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动起来”的情境教学策略

浅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动起来”的情境教学策略

黑龙江省柴河林业局第一中学157531

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并解决问题,教师应以何教学方式来促使学生的手、眼、口、心都“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习效率?

笔者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1.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薄弱,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改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理念已深入到每一位教师心中。然而,面对一批数学基础知识与能力薄弱,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初、高中教学不衔接的冲突,将使课堂教学变得无效。

2.教师不注重弥补教材的缺陷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高中数学教材与其他学科的内容不相协调、教材本身的内容顺序排列不甚合理,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难度。

二、高中数学课堂“动起来”的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现状,教师要积极引领学生们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动起来”,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能有效地改变高中数学学习时中的无力感,以及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无法获得理想成绩的现状。

1.创设的情境要真切地吸引学生

在创设教学情境过程中,不能凭教师的一厢情愿,要反复斟酌,使创设的教学情境,尽量把抽象的数学问题与学生能够参与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加强对学生的启迪,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带领学生真正地进入到数学的学习探究中来。在创设教学情境中,也要注意学生能否在教学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概念和重、难点。

比如,在讲授《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一节中,我带领学生们一起观察一个放置在讲桌上的正四棱柱纸箱,此过程中,要求学生们在观察时注意要稍微比正四棱柱纸箱的上底面高一点点,并且观察者所处的位置要在讲桌的左前方或右前方,然后体会并讲述观察到的结果,自然将平行关系、角度的感受变化、长度的感受变化说出来,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又如,在讲授《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教材中国王要奖励国际象棋发明者的传说的应用,我先找到家里有国际象棋的学生,并期望孩子能将国际象棋带到课堂,并介绍每一个棋子的名字,讲述课本中的传说,因为大家都想知道,最终这个国王能否实现他的承诺。学生会觉得不可思议,这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共同推出通项公式,这样就把一个枯燥的问题具体化、趣味化了。

诸如创设此类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情境,我在讲授《解三角形》一章中,在教学前展示校内外学生感兴趣人工湖或建筑物图片,探讨解决方案,并在课后利用《1.3实习作业》,指引学生们有针对性地实地测量;在讲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节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椭圆的定义,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出椭圆的特点、性质等。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准备一块木板、一条没有弹性的细线、两枚图钉和一支铅笔,用图钉把细线两端固定在木板上,然后用铅笔尖拉紧细线,在木板上慢慢移动,画成的图形就是椭圆,改变细线的长度可以得到不同的椭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椭圆的形成过程,就能很容易理解椭圆的定义了。

2.加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思维能力

学生们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动起来”了,但是要完整掌握知识点,还需要学生的深入思考与归纳总结。课堂是学生对知识学习、理解、掌握的过程,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小组之中充分讨论每一位同学的见解,再由教师进行归纳学生们的见解,有效地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验和更丰富的理解知识点。

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哪怕学生只想到一点皮毛,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对于想法不成熟的学生也要对其积极的态度给予肯定,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高中数学的自信心。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层了解,通过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有了积极的思考过程,是不是就能学好数学呢?当然不是。一道数学题仅仅有了思路,不能保证解答正确。所以,要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引导学生耐心细心的思考解答,自己动手将每道题解答出来,使学生收获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对于那些数学基础知识薄弱以及无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教师要精心创设“动起来”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探索和解决问题,全面提高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

标签:;  ;  ;  

浅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动起来”的情境教学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