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皮层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针刺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皮层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论文摘要

背景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新生儿期危害最大的常见疾病之一,常导致新生儿死亡以及幸存者后期智力低下、癫痫和脑性瘫痪等严重的神经功能残损,严重危害了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西医学迄今为止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针刺在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根据中医理论,本课题组以“补先天之精,调后天之本,充脑髓,壮骨,解痉”为原则,在临床上采用针刺任脉、督脉及膀胱经诸穴位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2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甚或痊愈,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且影像学检查显示治疗后大脑皮层增厚,外部脑积水消失。但针刺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本课题组既往研究已证明针刺可促进缺血缺氧损伤大脑皮层神经干细胞增殖,并分化为神经元。另有许多研究显示针刺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过程中能促使人体产生神经营养因子。因此我们设想:针刺可能通过改善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患儿脑内的微环境(如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等)从而激发脑内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潜能,以补充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丧失的神经细胞,达到改善缺血缺氧性脑病症状的目的。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年来出现并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项前沿生物技术,具有高效、高信息量的突出优点,可同时检测成千上万个基因,能够对参与疾病过程的众多基因的表达进行快捷、有效的筛查,为针刺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目的在缺血缺氧性脑病动物模型上模拟临床针刺任脉、督脉及膀胱经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过程,用基因芯片检测针刺治疗后动物模型大脑皮层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针刺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分子机制,为临床针刺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新生7天龄SD大鼠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缺氧2小时制作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病模型。实验动物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于建模次日开始行针刺治疗,每天针刺任脉、督脉及膀胱经诸穴位一次,共针刺14天,对照组建模后不作针刺处理。针刺治疗结束后,两组动物均断颈处死,取左侧顶枕叶缺血缺氧病变明显部位的大脑皮层,抽提总RNA,用GEArray Q系列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功能分类基因芯片进行检测,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并进一步用RT-PCR方法进行验证。结果1.针刺组总共有48个基因与对照组有表达差异,占所有被检测基因总数的50%。其中40个(占差异表达基因总数的83.3%)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及其受体(CNTF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FGFR1)等基因表达上调,8个(占差异表达基因总数的16.7%)如神经调节素1(Nrg1)、神经调节素4(Nrg4)及酪氨酸激酶C(TrkC)等基因表达下调。表达上调的基因涉及神经营养素及受体、神经肽及受体、生长因子及受体、细胞因子及受体、信号传导分子和凋亡相关基因等六大类,表达下调的基因较少,只涉及神经营养素及受体、神经肽及受体、细胞因子及受体、化学因子受体等四大类;2.实时定量PCR结果与芯片杂交结果一致。结论1.针刺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大脑皮层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基因的表达有调节作用,其中大部分表达上调,少数下调;2.针刺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机制不是简单的上调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众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而是通过调节损伤局部微环境中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的表达,各种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之间还通过相互作用、相互调节,其总合作用促进脑内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为神经元,同时保护缺血缺氧损伤的神经细胞,最终促进受损脑组织的修复;3.针刺还调节了神经肽及受体基因、细胞因子基因、信号传导分子基因、凋亡相关基因等的表达,提示针刺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机制的复杂性,可能是通过多条途径,作用于多个靶点而最终实现的;4.功能分类基因芯片能够对针刺治疗前后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损伤大脑皮层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快捷、有效的筛查,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论文目录

  • 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语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1 实验动物
  • 2 分组
  • 3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 4 试剂组成、配制
  • 5 主要仪器、设备
  • 6 实时定量PCR使用引物列表
  • 7 动物模型制作过程
  • 8 针刺取穴及治疗方法
  • 9 动物取材
  • 10 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基因表达谱分析
  • 10.1 RNA抽提
  • 10.2 RNA质量检测
  • 10.3 探针合成(AMPOLABELING-LPR标记法)
  • 10.4 芯片杂交
  • 10.5 化学发光检测
  • 10.6 图像采集和数据分析
  • 11 实时定量PCR验证芯片数据的可靠性
  • 11.1 总RNA抽提及质量检测
  • 11.2 cDNA合成
  • 11.3 实时定量PCR
  • 第3章 实验结果
  • 1 动物造模过程及造模后表现
  • 2 动物模型脑组织形态学改变
  • 3 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基因表达谱分析
  • 4 实时定量PCR验证芯片杂交的结果
  • 第4章 讨论
  • 1 关于基因芯片
  • 2 针刺对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 3 针刺治疗HIE的机制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齐拉西酮、奥氮平联合治疗老年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对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20(20)
    • [2].神经营养因子3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神经元分化的信号通路[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53)
    • [3].神经营养因子、雌激素与骨重建[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8(12)
    • [4].神经营养因子前体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08(06)
    • [5].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麻醉后患者外周血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07)
    • [6].关于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组织修复中的应用探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14)
    • [7].神经营养因子介导运动的抗抑郁作用[J]. 体育科学 2018(10)
    • [8].电针促进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修复脊髓损伤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4)
    • [9].神经营养因子受体蛋白在视网膜组织中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现状[J]. 眼科新进展 2014(02)
    • [10].神经营养因子-3研究进展[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03)
    • [11].神经营养因子4的生物学作用及相关应用研究现状[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15(05)
    • [12].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神经营养因子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21)
    • [13].神经营养因子-4/5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8(06)
    • [14].中药复方开心散调控神经营养因子抗抑郁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8(06)
    • [1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与癫痫[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9(03)
    • [16].神经营养因子前体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J]. 细胞生物学杂志 2008(04)
    • [17].鼠神经生长因子神经外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11)
    • [18].针刺对臂丛神经损伤后胶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06)
    • [19].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01)
    • [20].血清脑神经营养因子与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5(11)
    • [21].抗抑郁药潜在作用靶点-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发生[J]. 中国医药导报 2013(06)
    • [22].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研究进展及骨折不愈合治疗新思路[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7(01)
    • [23].神经营养因子与面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12)
    • [24].神经营养因子NT-3与受体p75复合物的晶体结构研究[J]. 生物物理学报 2009(S1)
    • [25].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J].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14(06)
    • [26].神经营养因子研究现状[J].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8(01)
    • [27].扬子鳄大脑胚后发育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3的表达[J]. 解剖学报 2013(03)
    • [28].注射用重组人睫神经营养因子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研究[J]. 药物分析杂志 2009(08)
    • [29].神经营养因子3增强脂多糖刺激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能力[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8(01)
    • [30].神经营养因子对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患者新肛门功能的作用[J]. 天津医药 2013(08)

    标签:;  ;  ;  ;  ;  

    针刺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皮层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