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中的鸨儿形象研究

元杂剧中的鸨儿形象研究

论文摘要

鸨儿形象是元杂剧中经常出现的角色,在杂剧中有着独特的戏剧功能。她们不仅以独特的角色功能影响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还折射出在商品经济和民族压迫政治环境下,文士们心理受到的致命冲击,人格理想惨遭摧毁的悲惨命运。本文由此深入,多角度地探索鸨儿形象在元代大批涌现的历史、社会根源。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元杂剧中的鸨儿形象进行了研究:首先,按时间顺序阐述鸨儿形象在文学史上的发展演变轨迹,考据“鸨儿”词的词义嬗变,鸨儿文学形象的出现和兴起,进而整理该形象在元杂剧文本中的存在状况。其次,回归戏曲舞台,从戏剧要素和戏剧功能等方面,探讨鸨儿角色的舞台存在状态,并以昆腔、花部为例,说明该角色的传承变异及对后世戏曲的影响。第三,比照传统美德与母性意识,透析鸨儿形象的人性缺失。进而将鸨儿从孤立的研究视角回归到才子佳人中间,纳于时代背景之下,从社会纲纪角度探讨这一形象对现实理想、独立人格的腐蚀,对社会道德犯罪的间接催化。再者,引入作家创作心理,从特殊时期儒生士子的人生理想角度,探求鸨儿形象之所以会在元杂剧中异军突起的内在根源,进而透析鸨儿这一戏剧群体形象背后,理想论丧的悲剧命运。最后,通过审视女性形象的审美变迁、戏剧表现手段的不断丰富和作家视角的下移,以宏观的视角探讨鸨儿形象对元代文学、乃至整个中国女性文学、中国通俗文学发展的贡献与影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鸨儿形象的历史延存
  • 1.1 "鸨儿"正名
  • 1.2 鸨儿形象的历史追溯
  • 1.3 鸨儿形象的文本留存
  • 2 鸨儿形象的戏剧存在
  • 2.1 杂剧舞台上的鸨儿本色
  • 2.1.1 鸨儿形象的舞台表演
  • 2.1.2 鸨儿角色的戏剧功能
  • 2.2 后世戏曲表演的继承与变异
  • 2.2.1 昆腔、花部中的鸨儿形象传承
  • 2.2.2 鸨儿形象的后世衍生物
  • 3 鸨儿形象的性别颠覆
  • 3.1 妇德的销蚀
  • 3.1.1 贞节观念的消融导致妇德的畸变
  • 3.1.2 文化环境的粗陋对妇言的冲击
  • 3.1.3 程式化的戏曲扮相对妇容的残毁
  • 3.1.4 价值观的扭曲引起妇功的瓦解
  • 3.2 母性的丧失
  • 3.2.1 行为扭曲
  • 3.2.2 心理病态
  • 4 鸨儿形象的现实影响
  • 4.1 摧残理想
  • 4.1.1 "团圆"的反讽
  • 4.1.2 "梦想"的失落
  • 4.2 破坏纲纪
  • 4.2.1 催化犯罪
  • 4.2.2 道德解体
  • 5 鸨儿形象的心理折射
  • 5.1 落魄文人的心理宣泄
  • 5.2 牝鸡司晨的女性意识
  • 6 鸨儿形象的文学贡献
  • 6.1 女性形象的立体化
  • 6.2 戏剧冲突多样化
  • 6.3 作家视角底层化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元杂剧科诨的艺术技巧[J].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04)
    • [2].元杂剧艺人经济来源[J]. 艺海 2019(12)
    • [3].元杂剧“兀的、兀那”的方言流变探析[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04)
    • [4].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成果推介 明代剧坛对元杂剧接受之研究[J]. 艺术学研究 2020(05)
    • [5].浅谈元杂剧中无赖的类型形象探讨[J]. 戏剧之家 2018(33)
    • [6].论元杂剧爱情戏中的“久别离”[J]. 吕梁学院学报 2019(04)
    • [7].元杂剧所体现的农耕与游牧两种文明的融合探析[J]. 戏剧文学 2019(10)
    • [8].以《柳毅传书》为例简论元杂剧中的市民意识[J]. 中国民族博览 2017(08)
    • [9].元杂剧主题研究综论[J]. 前沿 2016(12)
    • [10].元杂剧中所蕴含的茶文化研究[J]. 福建茶叶 2017(09)
    • [11].元杂剧“黄金时代”论说——从董每戡《说元剧的“黄金时代”》说开去[J]. 福建艺术 2017(02)
    • [12].近十五年元杂剧体制研究述评[J]. 戏剧之家 2016(02)
    • [13].美国的元杂剧译介及其特征[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 [14].元杂剧与大都文化:渊薮与镜鉴[J]. 北方文学 2020(14)
    • [15].试论明代民间的元杂剧演出[J]. 文教资料 2010(08)
    • [16].元杂剧《赵氏孤儿》的悲剧性[J]. 写作(下旬刊) 2016(11)
    • [17].韵散离合——从宋元词曲选集的题序与笺注看元杂剧的宾白[J]. 戏曲研究 2017(01)
    • [18].《长亭送别》的语言、结构及情感特点[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16(09)
    • [19].以《长亭送别》为例探讨元杂剧的结构、语言和情感特色[J]. 广西教育 2017(06)
    • [20].论元杂剧中男性人物形象的道德境界[J]. 明日风尚 2017(04)
    • [21].元杂剧“大团圆”结局缘由浅析[J]. 青年文学家 2017(18)
    • [22].浅谈唐传奇对元杂剧爱情题材作品的初兴旨远——以元杂剧的题材情节、审美特征为例[J]. 长江丛刊 2017(18)
    • [23].浅析元代包公戏的清官意识[J]. 学园 2017(06)
    • [24].元杂剧《燕青博鱼》近十五年研究综述[J]. 北方文学 2017(26)
    • [25].元杂剧旦色刍议[J]. 中华戏曲 2015(02)
    • [26].试析元杂剧中的“破镜重圆”现象[J]. 青春岁月 2015(17)
    • [27].试论明人对元杂剧的改编[J]. 芒种 2012(04)
    • [28].宋元杂剧与日本能乐[J]. 青春岁月 2012(12)
    • [29].元杂剧的非典型文学特征及意义[J]. 戏曲研究 2012(03)
    • [30].“元杂剧”观念的衍变[J]. 剧影月报 2009(05)

    标签:;  ;  ;  

    元杂剧中的鸨儿形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