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的研究

桂花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对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组织培养不同发生途径进行研究。实验包括以当年生幼嫩枝条、无菌苗茎段和胚为外植体的无菌短枝扦插再生途径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和以叶片、胚为外植体的愈伤组织发生途径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桂花无菌短枝扦插再生途径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1)无菌体系建立种子消毒易控制,接种污染率低。当年生幼嫩枝条以0.1%升汞处理3-6 min为宜,其中茎尖污染率低。(2)初代培养与B5、WPM培养基相比,MS培养基更有利于胚的初代萌发;对种胚进行N+注入时,剂量小于1×1014N+·cm-2时利于种胚的萌发;4℃低温冷藏处理210天能有效打破种胚的自然休眠,促进种子提前萌发。与B5、MS培养基相比,WPM培养基更有利于幼嫩茎段的萌发;在控制茎段褐化时,活性炭用量应控制在0.1%以内。(3)幼胚苗增殖培养B5+0.50 mg·L-1TDZ+0.05 mg·L-1NAA利于丛生芽增殖诱导;B5+5.00 mg·L-16-BA+0.10 mg·L-1NAA、B5+1.00 mg·L-1-BA+1.00mg·L-1 GA、WPM+0.50 mg·L-1TDZ+0.05 mg·L-1NAA+0.50 mg·L-1BR利于胚苗伸长增殖培养;离子注入的种胚在胚苗伸长培养过程中平均高2.04 cm;未处理的种胚在胚苗伸长培养过程中平均高2.77 cm,两者差异显著。(4)茎段苗增殖培养B5+7.00 mg·L-16-BA+O.10 mg·L-1NAA、B5+0.10mg·L-1 TDZ+0.05 mg·L-1NAA利于丛生芽诱导;B5+8.00 mg·L-1KT+0.05 mg·L-1NAA、B5+2.00 mg·L-16-BA+1.00 mg·L-1GA、B5+2.00 mg·L-16-BA+0.10 mg·L-1BR、WPM+ 0.50 mg·L-1TDZ+0.05 mg·L-1NAA+0.50 mg·L-1BR、B5+2.00mg·L-16-BA+3.00 mg·L-1生物素利于茎段伸长培养诱导。(5)生根培养1/2MS+0.60mg·L-16-BA+4.00mg·L-1NAA利于生根培养的诱导。2桂花愈伤组织发生途径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1)愈伤组织初代诱导培养WPM+0.12mg·L-12,4-D利于胚愈伤组织诱导;B5+0.12 mg·L-12,4-D+1.50 mg·L-16-BA利于幼嫩叶片愈伤组织诱导。B5+5.00mg·L-16-BA+0.10 mg·L-1NAA利于无菌苗叶片愈伤组织诱导。(2)愈伤组织增殖诱导培养WPM+0.50 mg·L-1 TDZ利于胚愈伤组织的增殖;WPM+0.10 mg·L-1 BR+0.10 mg·L-1 NAA利于叶片愈伤组织和胚愈伤组织的增殖。(3)愈伤组织分化诱导培养B5+0.40 mg·L-1TDZ+0.10 mg·L-1ZT+0.50 mg·L-1BR利于胚愈伤组织的分化;WPM+1.00 mg·L-1TDZ+0.05 mg·L-1NAA、B5+5.00 mg·L-16-BA+0.10 mg·L-1NAA利于叶片愈伤组织的分化。(4)生根培养1/2MS+0.60 mg·L-16-BA+4.00 mg·L-1NAA利于生根诱导培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表
  • 1 绪论
  • 1.1 桂花简介
  • 1.2 桂花种质资源研究
  • 1.2.1 近缘种及资源特点
  • 1.2.2 品种分类及特点
  • 1.3 桂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1.3.1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 1.3.2 木本植物组织培养再生途径
  • 1.3.3 植物组织培养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 1.3.4 木犀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1.3.5 桂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无菌短枝扦插再生途径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无菌体系的建立
  • 2.2.2 初代培养
  • 2.2.3 增殖培养
  • 2.2.4 生根培养
  • 2.2.5 炼苗及试管苗移植
  • 2.3 小结与讨论
  • 2.3.1 外植体的选择、消毒与处理
  • 2.3.2 培养基的选择
  • 2.3.3 生长调节物质的影响
  • 2.3.4 离子束生物技术及机理研究
  • 2.3.5 胚培养
  • 2.3.6 茎段培养
  • 3 愈伤组织发生途径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愈伤组织诱导初代培养
  • 3.2.2 愈伤组织增殖诱导培养
  • 3.2.3 愈伤组织分化培养
  • 3.2.4 再生苗增殖培养
  • 3.2.5 再生苗生根培养
  • 3.2.6 再生苗炼苗移栽
  • 3.3 小结与讨论
  • 3.3.1 正交设计应用于组织培养研究的意义
  • 3.3.2 愈伤组织诱导
  • 3.3.3 愈伤组织增殖
  • 3.3.4 愈伤组织分化
  • 4 结论与讨论
  • 4.1 桂花无菌短枝扦插再生途径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 4.2 愈伤组织发生途径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 4.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4.4 前景及研究展望
  • 附图
  • 参考文献
  • 附录A:基本培养基成分
  •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铁皮石斛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1)
    • [2].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培训[J]. 农村新技术 2019(05)
    • [3].马铃薯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简化措施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22)
    • [4].铁皮石斛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进展[J]. 现代园艺 2017(18)
    • [5].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培训[J]. 农村新技术 2019(12)
    • [6].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培训[J]. 农村新技术 2020(03)
    • [7].黑果腺肋花楸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种子 2020(01)
    • [8].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培训[J]. 农村新技术 2020(05)
    • [9].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培训[J]. 农村新技术 2018(10)
    • [10].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培训[J]. 农村新技术 2016(09)
    • [11].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培训[J]. 农村新技术 2016(11)
    • [12].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培训[J]. 农村新技术 2017(01)
    • [13].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培训[J]. 农村新技术 2017(04)
    • [14].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培训[J]. 农村新技术 2017(06)
    • [15].紫叶小檗组培快繁技术初步研究[J]. 防护林科技 2017(09)
    • [16].甘蔗组培快繁技术探析[J]. 园艺与种苗 2014(12)
    • [17].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培训[J]. 农村新技术 2020(11)
    • [18].东北玉簪组培快繁技术[J]. 吉林农业 2013(01)
    • [19].《植物脱毒与快繁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 安徽农学通报 2013(14)
    • [20].菊花的脱毒与快繁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 2008(05)
    • [21].小白及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昆明学院学报 2019(06)
    • [22].南川百合资源现状及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11)
    • [23].中华枸杞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辽宁农业科学 2017(04)
    • [24].苦楝扦插快繁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11)
    • [25].铁皮石斛茎尖脱毒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24)
    • [26].构树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现代园艺 2020(03)
    • [27].蚂蝗七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J]. 园林科技 2020(01)
    • [28].串珠石斛组培快繁技术[J].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0(01)
    • [29].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培训[J]. 农村新技术 2019(01)
    • [30].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培训[J]. 农村新技术 2019(04)

    标签:;  ;  ;  ;  

    桂花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