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策略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策略

戴曼惠

浙江中维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温州325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促使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建筑的技术以及质量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为了实现社会整体经济与环境方面的协调发展,低碳的概念应运而生并深入人心。在大力宣扬低碳生活的今天,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也不再仅仅停留于“可以居住”的标准,而开始把眼光放在了生活、节约、健康以及现代化上。本文从建筑设计的低碳化出发,对我国的建筑设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低碳概念;建筑设计;策略

引言

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低碳概念因此提出,它是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急切需要。建筑行业的发展,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建筑设计领域内节能低碳有了良好有效运用。从建筑节能设计角度出发,低碳生活得到了普及,在低碳的基础上,有了更加深度的强化,推广施工人员节能概念,给予他们浓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研究新型节能施工技术的同时,创建新型环保材料,让低碳建筑得以发展,逐步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对环保节能技术的有效应用,必然会大众生活提供更加舒适、宜居的环境,大众的生活水平以此得到提升。

1我国低碳建筑的设计发展现状

低碳建筑主要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在建筑材料的选材、应用和后期的使用周期的化石能源使用的降低中,使对应施工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等污染气体的排放量能相应降低。从社会实际的发展角度和现实施工工艺的考察中,我们也看到了对建筑设计进行能源有效利用而对人们生活空间环境带来的积极影响(如:降低了大气污染、气候变暖、植被减少等带来的消极影响和作用)。但在现实的建筑设计中,行业人员对低碳建筑的认识和了解也因为地区环境的不同在构建意识上存在误区和偏差;即部分人认为大范围的推广低碳技术势必会影响到整体建筑成本造价的投入,而后期进行投资效益的回馈则需要长时间的等待,但会对实际的房价出现不良的上涨状况出现。但在当前,我国现实的建筑设计应用低碳概念来看,多数设计师还是采用应用节能减排技术,虽然能使建筑施工和使用在自身层面上,更有效、合理的体现节能效益,符合相关建筑要求。但在现实情况的分析中,得出通过依据节能的标准化流程进行建筑设计会增加总体成本投入的提高(一般在3%至6%之间),但能获取到30%以上的节能效果,而这部分增加的投入,从经济角度上来看,可在建成后五年左右进行全部回收。

2建筑设计低碳化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行业也有了新的需求。建筑设计师开始思考如何使建筑行业逐渐靠近可持续化发展的理念。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也开始变化。对于居住的环境,需要满足舒适便捷以及养生居住的需求,对于建筑风格也从原本的追求奢华到现在的追求智能。这也促使了建筑设计的方向逐渐趋向于生态型和节约型。这不仅符合当下的低碳理念,还能减少建筑废物的堆积,在一定的程度上节约施工成本,保护建筑物周围的环境,实现设计出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

3低碳理念下的建筑社会应对的策略

3.1加强智能系统与自然采光设计

①所谓的智能系统设计应该具备控制建筑设备、监视与测量的多元化功能,致力于营造一个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不仅减少电气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还降低电能的损耗,从宏观上监控好各种废气、废水与废物的排放。②所谓的自然采光设计是充分利用棱镜组传光、光纤与导光管、卫星发射镜等设备进行光源收集,提高室内的光照环境质量与户外感觉,极大的有利于避免出现眩光、采光不稳定的情况,即使在阴天情况下也能正常采光,利用阳光起到空间照明的作用,通常这种设计广泛应用于地下建筑与没有窗户等光线微弱的房间,有效确保了各大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3.2建筑空间的高效利用

在城市建设进程中,由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周边范围的人口处于生存或现实生活的考虑,城市人口出现增长;而这样的现象,也是直接影响着城市建设进程脚步和设施完善的关键。而我国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建筑师也在空间的高效利用中实现对整体面积需求的降低;即在大范围的居住建筑需求中,城市建筑的建设设计更加注重现实生活、工作空间的有效利用。在住房面积受到施工建造限制的过程中,这样的面积控制也是建材能耗得到降低的关键及能源节省的相应措施。同时,内部空间的再利用也是建筑进行良性循环的过程步骤和现实城市发展的契机。因此,在现实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在空间构建中就需考虑实际应用功能的可变性和变更的灵活性;这样做不单单能有效延长建筑内部空间的使用效率和寿命,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造垃圾和返工情况的出现。

3.3建筑设计的环境属性

建筑设计师们在世界范围内创造除了很多别树一帜的地标性建筑,其具有跟高的可辨识度。另外,建筑设计师们也在追求如何让建筑合理融入特定的自然环境,通过对特定地形地貌的合理运用从而减少工程量,减少建筑在运营中的能源消耗。针对山区、平原等不同的建筑区域和不同的气候带,在建筑设计选址时都有不同的取向。例如,从太阳光热辐射的角度来看,在气候比较寒冷的区域,应当首选热辐射最大的南玻;在气候炎热的区域,应当选择热辐射较少的北坡。从地形地貌对小范围气候的影响角度来看,在气候湿热的区域应当首选风速较高的坡顶以及能直面风向的斜坡,如果选择低洼地就要做好防湿防潮的准备;在气候温和的区域应当首选山坡的中上段,以尽可能的利用冬季的阳光、减少夏季阳光的直射;在气候寒冷的区域应当首选斜坡的中下部分。当选址在太阳光热辐射较大的南坡的时候,尽量避免在低洼处以避免冬季冷空气的影响,在气候干热的区域应当首选坡地的低处,低洼地的气温较低。如果这个区域气温过热,就尽量将建筑选址在斜坡地的背风处。

3.4结构形式与气候相适应

合理的建筑结构形式能够给人们提供较好的舒适的感官体验,从而减少了电力资源的消耗,降低了对风扇和空调系统的使用频率。窗户是建筑外围防护中较为薄弱的部分,在满足人们正常采光需求的基础上,可使用较低的窗墙比设计。通过具有隔热功能的玻璃、铝材质的窗体结构以及其他遮阳的措施,来减少建筑运营中的资源消耗。各种类型的遮阳设备的有效利用,可以提升建筑外围结构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为建筑内部的居住空间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在建筑低碳设计中,可以利用阳台、墙体等结构的凹凸的变化而构成遮阳的作用,通过建筑表面附加的植被,建筑物之间的遮挡、人工遮阳组建的安装等等,都可以起到建好的节能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进行探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猛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这在客观上刺激了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水平与消费理念的提高,因而对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有利于充分挖掘能源、材料与物资的最大利用率,还极大的有利于改善环境污染恶化问题,良好的贯彻落实好国家积极号召倡导的“建设生态文明型社会与绿色环保型社会”原则理念,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快速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周波.刍议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绿色环保建材,2017(07):46.

[2]李慧.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解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23):109.

[3]虞瑾.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江西建材,2016(18):17+16.

标签:;  ;  ;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