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辛亥革命造就的中华民国,使中国摆脱了封建桎梏,向世界强国迈进。但是,在军阀的破坏下,共和大旗与中国实际相去甚远,北洋政府时期新式政权的结构和共和国体浸透着浓厚的封建时代烙印。民初作为一段特殊时期,是近代中国新旧两种因素交织而又激烈冲突的时期,由此也必然带来混乱和动荡。本文从清末新政一些急进的改革培养了清朝掘墓人入手,来探讨民初动荡局面的成因,从民初的历史发展脉络来考察民初动荡政局的概观与特点,从而挖掘出导致动荡的社会与文化根源,有利于清晰把握民初社会变迁的命运状态和走势。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民初动荡政局的成因,追溯清末新政的急进的改革。第二章,民初动荡政局的概观,梳理出民初社会的比较具体的发展脉络。第三章,民初动荡政局的特点,归纳概括出民初社会整体发展态势。第四章,民初动荡政局的社会根源,分析出民初社会经济的不发达。第五章,民初动荡政局的文化根源,系统分析传统文化在近代社会变迁的阻碍作用。以下就文章的主题思想作一简要论述: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中国一步步的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挨打的局面,使得中国人认识到要救亡图存,就要变革社会,进行社会改革运动。在救亡图存时代主题的驱使下,一方面,为了恢复昔日辉煌大国的地位,手忙脚乱地迅速变革社会,如清末新政。结果由于不适合国情,导致了种种弊端甚至是灾难;另一方面,有些社会精英乃至统治者或革命者,又在某些时候一定程度上认识了中国国情,因而回到传统同时又以比较快的方式或者是实际采用变种的传统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如袁世凯的帝制复辟、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等等。总之,在清末民初追求富国强兵时,由于没有考虑中国的具体国情,使得民国时期特别是民初总体呈现出动荡不安的局面。民初权利角逐,政党林立,政争不断,复辟与反复辟的反复斗争,军阀割据等等,这一系列事件的出现使得民初社会动荡不安,这也就奠定了民国整个历史复杂混乱的基础。认清民初动荡政局的社会文化根源,可以把握近代社会变迁的脉络,从而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有力的借鉴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