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利秦
(四川省荣县中学校荣县64310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数学课程标准》前瞻性地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下面根据工作中的实践经验,谈谈在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学科整合上的几点思考: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集文字、图形、动画、音频、视频、投影等媒体技术,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比如,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将地球公转及日食现象制作成动画展现给学生看,让学生在欣赏运动变化的过程中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逐步将运动数字化,从而激发学习欲望和兴趣,诱发学生想象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能充分地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个体化学习。
“认识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得”。在教学之前,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作细致的分析,精心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架设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和新知识之间的桥梁,即设计信息化的引导材料,为学生实现深层次的信息加工提供基础。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和尝试,主动地调整认知结构,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在教学过程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人机交互功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是主宰,学生是配角,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练习作业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参入这个过程。而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的内容的深浅,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
比如:在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通过教师制作的课件,用鼠标拖放来改变两圆的位置关系,从中发现一些有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如遇到困难可请求别人帮助,通过大量的课件演示继续进行学习,探索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并利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实现了个体化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种交互性所提供多种的主动参与活动,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学习主体作用。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有利于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太重,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了。而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入性大大强化感官刺激,能够将知识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止为运动、化繁琐为简明,非常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比如:在初中几何《圆》这一章,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熟悉《几何画板》的教师,无一例外会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圆幂定理”,即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鼠标一动,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又如:初三代数“频率分布”,把60个数据输入Excel,排序,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组中的频数,一目了然,用Excel还能方便地绘出柱状图,类似频率分布直方图。若教师重点讲透步骤、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过程交给计算机处理,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学科有效整合它促进了学习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了教师互动方式的变革。作为在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师们必须要重视自身观念的转变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认真分析学生年龄特征,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整合,并非强调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只可巧用,不能滥用。就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我们不提倡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我们不提倡利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来代替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只有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