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现代人创造出了辉煌的物质成就,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却日益凸显。在这个以消费为主的后工业时代,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资本控制的大众文化日益壮大,大众文化对感性的过度解放,使得人们追求感官的快乐和刺激,审美失去了理性的关照,失去了思的深度;艺术作品成了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产品,大批量的复制使得审美泛化,审美成了大众的时尚趣味,变得功利起来,同常生活和艺术的界限被抹平,审美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被大众日益趋同的时尚趣味所取代,审美的超越性沉沦在人们的日常共在中。人不断的追求完满和永恒,但日常生活中充满矛盾,人的日常生存既不自足也不自由,因此人具有超越性,渴望超越自身的有限和不自由状态。审美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虚化消解,从而超越现实生存的异化状态,进入到无限的自由境界,达到本真的生存状态。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沉沦或本真——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看昆德拉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J].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10)
- [2].沉沦·信仰·修行——论陈继明《北京和尚》[J]. 名作欣赏 2012(32)
- [3].阿根廷探戈史纲[J]. 明日风尚 2016(07)
- [4].直抵城市人的内心褶皱——读于一爽小说集《火不是我点的》[J]. 百家评论 2019(02)
- [5].沉沦世界中的觉醒——解读《南京!南京!》中的自我救赎[J]. 电影文学 2009(21)
- [6].国门洞开:沉沦与进步[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5(01)
- [7].高职学生“生命自觉”的培养——基于“生命自觉”沉沦的思考[J]. 当代职业教育 2018(06)
- [8].沉沦的选择——“他”的人物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10)
- [9].人性的沉沦:《黑暗之心》的空间解读[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06)
- [10].沉沦与救赎——论薇拉·凯瑟分裂的内心世界[J]. 文教资料 2010(23)
- [11].从人文大家看人文真理[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4)
- [12].反抗沉沦——论《本学期述职书》的哲学价值[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4(06)
- [13].对身体历史的反思[J]. 体育与科学 2017(03)
- [14].鲁迅《理水》人物图景及主旨简析[J]. 大众文艺 2019(03)
- [15].英文字母A在小说文本中的多重意蕴[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 [16].美国校园影片成长主题探析[J]. 电影文学 2018(06)
- [17].论海德格尔哲学的“良知呼唤”[J]. 林区教学 2010(08)
- [18].被困的灵魂——《八月之光》中乔安娜·伯顿的双重性分析[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2(02)
- [19].关乎心灵:江南诗意生活五要素[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20].一个女人的战争——论《去19号房间》的人际观[J]. 文教资料 2009(02)
- [21].解析电影《特洛伊》中阿喀琉斯的本真人性之求[J]. 电影评介 2013(08)
- [22].两岸客家文学由沉沦到复兴[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 [23].“零余人”形象研究[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 2011(09)
- [24].没有《沉沦》,何来郁达夫?——试析《沉沦》的艺术成就及对作者文学地位的突出贡献[J]. 青年文学家 2009(07)
- [25].节奏洞悉之下的人性沉沦[J]. 青年文学家 2009(23)
- [26].佐藤春夫与郁达夫的唯美主义小说之比较——以《田园的忧郁》与《沉沦》为对象[J]. 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 2014(00)
- [27].人性的沉沦与拯救——试论《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主题[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05)
- [28].论《呐喊》《彷徨》中人物的“沉沦”[J]. 文学界(理论版) 2011(04)
- [29].以“沉沦”现象看海德格尔关于“此在”的含义[J]. 品位经典 2020(06)
- [30].此在沉沦的当下表现[J]. 南方论刊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