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区个案调查看当前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空间

从地区个案调查看当前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空间

论文摘要

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中国电影市场的业务领域涵盖了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目前,国产影片已经形成可以与进口影片分庭抗礼甚至略胜一筹的实力。然而,尽管中国电影市场内部的每个细分产业领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业务重点并且拥有了比较好的开始,但中国电影市场所蕴藏的潜在发展能力仍有待探索、中国电影市场发展所需的大量的资金后盾仍需要多方资本的介入、中国电影作为文化产业所产生的巨大的社会影响和传播效应仍需要电影产业各个环节的推动。其实无论是影片的制作、发行还是放映,其根本上都要是要看市场的需求,看走进电影院看电影的受众的需求。因此,从受众的需求出发分析电影市场各个细分产业的发展空间,可以说是电影研究必不可少的一个角度。本文采用理论支持、个案切入,整体分析的思路来考察我国电影市场的发展空间。首先,从研究电影观众社会调查的传播学基础出发,对电影观众群体的层次划分、群体特征以及心理需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及分析。然后通过对哈尔滨地区2007年暑期档以及2007—2008年贺岁档,两个国内电影市场最主要的黄金阶段中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进一步归纳了电影受众的具体需求,目前电影市场的总体概况,以及观众需求与市场现状之间的契合程度。最后通过市场调查得出的数据分析其本质,更深层次地分析了我国电影市场目前的发展现状,并且进一步从电影受众的需求出发详细讨论了电影市场中各个细分产业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对电影市场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及市场整体的发展空间进行了深入挖掘。本文采用了社会调查与大量文献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调查的形式上,将影响影片市场表现的主要元素设计成了问卷,进行了量化分析,以便于弄清楚观众对影片内容元素的接受、认可程度。这种以电影观众为基本出发点的调查研究,有助于探究当前我国电影市场的发展空间,进而找到影片创作的适销对路及电影发行放映产业的市场策略调整。在经济规律支配影片发行市场的今天,这样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电影观众调查的理论基础分析
  • 1.3.2 哈尔滨地区电影市场调查分析
  • 1.3.3 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空间分析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章 电影观众调查的理论基础分析
  • 2.1 电影的传播学属性
  • 2.2 电影传播中的受众与反馈
  • 2.2.1 电影受众的层次划分
  • 2.2.2 电影受众的心理需求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影市场地区个案调查分析
  • 3.1 影院建设格局概况调查
  • 3.2 电影受众自然情况调查分析
  • 3.2.1 影院观众结构分析
  • 3.2.2 影院观众观影偏好分析
  • 3.3 2007 年暑期档调查分析
  • 3.3.1 公映影片观看率分析
  • 3.3.2 公映影片观看因由分析
  • 3.3.3 公映影片满意度分析
  • 3.3.4 公映影片满意成分分析
  • 3.4 2007 2008 年贺岁档调查分析
  • 3.4.1 公映影片观看率分析
  • 3.4.2 公映影片观看因由分析
  • 3.4.3 公映影片满意度分析
  • 3.4.4 公映影片满意成分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空间分析
  • 4.1 哈尔滨地区与全国电影市场现状对比
  • 4.2 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 4.2.1 中国电影市场正处高速发展时期
  • 4.2.2 国产影片产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升
  • 4.2.3 国产影片宣传营销手段增多
  • 4.2.4 主旋律电影蓬勃发展
  • 4.2.5 淡旺季档期差异逐渐缩小
  • 4.3 中国电影市场细分行业发展空间分析
  • 4.3.1 制片业发展空间分析
  • 4.3.2 发行业发展空间分析
  • 4.3.3 放映业发展空间分析
  • 4.4 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动因分析
  • 4.4.1 政策助力中国电影市场国际化进程
  • 4.4.2 多元资本带来崭新发展机遇
  • 4.4.3 数字化将成为发展趋势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世界性与民族性、商业性与艺术性、娱乐性与批判性——中国电影的三重博弈[J].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9(04)
    • [2].2000年以来中国电影中的“底层”问题研究[J]. 视听 2019(12)
    • [3].电影如何思考——中国电影思想70年研究述评[J]. 电影评介 2019(20)
    • [4].“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海外市场与文化竞争力”会议综述[J]. 粤海风 2019(03)
    • [5].第五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J]. 当代电影 2019(12)
    • [6].持续的变局——2019年中国电影观察[J]. 创作评谭 2020(01)
    • [7].2019年中国电影关键词:关键问题与整体风貌[J]. 现代视听 2020(01)
    • [8].迁电影:亟待重视的一种中国电影民族化类型[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0(01)
    • [9].结合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谈新时代中国电影“走出去”[J]. 中国电影市场 2020(01)
    • [10].崛起与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北美传播[J]. 电影评介 2019(Z1)
    • [11].2019年度中国电影观察[J]. 当代电影 2020(02)
    • [12].虚实相生与中国电影的诗意生成[J]. 当代电影 2020(02)
    • [13].当下中国电影的文化折扣:从故事消费到文化民族主义——以北美外语片市场为核心[J]. 文艺论坛 2019(05)
    • [14].回望与前瞻——2019年中国电影理论批评发展报告[J]. 电影新作 2020(01)
    • [15].诅咒、感染与救赎——晚近中国电影中的疾病叙事和隐喻[J]. 电影艺术 2020(03)
    • [16].中国电影回望:行业新机、类型发展与想象力消费——中国电影2019高峰论坛综述[J]. 电影评介 2020(02)
    • [17].创新与回归——中国电影戏剧性叙事传统视阈下第五代导演叙事演变[J]. 电影文学 2020(07)
    • [18].印度考莱坞的全球化及其对中国电影的启示[J]. 中国电影市场 2020(05)
    • [19].自然与当下中国电影的审美内涵及其叙述可能[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0].“流动的传统”:“新时期”与中国电影学派的起源[J]. 粤海风 2020(01)
    • [21].云放映 微纪录 增内涵——疫情之下中国电影的危与机[J]. 上海艺术评论 2020(02)
    • [22].建构文化地图 书写时代篇章——首届“中国电影地缘文化研究”学术论坛综述[J]. 文化与传播 2020(02)
    • [23].中国电影走出去的理论形塑与实践推进[J]. 中国出版 2020(17)
    • [24].《中国电影》与大后方抗战动员话语的“电影”建构[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5].故事与话语:“中国电影学派”建构中的两大维度[J]. 电影评介 2020(09)
    • [26].罗艺军与中国电影学派[J]. 电影艺术 2020(05)
    • [27].提升“三力”:中国电影文化发展战略的实践路径[J]. 中国电影市场 2020(09)
    • [28].新时期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建设现状分析[J]. 科技传播 2020(15)
    • [29].走出疫情的中国电影:回顾与凝望[J]. 现代视听 2020(08)
    • [30].风景的发现: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风景话语及意义[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20(07)

    标签:;  ;  ;  ;  

    从地区个案调查看当前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空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