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学分析

三种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学分析

论文摘要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e nucleopolyhedrovirus,EcobNPV)、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nucleopolyhedrovirus,EupsNPV)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nucleo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HearNPV)分别是茶尺蠖、茶毛虫和棉铃虫的重要病源性天敌,在我国已被广泛用作对这些害虫的生物防治。但与化学杀虫剂相比,这些杆状病毒的杀虫速度较慢。因此,需要经过基因工程途径进行改造,以提高杀虫效果。对上述病毒的基因组结构进行充分的了解,则是进行这种改造的前提。本论文中,作者分别测定了EcobNPV、EupsNPV和HearNPV C1株基因组全序列并进行了基因组学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EcobNPV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分析采用虫体纯化的方法,得到了EcobNPV纯化株。透射电镜观察,纯化的EcobNPV包涵体呈不规则形状,直径大小为0.7-1.7uM不等(1.15±0.27uM:mean±SD)。病毒粒子的长约250nm,宽约40nm,每个包涵体内有多个杆状病毒粒子,每个病毒粒子内只有一个核衣壳。在茶尺蠖的2龄幼虫体内对EcobNPV的感染能力进行了评估,确定了病毒的致死浓度和致死时间。随着EcobNPV使用浓度的增加,茶尺蠖幼虫的死亡率升高,病毒致死时间相应缩短。当用高浓度的EcobNPV(介于20,000和2,000PIB/ml之间)来处理2龄幼虫时,所有幼虫在10-14天之间死亡。用0.2PIB/ml的浓度来处理幼虫时,只有30.6%的幼虫在处理后18天内死亡。时间-剂量-死亡率的分析结果表明,感染7天和14天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04.09PIB/ml和100.8PIB/ml。当处理浓度为2,000PIB/ml时,其半致死时间LT50是8.5天而LT90则为10.7天。2.EcobNPV基因组全序列分析测定了EcobNPV基因组全序列,绘制了EcobNPV的详细的图谱,对各基因在基因组中的位置、大小进行了标定并与其它杆状病毒基因组进行了比较。EcobNPV基因组全长131,204bp,碱基组成中G+C含量为37.6%。推断EcobNPV基因组含有126个ORF,其大小在150个核苷酸以上,并与其它ORF具有最小的重叠。所有的编码区占整个基因组的89.8%。其中123个ORF与已测序的其它杆状病毒的ORF具有同源性,还有3个为该基因组特有。EcobNPV中有4个基因各含有2个拷贝,包括bro,odv-e66,p26和dbp。每个基因中的两个拷贝是从不同的来源获得的。该基因组中存在3个非编码的同源区(hr),长度为493-1615bp,每个hr由24bp的回文序列和约37bp的重复序列构成。根据基因的同源性和基因对等排列(gene parity plots)情况,EcobNPV与GroupⅡNPV最为接近。3.HearNPV C1株基因组全序列分析测定了HearNPV-C1基因组全序列并与HearNPV-G4进行了比较分析。二者感染相同的宿主并具有相同的地理分布,但对宿主的毒力不同。HearNPV-C1基因组大小为130,759bp,G+C含量为38.9%,含有137个推测的ORF。两种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8.1%。与HearNPV-G4相比,HearNPV-C1中共有555bp的替代,1354bp的缺失及710bp的插入。对两种基因组的ORF和同源区(hr)进行比较发现,两种基因组的不同点主要发生在四个高度变化的区域,包括hr1,hr4,hr5和bro-b。所有上述变化均发生在重复区。分析结果表明,杆状病毒的种群或品系之间的差异经常是由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及hr和bro基因的变化所造成的。4.EupsNPV基因组全序列分析对EupsNPV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分析,并与其他几种杆状病毒的基因组做了比较。EupsNPV基因组全长为140,620bp,碱基组成中G+C含量为40.4%。该基因组含有139个推测的ORF,其中13个ORF为EupsNPV所特有。编码区和非编码的序列分别为124,275和14,664bp,分别占整个基因组的89.5%和10.5%。在EupsNPV基因组中存在4个hr,不同hr间的重复序列各不相同。该基因组中有3个基因各含有2个拷贝,包括bro,p26和dbp,且每个基因中的两个拷贝来源不同。比较分析表明,EupsNPV与GroupⅡNPV较为类似,其中与EcobNPV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时该基因组有自己独特的组织特性。5.EupsNPV、EcobNPV和HearNPV-C1基因组比较分析对EupsNPV、EcobNPV和HearNPV-C1的基因组结构及进化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三种病毒的基因组大小接近,G+C含量相似。三个基因组共有的ORF为102个,其中包括30个杆状病毒核心基因。EupsNPV与EcobNPV之间氨基酸的平均同源性为46%,高于EupsNPV和HearNPV-C1之间氨基酸的平均同源性(38%)。它们均不含有GroupⅠNPV所特有的gp64囊膜蛋白基因。在EupsNPV与EcobNPV的比较中,无论是EupsNPV还是EcobNPV的特有ORF数目都少于其与HearNPV-C1比较时各自特有的ORF数。三种基因组同源区(hr)的重复序列完全不同,且回文序列只存在于EcobNPV中,而EupsNPV和HearNPV-C1仅含有重复序列。三种病毒在基因内容、同源基因的相似程度及在基因组中的排列顺序、分子进化树方面的比较表明,EupsNPV与EcobNPV的共同祖先比EupsNPV与HearNPV C1的共同祖先在进化上更为接近。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杆状病毒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 1.1 杆状病毒基因组结构
  • 1.2 杆状病毒核心基因
  • 1.3 杆状病毒的重复基因
  • 1.4 杆状病毒基因组进化
  • 第二章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 2.1 材料和方法
  • 2.2 结果和讨论
  • 第三章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全序列分析
  • 3.1 材料和方法
  • 3.2 结果和讨论
  • 3.3 结论
  • 第四章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arNPVC1株全序列基因组学分析及与G4株的比较
  • 4.1 材料和方法
  • 4.2 结果和讨论
  • 4.3 结论
  • 第五章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全序列分析
  • 5.1 材料和方法
  • 5.2 么结果和讨论
  • 5.3 结论
  • 第六章 三种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比较
  • 6.1 材料和方法
  • 6.2 结果和讨论
  • 6.3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和接受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菌防治茶尺蠖示范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14)
    • [2].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Bac-to-Bac系统的构建[J]. 华中昆虫研究 2016(00)
    • [3].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基因组DNA同源重复区生物信息学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11)
    • [4].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烟青虫血淋巴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 2017(04)
    • [5].复合型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三种夜蛾的室内毒杀试验[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08)
    • [6].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杀虫剂防治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J]. 华中昆虫研究 2012(00)
    • [7].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蔬菜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J]. 长江蔬菜 2013(06)
    • [8].虫酰肼对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J]. 中国植保导刊 2013(08)
    • [9].棉蛉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等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J]. 广西植保 2011(03)
    • [10].苏云金杆菌对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效作用的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06)
    • [11].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菌防治茶尺蠖试验[J]. 湖北植保 2016(05)
    • [12].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家蚕的安全性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 2015(03)
    • [13].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室内增殖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13(05)
    • [14].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特性及应用[J]. 农药市场信息 2009(24)
    • [15].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水稻稻纵卷叶螟防治作用初探[J]. 中国植保导刊 2016(11)
    • [16].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柠条尺蠖的试验分析[J]. 内蒙古林业 2016(11)
    • [17].茶尺蠖病毒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技术 2013(04)
    • [18].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毒性测定与田间应用[J]. 植物保护学报 2010(01)
    • [19].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安徽和县株系细胞凋亡抑制相关基因的克隆与遗传变异[J]. 江苏农业学报 2014(06)
    • [20].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大量增殖的最优条件[J]. 植物保护学报 2012(05)
    • [2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防治水稻害虫效果及增产作用[J]. 湖北植保 2014(06)
    • [22].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DNA解旋酶序列比较分析[J]. 江苏农业学报 2013(03)
    • [23].利用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美国白蛾的试验[J]. 中国园艺文摘 2018(06)
    • [24].温度对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活性的影响[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25].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6(06)
    • [26].茶核·苏云菌等5种药剂防治甜菜夜蛾药效试验[J]. 中国园艺文摘 2013(07)
    • [27].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初报[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0(04)
    • [28].亚洲玉米螟核型多角体病毒分离株鉴定及其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9(05)
    • [29].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型同源重复区的增强子功能分析[J]. 蚕业科学 2019(04)
    • [30].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进展[J]. 江西科学 2014(02)

    标签:;  ;  ;  ;  ;  ;  ;  ;  ;  

    三种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