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释迦牟尼佛在公元前六世纪成道以后,以大慈悲心说法度生四十九年,就是自觉、觉他的原理,其教理的内容实在讲是非常的丰富,而所有这些后来被结集为经、律、论三藏的佛教经典。佛教界认为三藏经典就是诠释戒、定、慧三方面,换句话说,佛陀所说一切教理的内容不外乎戒、定、慧三学的。其实佛经浩瀚如海,法门无量,但其中或者直接或者间接都关系到戒定慧,确实是在佛教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整个佛教教育的基础。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中国佛教的特色。例如,从戒定慧中的戒学发展成律宗,定学发展成禅宗,慧学发展成天台宗与华严宗等宗派。本研究只对戒定慧教育的精神、思想及其实践性进行研究而不注重于研究律宗、禅宗、天台宗的起源和演变,但也涉及对戒定慧教育的思想来源的研究。因此,笔者对本主题的研究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对戒定慧的起源、发展及其内涵的辨析;二是对戒定慧的教育理念及其特色的探究;三是对戒定慧践行教育的原则、方式的分析;最后是戒定慧对当今佛教教育以及世俗教育的启示。从戒定慧的教育理念看,戒定慧是一种觉悟教育。戒定慧教育是培养人们从自己的觉悟至他人的觉悟的整个过程。通过佛的教导使受教育者完善人格、转染为净、解脱烦恼、转“无明”为智慧。佛教认为无明是人生苦恼的根源,人生所有痛苦、烦恼都由“无明”而生起。所谓无明,是指没有觉悟到社会的真相、人生的实相、宇宙的真谛。只有觉悟才能断惑证真、除迷识得正知、解脱人生的苦恼。正因为如此,佛陀的教化是一种觉悟的教育。众所周知,教育不论是在何处、在何时,都是为社会服务,为人生圆满的一条极好的道路。不过,如果教育工作中的人没有保持觉醒性,就会影响教育取向及教育质量。笔者认为戒定慧的觉悟教育对我们当前的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具有可贵的参考价值。从戒定慧教育践行看,信仰佛教必须了解佛教的真正意义,教法的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所以要普遍推广佛教的知识,以便人们对佛教教育形成正确的看法。戒定慧教育是整个佛教教育中最重要的项目。其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的运用,不仅是出家僧尼二众觉悟解脱问题,更重要的是对社会人群有何帮助,这就是戒定慧教育的作用和效果问题。因此,开展戒定慧教育,必须以全面落实佛教教育的核心理念为统领,以“利他即是自利”的核心价值为根本,切实贯彻“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要求。从戒定慧教育对当今佛教教育的启示看,为了佛法久住世间,必须重视健全僧格的培养。在初出家阶段,好多人都找不到修行的门路,在这个时候,容易出现偏差。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把戒定慧思想运用到生活当中。如此,才能健全僧格,才不会在纷呈多变的尘世中迷失自己,随波逐流,丢失本分。佛陀正是出于对佛法久住世间的考虑,嘱咐弟子们从身口意等方面应当做到的事项。如果能够按照佛陀的教诫米做,不仅能够令正法久住,还能够迎来佛教辉煌的未来。戒定慧教育对当代世俗教育也有重要的启示。修行戒定慧就有能力消除产生烦恼的根源,自我内心就会处于平衡状态。戒定慧教育启示我们,和谐的社会,不能仅仅依靠社会的道德建设,还要提倡人去清醒的发现其个性,完善其个性,回归自我本处,能够自我适应。在修学过程中,人会通过逐步的成长,通过人的个性化表达,而促成自我的成熟,消除个人的不稳定因素,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正藏》疑难字考释[J]. 中国文字学报 2015(00)
- [2].敦煌本《大智度论》校正《大正藏》本廿八例[J]. 中华文化论坛 2015(08)
- [3].唐宋時期來華日僧日記中的漢語口語語法[J].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2019(01)
- [4].“见_1”向“见_2”演变的发展轨迹——基于《大正藏》语料的考察[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 [5].古籍数字化视野中的《大正藏》与佛典整理[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 [6].关于《大正藏》中“释门应用文范”抄录讹误的再研究[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 [7].《慈悲道场忏法》西夏译本卷一“断疑第二”译注[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2(05)
- [8].《大正藏》本《大智度论》校勘札记——以敦煌写本为对校本[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02)
- [9].《大正藏》疑难字考释(三)[J].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2014(02)
- [10].《禅门秘要诀》校正[J]. 敦煌学辑刊 2009(01)
- [11].宋佚佛学序跋十九则辑考[J]. 五台山研究 2017(04)
- [12].《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敦煌文献》与《大正藏》异文比勘[J]. 文教资料 2014(30)
- [13].《大正藏》译经在汉语史上的语料价值[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6)
- [14].佛说佛名经(二十卷本)[J]. 藏外佛教文献 2010(01)
- [15].佛经字词札记六则[J]. 文史 2013(04)
- [16].《大正藏》疑難字考釋(四)[J]. 励耘语言学刊 2014(02)
- [17].敦煌文獻《佛説五無返復經》研究[J]. 敦煌吐鲁番研究 2013(00)
- [18].《思溪藏》随函音义与汉文佛典校勘释例[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9(06)
- [19].中華書局版《高僧傳》校點商榷[J]. 版本目录学研究 2012(00)
- [20].《首都博物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经眼录》补遗与考证[J]. 首都博物馆论丛 2014(00)
- [21].汉魏六朝时期标志被动句式的并存与竞争——基于《大正藏》语料的调查[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 [22].佛经异文与词语考索[J]. 古汉语研究 2013(02)
- [23].《大正藏》与《嘉兴藏》中国佛教著述收录差异比较研究[J].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01)
- [24].俗写与佛经语言考校举例[J]. 中国文字学报 2014(00)
- [25].略述智昇与《开元释教录》[J]. 中国佛学 2015(01)
- [26].敦煌本《八陽經》殘卷綴合研究[J]. 中华文史论丛 2014(02)
- [27].《父母恩难报经》与《父母恩重经》的研究[J]. 宗教研究 2014(02)
- [28].山东博物馆藏敦煌遗书叙录[J]. 敦煌研究 2012(05)
- [29].佛说佛名经卷第十[J]. 藏外佛教文献 2008(03)
- [30].《俄藏敦煌文獻》未定名《金剛經》殘片考[J]. 敦煌吐鲁番研究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