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定结地区论文-潘美慧,薛雯轩,伍永秋,黄文敏,马建军

西藏定结地区论文-潘美慧,薛雯轩,伍永秋,黄文敏,马建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西藏定结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爬坡沙丘,粒度特征,定结地区

西藏定结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潘美慧,薛雯轩,伍永秋,黄文敏,马建军[1](2019)在《西藏定结地区爬坡沙丘粒度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西藏定结地区典型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的形态参数、粒度组成和粒度参数等进行分析,揭示其粒度特征。结果表明:(1)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以细砂和中砂为主,极细砂含量较少,同时含有少量粉砂和粗砂,不含粘土成分。(2)沙丘平均粒径范围1.98~2.41Ф,分选系数变化范围为0.45~0.75,属中等分选,偏度变化范围为0.01~0.12,呈近对称至正偏分布,峰度变化范围为0.94~1.01,呈中等尖锐峰态。(3)从样品PPSQ1~PPSQ6,随着高度和距离的增加,沙丘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先变细后变粗,分选不断变好。(4)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河漫滩。(5)与雅鲁藏布江、东昆仑山地区爬坡沙丘对比可知,定结地区的沙丘粒径较粗,分选较好,主要是物源及风力分选作用的共同结果。(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19年06期)

马建军,潘美慧,伍永秋,薛雯轩[2](2018)在《1996—2016年西藏定结地区风沙地貌格局与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1996—2016年定结地区Landsat4-5 TM、MSS、Landsat7 ETM、Landsat8 OLI共6期遥感影像,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对西藏定结地区风沙地貌特征及近20 a来风沙地貌格局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定结地区风沙地貌类型主要有爬坡沙丘、谷坡灌丛沙堆、新月形沙丘、平沙地及谷底灌丛沙堆,主要沿朋曲河、协林藏布、叶如藏布、吉隆藏布及曲强藏布等河谷呈条带状分布并集中在宽谷段,同时在登么错、强左错、共左错及错母折林等湖泊周围呈小面积零星分布。(2) 1996—2016年定结地区风沙地貌格局变化分为两个阶段:1996—2004年呈扩张趋势,年转换率为0. 87,面积增加量为151. 2 km2; 2004—2016年呈逆转趋势,年转换率为-0. 59,面积减少量为276. 6 km2。整体而言,1996—2016年总面积转化率为-0. 27,风沙地貌面积呈先扩张后缩减趋势,转移矩阵分析流动沙地向固定、半固定沙地转移较多,这种变化特征与转移方向印证了青藏高原气候暖湿性愈发显着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18年05期)

赵晓岚,赵志丹,黄春梅,刘栋[3](2014)在《西藏定结地区淡色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淡色花岗岩是具有特征指示意义的岩石,在全球主要造山带均有发现,如北美东部的Trans-Hudson与Appalachian造山带和欧洲海西造山带等,但最典型、研究最多的还是喜马拉雅造山带。伴随着印度和亚洲大陆陆陆碰撞过程,在喜马拉雅造山带形成了大量的带状分布的淡色花岗岩,它们在揭示造山带演化、深部作用(地壳分异、加厚)以及高原隆升过程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因而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西藏定结地区位于高喜马拉雅中段明显向北突出的构造部位,该地区产出的淡色花岗岩体紧靠藏南(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34:特提斯—青藏高原地质演化与成矿论文集》期刊2014-10-20)

张金阳,廖群安,李德威[4](2003)在《西藏定结地区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岩浆源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定结地区高喜马拉雅隆起带中淡色花岗岩体紧靠藏南拆离断层内呈等轴状小岩株产出。淡色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为过铝质,高Si和K,低Ca、Fe和Mg,岩石富轻稀土元素及Rb、Ba和Th,贫Hf、Zr、Y和Yb,呈现S型花岗岩特征。基底副变质岩中广泛发育淡色花岗岩脉体,在副变质岩中的淡色花岗岩脉体内发现紫苏辉石暗色麻粒岩残留体,通过对淡色花岗岩与基底副变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发现它们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富K、Rb、Ba和Th,贫Hf、Zr、Y和Yb。认为基底副变质岩为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源岩,其在快速隆升降压的条件下发生缺水熔融生成淡色花岗岩浆而残余麻粒岩残留体。(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03年03期)

刘德民[5](2003)在《西藏定结地区变质核杂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喜马拉雅造山带定结地区近EW向展布两条变质核杂岩带:高喜马拉雅变质核杂岩带和拉轨岗日—孜松变质核杂岩带,在研究区以拉轨岗日—孜松变质核杂岩为典型代表。该变质核杂岩带由多个变质核杂岩体组成,各变质核杂岩体具典型的叁层结构。核部由两期(加里东期和喜山期)花岗岩和拉轨岗日群变质岩组成;拆离断层、韧性剪切带及糜棱岩带组成滑脱层;盖层由二迭系、叁迭系浅变质岩或未变质的沉积岩系组成。(本文来源于《地质找矿论丛》期刊2003年01期)

西藏定结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依据1996—2016年定结地区Landsat4-5 TM、MSS、Landsat7 ETM、Landsat8 OLI共6期遥感影像,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对西藏定结地区风沙地貌特征及近20 a来风沙地貌格局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定结地区风沙地貌类型主要有爬坡沙丘、谷坡灌丛沙堆、新月形沙丘、平沙地及谷底灌丛沙堆,主要沿朋曲河、协林藏布、叶如藏布、吉隆藏布及曲强藏布等河谷呈条带状分布并集中在宽谷段,同时在登么错、强左错、共左错及错母折林等湖泊周围呈小面积零星分布。(2) 1996—2016年定结地区风沙地貌格局变化分为两个阶段:1996—2004年呈扩张趋势,年转换率为0. 87,面积增加量为151. 2 km2; 2004—2016年呈逆转趋势,年转换率为-0. 59,面积减少量为276. 6 km2。整体而言,1996—2016年总面积转化率为-0. 27,风沙地貌面积呈先扩张后缩减趋势,转移矩阵分析流动沙地向固定、半固定沙地转移较多,这种变化特征与转移方向印证了青藏高原气候暖湿性愈发显着的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藏定结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潘美慧,薛雯轩,伍永秋,黄文敏,马建军.西藏定结地区爬坡沙丘粒度特征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9

[2].马建军,潘美慧,伍永秋,薛雯轩.1996—2016年西藏定结地区风沙地貌格局与变化[J].干旱区地理.2018

[3].赵晓岚,赵志丹,黄春梅,刘栋.西藏定结地区淡色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成因[C].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34:特提斯—青藏高原地质演化与成矿论文集.2014

[4].张金阳,廖群安,李德威.西藏定结地区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岩浆源区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03

[5].刘德民.西藏定结地区变质核杂岩研究[J].地质找矿论丛.2003

标签:;  ;  ;  

西藏定结地区论文-潘美慧,薛雯轩,伍永秋,黄文敏,马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