (三) 法律多元价值的选择与平衡
  • 第二章 案件事实:证据证明的对象
  • 一、案件事实的性质
  • (一) 案件事实是法律规范下的事实
  • (二) 证据事实不是证明对象
  • (三) 案件事实具有双重属性
  • 二、案件事实的分类
  • (一) 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
  • (二) 无需证明的案件事实
  • 三、案件事实的提出
  • (一) 民事案件事实的提出
  • (二) 刑事案件事实的提出
  • 四、小结
  • 第三章 事实探知依据之一:证据的静态分析
  • 一、证据:事实探知的手段
  • (一) 证据探知事实的历史
  • (二) 证据裁判原则的基本内容
  • (三) 证据裁判原则的例外
  • 二、证据的界定与三性分析
  • (一) 证据的界定
  • (二) 证据的客观性
  • (三) 证据的关联性
  • (四) 证据的合法性
  • 三、证据的证明力与证据能力
  • (一) 证据的证据能力
  • (二) 证据的证明力
  • (三) 证据能力与证明力之关系
  • 四、小结
  • 第四章 事实探知依据之二:证据的动态分析
  • 一、动态研究的必要性
  • 二、证据的形成
  • (一) 证据意识与证据形成
  • (二) 证据制作与证据形成
  • (三) 认知能力与证据形成
  • 三、证据的收集与调查
  • (一) 民事证据的收集与调查
  • (二) 刑事证据的收集和调查
  • 四、证据的质证
  • (一) 质证的概述
  • (二) 两大法系的质证模式及比较研究
  • (三) 我国质证程序的现状与反思
  • (四) 对完善我国质证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 五、小结
  • 第五章 事实认定机制:证据评价
  • 一、事实认定的机制
  • (一) 神示证据制度
  • (二) 法定证据制度
  • (三) 自由心证制度
  • 二、证据评价之自由心证
  • (一) 自由心证之界定
  • (二) 自由心证之层次
  • 三、自由心证之合理性
  • (一) 成文法的局限性
  • (二) 法的不确定性
  • (三) 思维的非至上性
  • (四) 实现实体正义的需要
  • 四、自由心证之客观化制约
  • (一) 心证主体客观条件的制约
  • (二) 诉讼程序内在规律的制约
  • (三) 证据规则的制约
  • (四) 经验和逻辑规则的制约
  • (五) 心证公开制度的制约
  • 五、自由心证在中国
  • (一) 自由心证之争论
  • (二) 自由心证之问题
  • (三) 自由心证之应对
  • 第六章 裁判事实:证据评价的结果
  • 一、裁判事实的二重性
  • (一) 裁判事实的相对性
  • (二) 裁判事实的确定性
  • 二、裁判事实的二重性对司法的影响
  • (一) 裁判事实与证明责任
  • (二) 裁判事实与证明标准
  • 三、裁判事实与“错案”
  • (一) 何谓错案?
  • (二) 裁判事实与错案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新媒体在司法裁判中的监督尺度[J]. 现代商贸工业 2019(24)
    • [2].司法裁判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运用研究[J]. 时代法学 2019(04)
    • [3].情与法的交融:司法裁判中适用情理研究[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4].中国法院如何通过司法裁判执行公共政策——以法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案例为分析对象[J]. 法学评论 2018(03)
    • [5].家·国·天下——试析司法裁判的公正[J]. 法制博览 2018(25)
    • [6].司法裁判中的法理与民意探讨[J]. 法制博览 2018(28)
    • [7].交强险分项限额赔付制度在司法裁判中的认定[J]. 法制博览 2017(10)
    • [8].司法裁判语篇中信念认知式信息来源研究[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7(06)
    • [9].司法裁判“利益衡量”的现实问题[J]. 商 2016(18)
    • [10].社会分析方法对司法裁判的影响研究——以刑事裁判为例[J]. 商 2015(21)
    • [11].司法裁判中的法理与民意[J]. 山西青年 2017(02)
    • [12].辩证推理的反思及其司法应用研究[J]. 法律方法 2017(01)
    • [13].军事司法裁判若干问题研究[J]. 军事政治学研究 2013(03)
    • [14].司法裁判的经验与困惑[J]. 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 2012(00)
    • [15].重估司法裁判的价值[J]. 司法改革论评 2013(01)
    • [16].司法三段论构建中的价值判断——兼论司法裁判如何形成[J]. 南都学坛 2013(05)
    • [17].以“诉的利益”视角论司法裁判供给中的利益衡量[J]. 金田 2013(04)
    • [18].司法裁判的社会认同问题研究[J]. 河北农机 2019(02)
    • [19].司法裁判中法官价值选择的证成[J]. 南京社会科学 2019(02)
    • [20].试论司法裁判中的法理与民意[J]. 法制与社会 2018(01)
    • [21].司法裁判中法官利益衡量的展开——普通法系下的实践及其启示[J]. 环球法律评论 2016(03)
    • [22].中国就业歧视司法裁判标准之审视与构建[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6(02)
    • [23].司法裁判中后果考量的实证研究[J]. 法律方法 2018(01)
    • [24].司法裁判事实认定中的几个影响因素分析[J]. 商 2014(04)
    • [25].论司法三段论构建中的价值判断——兼论司法裁判如何形成[J]. 前沿 2013(01)
    • [26].利益衡量在司法裁判中运用的实证分析——以民商事审判思路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 2013(27)
    • [27].关于司法裁判的若干思考[J]. 法律适用 2011(09)
    • [28].碰撞与契合——司法裁判过程中的民意考量[J]. 山东审判 2011(04)
    • [29].法律论证与司法裁判的正当性追求——转型中国语境下的司法裁判困境及其反思[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9(02)
    • [30].刑事政策对刑事司法裁判权的弱化与分离[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3)

    标签:;  ;  ;  ;  

    论证据与事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