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高校大学生从众心理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关系研究

沈阳市高校大学生从众心理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在高校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存在着一些约定俗成的群体规范,这是大学生从众心理的表现。就目前来看,单独研究高校大学生从众心理或单独研究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相关文章较多。但是,将大学生从众心理与体育锻炼态度结合起来,研究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文章却十分少见。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从调查沈阳市高校大学生从众心理与体育锻炼态度入手,分析沈阳市高校大学生从众心理与其体育锻炼态度的相互关系。有意识的在教学活动合理的利用从众心理的积极效应,帮助高校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态度,为高校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男生的理性从众要好于女生,女生的非理性从众要强于男生,男生在锻炼态度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意向这两个维度上得分高于女生,而女生在锻炼态度的行为认知和行为控制感这两个维度上得分高于男生,男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好于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2、理工农医类大学生的遵从行为表现的最强,而师范类大学生的盲从行为上表现的最强,不同高校大学生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各因子上都存在显著差异。3、理科的大学生在从众行为的积极性上要好于文科的大学生,在遵从行为上理科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要好于文科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4、一年级的大学生从众行为要好于二年级的大学生,在遵从行为和服从行为上二年级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要好于一年级大学生,在盲从行为上一二年级大学生的锻炼态度得分各有高低。5、乡村的大学生积极的从众情况要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好,在遵从上城市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好于乡村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建议:1建议高校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从众心理,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2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提高女生从众心理的状况,还应该深入挖掘男女体育锻炼态度差异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女生的体育锻炼态度。3在体育锻炼态度上,不同类别高校的教育者应该借鉴其它学校的教学经验,来提高本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4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所学学科及生活环境的不同产生的差异,来根据实际情况对大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得高校大学生都能够全面提高锻炼态度的积极性,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意识。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4 从众研究现状
  • 1.4.1 从众的经典实验研究
  • 1.4.2 从众的分类及本质
  • 1.4.3 大学生从众心理的研究
  • 1.5 体育锻炼态度研究现状
  • 1.5.1 体育锻炼态度测量工具的研究
  • 1.5.2 体育锻炼态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沈阳市高校大学生从众心理的现状调查
  • 3.1.1 沈阳市不同性别高校大学生从众心理的现状调查
  • 3.1.2 沈阳市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从众心理的现状调查
  • 3.1.3 沈阳市不同年级高校大学生从众心理的现状调查
  • 3.1.4 沈阳市不同学科高校大学生从众心理的现状调查
  • 3.1.5 沈阳市不同地域高校大学生从众心理的现状调查
  • 3.2 沈阳市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现状调查
  • 3.2.1 沈阳市不同性别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现状调查
  • 3.2.2 沈阳市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现状调查
  • 3.2.3 沈阳市不同年级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现状调查
  • 3.2.4 沈阳市不同学科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现状调查
  • 3.2.5 沈阳市不同地域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现状调查
  • 3.3 沈阳市高校大学生从众心理与体育锻炼态的比较分析
  • 3.3.1 沈阳市不同性别大学生从众心理与体育锻炼态度的比较分析
  • 3.3.2 沈阳市不同年级大学生从众心理与体育锻炼态度的比较分析
  • 3.3.3 沈阳市不同学科大学生从众心理与体育锻炼态度的比较分析
  • 3.3.4 沈阳市不同地域大学生从众心理与体育锻炼态度的比较分析
  • 3.3.5 沈阳市不同高校大学生从众心理与体育锻炼态度的比较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情况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的识别和测度[J]. 体育科研 2020(02)
    • [2].城镇化背景下对居民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 内江科技 2020(04)
    • [3].体育锻炼也育人[J]. 中国德育 2020(03)
    • [4].教师带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策略[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09)
    • [5].趣味运动在居家体育锻炼中的应用[J].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6].高校学生在疫情之下体育锻炼的探讨[J]. 内江科技 2020(08)
    • [7].疫情隔离时期居家体育锻炼的多维思考[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09)
    • [8].防疫抗疫背景下老年人居家体育锻炼的探究[J]. 内江科技 2020(10)
    • [9].北京市居民体育锻炼中断因素分析——基于北京市第3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的数据[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10].家庭因素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影响研究[J]. 运动 2018(20)
    • [11].探究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J]. 湖北体育科技 2019(01)
    • [12].体育锻炼有效缓解学生焦虑的实验研究[J]. 华夏教师 2019(03)
    • [13].体育锻炼对高职学生手机成瘾症状干预的可行性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06)
    • [14].藕合特征下学校体育行为与家庭体育锻炼的联动研究[J]. 中外企业家 2019(05)
    • [15].大学生体质健康与促进研究——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J]. 运动 2019(06)
    • [16].不同体育锻炼缓释长期夜班医护人员的效果探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83)
    • [17].编读往来[J]. 成才与就业 2019(09)
    • [18].皖西地区社区群众对体育锻炼场地需求的调查研究[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 [19].老年虚弱的体育锻炼因素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10)
    • [20].浅谈体育锻炼在教学中的重要性[J]. 科技风 2018(27)
    • [21].我国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况及原因分析[J]. 农家参谋 2018(21)
    • [22].南京市青少年校外体育锻炼研究[J]. 运动 2018(14)
    • [23].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影响的调查[J]. 运动精品 2018(03)
    • [24].大学生规律性体育锻炼的现状调研与分析[J]. 山西农经 2016(14)
    • [25].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内部动机与态度审视[J]. 贵州体育科技 2016(04)
    • [26].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对其体育锻炼态度的预测力研究[J]. 四川体育科学 2017(01)
    • [27].癌症病人可以体育锻炼吗[J]. 江苏卫生保健 2017(02)
    • [28].辽宁省城镇老年人锻炼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辽宁体育科技 2017(02)
    • [29].体育锻炼方式对北京市居民健康自评的影响[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7(03)
    • [30].云南民族地区中青年知识分子参与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方式的现状分析[J]. 科技视界 2017(06)

    标签:;  ;  ;  

    沈阳市高校大学生从众心理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