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通过测定济南市平阴县4315名居民血清中钾(K)、钠(Na)、钙(Ca)、镁(Mg)、铜(Cu)、铁(Fe)、锌(Zn)七种元素含量拟了解:1.人群血清中K、Na、Ca、Mg、Cu、Fe、Zn七种元素含量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及其分布规律;2.人群中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3.血清中K、Na、Ca、Mg、Cu、Fe、Zn七种元素含量与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常见慢性病之间内在的关系。[方法]1.调查对象的选择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随机从平阴县抽取五个自然村,选择自然村中所有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2.询问调查以住户为单位,通过面访的方式完成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个人健康情况监测表、半年内患慢性疾病情况表等调查问卷(详见附录表2)。3.体格检查测量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指标。4.血脂和血糖的测定利用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试剂盒,根据规定的条件、步骤以比色法测定其含量,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采用间接计算法定量。采用血糖试剂盒,根据试剂盒说明书逐步操作,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其含量。5.血清元素的测定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调查对象血清中K、Na、Ca、Mg、Cu、Fe、Zn的含量。6.血清元素与糖尿病、血脂异常、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三种疾病关系的分析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血清元素与疾病的关系,同时结合相关性分析和t检验的结果,综合分析。7.数据处理本次研究统一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AS9.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所用的统计方法中,计量资料两组间各项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性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8.质量控制从调查取样到实验室各指标测定,再到数据录入整个流程均需做好质量控制。调查前确定调查对象的选取原则,调查时做好问卷调查、体检、样品采集的质量控制。实验室测定要将室内变异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测定血生化指标时每测定30个样品作一个质控血清,测定血清微量元素时每测定50个样品作一个质控样品。[结果]1.对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七种元素含量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满足测定需求。其中,元素Cu、Fe、Zn、K、Na、Ca、Mg的检出限分别为0.02mg/L、0.03mg/L、0.01mg/L、0.05mg/L、0.10mg/L、0.05mg/L、0.004mg/L;日内精密度分别为0.97%、1.06%、1.89%、3.24%、0.91%、2.09%、1.84%,日间精密度分别为3.22%、3.79%、3.95%、5.23%、3.12%、4.17%、5.25%,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各元素的低、中、高浓度的加标回收率均在85%-110%之间。2.平阴县人群血清中七种元素分布水平为(X±S):K211.0±40.31mg/L,Na3.24±0.47g/L,Ca110.34±29.98mg/L,Mg29.35±8.39mg/L,Cu1.21±0.37g/L,Fe1.48±0.66mg/L,Zn1.40±0.46mg/L3.平阴县人群血清中七种元素分布规律:对不同性别与年龄之间的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u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高,女性组高于同龄男性组,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差异;血清Fe含量随年龄变化显著,女性50岁以前,Fe有随年龄逐渐减小的趋势,但是50岁以后,又随年龄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而男性恰相反,男性50岁以前,Fe有随年龄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是50岁以后,又有随年龄逐渐降低的趋势,并且20岁以后,女性组的铁含量均低于同年龄组男性;血清Zn含量随年龄变化显著,男性40岁后血清Zn含量有随年龄逐渐降低的趋势,特别是60岁以后,Zn明显降低,女性50岁以前,有随年龄逐渐增大的趋势,50岁以后,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降低趋势都不如男性变化明显。60岁以前,男性各个年龄段的平均Zn水平都超过同年龄段女性,但是60岁以后,女性血清Zn平均水平超过男性;血清K、Na、Ca、Mg含量随年龄、性别变化不明显,可能与年龄、性别无关。4.经t检验得出,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血清Cu含量显著性升高(P<0.0001),血清Mg水平降低(P<0.05),其他元素含量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5.对血清元素含量与空腹血糖值进行相关分析发现,FBG与Cu、Zn、Cu/Zn比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相关系数(r)分别为0.135、0.049、0.127;与Mg、Fe呈显著负相关(P<0.01或P<0.05),具体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055、-0.03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终进入主效应模型的因素即影响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因素为肥胖、家族史、血清Cu、Mg、TG、TC。年龄增大、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血清中TG、TC增高等因素是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因素(OR>1且95%CI不包括1);血清Cu含量是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因素(OR=3.007,95%CI:2.059-4.393),血清Mg含量是糖尿病的相对保护因素(OR=0.965,95%CI:0.948-0.982)。7.经t检验得出,与对照组比较,血脂异常组血清Cu、Fe、Z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的含量,其他元素水平及Cu/Zn比值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8.对血清元素含量与血脂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中Cu与TG、TC、LDL-C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Fe与TG、TC、LDL-C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Zn与TG、TC、LDL-C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或P<0.05);K与TC呈正相关(P<0.05);Na与TC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Mg与LDL-C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Cu/Zn与TC、LDL-C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终进入主效应模型的因素即影响血脂异常发生的独立因素为年龄、肥胖、腰围、饮酒、血清Cu、Fe、Zn。年龄增大、肥胖、腰围超出正常范围、饮酒等因素是血脂异常的相对危险因素(OR>1且95%CI不包括1);血清中Cu、Fe、Zn含量是血脂异常的相对危险因素(OR=1.354,95%CI:1.113-1.648;OR=1.120,95%CI:1.023-1.226;OR=1.150,95%CI:1.040-1.227)。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终进入主效应模型的因素即影响血脂异常发生的独立因素为年龄、肥胖、腰围、血清Cu、Fe、Mg。年龄增大、肥胖、腰围超出正常范围等因素是患DM的相对危险因素(OR>1且95%CI不包括1);血清中Cu、Fe含量是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相对危险因素(OR=2.967,95%CI:1.988-4.428;OR=1.263,95%CI:1.057-1.509),血清Mg含量是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相对保护因素(OR=0.967,95%CI:0.949-0.985)。[结论]1.本研究建立的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中K、Na、Ca、Mg、Cu、Fe、Zn元素含量的方法简单、快速、样品用量少、准确、重复性好。2.平阴县人群血清中七种元素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K132.00~290.00mg/L,,Na2.32~4.16g/L,Ca51.58~169.10mg/L,Mg12.91~45.79mg/L,Cu0.52~1.90mg/L,Fe0.19~2.77mg/L,Zn0.50~2.77mg/L。3.血清中K、Na、Ca、Mg含量与年龄和性别无关系;血清中Cu、Fe、Zn含量与性别年龄均有关系,男性40岁以后血清Zn元素含量随年龄有逐渐降低的趋势,Cu含量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大且成年男性血清Cu含量要低于同龄女性,血清Fe与性别关系明显,成年女性血清Fe含量低于同龄成年男性。4.年龄增大、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血清中TG、TC异常及Cu含量升高等因素是糖尿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因素,血清中Mg含量可能是糖尿病的保护因素,因此保持适宜的体重,适当地降低血清中TG、TC、Cu水平、提高血清中Mg元素水平,对于糖尿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5.年龄增大、肥胖、腰围超出正常范围、饮酒及血清中Cu、Fe、Zn浓度异常升高等因素是血脂异常发病的相对危险因素。因此,适当地降低血清中Fe、Cu、Zn的浓度,保持适宜的体重及不饮酒对于血脂异常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6.年龄增大、肥胖、腰围超出正常值范围及血清中Fe、Cu含量的异常增高等因素,可能是糖尿病和并血脂异常患病的相对危险因素之一,血清中Mg含量可能是糖尿病和并血脂异常的保护因素,因此,适当地降低血清中Fe、Cu的浓度、增大Mg的浓度,保持适宜的体重及不饮酒可能对于糖尿病和并血脂异常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7.血清Cu元素为糖尿病、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这三种疾病的相对危险因素,其中与糖尿病的关系最为密切;血清Fe为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及血脂异常两种疾病的相对危险因素,其中与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关系最密切;血清Mg元素为糖尿病、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这两种疾病的相对保护因素,保护作用相当。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2010—2015年某院住院糖尿病患者情况分析[J]. 中国医院统计 2016(03)
- [2].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及健康教育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33)
- [3].倾听患者的声音: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管理访谈分析[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12)
- [4].成都市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 医学与社会 2019(12)
- [5].对比分析α-硫辛酸、甲钻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疗效[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30)
- [6].糖尿病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 2019(33)
- [7].内蒙古牧区蒙古族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基因学研究[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9(06)
- [8].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90)
- [9].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在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6)
- [10].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研究进展[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9(05)
- [11].循证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36)
- [12].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评估及有效性评价[J]. 糖尿病新世界 2019(21)
- [13].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指标的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9)
- [14].肝功能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初探[J]. 糖尿病新世界 2019(21)
- [15].促血管生成因子对糖尿病足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双足与保健 2019(22)
- [16].爆发性1型糖尿病1例并文献复习[J].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9(06)
- [17].加强医院糖尿病安全合理用药管理[J]. 中国卫生产业 2019(33)
- [18].糖尿病患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多发的相关机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9)
- [19].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6)
- [20].正念疗法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8)
- [21].接纳与承诺疗法在糖尿病中的应用进展[J]. 河北医药 2019(24)
- [22].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效果研究[J]. 黑龙江科学 2020(02)
- [23].服气辟谷防治2型糖尿病典型病案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 2019(12)
- [24].基于“从顺其宜”论甘味药在糖尿病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12)
- [25].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3)
- [26].糖尿病营养治疗与临床护理的要点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4)
- [27].糖尿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研究进展[J]. 西南国防医药 2019(12)
- [28].糖尿病患者CA19-9水平的研究进展[J]. 江苏医药 2019(12)
- [29].黄芪葛根汤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5)
- [30].糖尿病与膀胱癌相关研究综述[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