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患有高风险冠心病并发房颤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双联抗栓治疗与抗凝治疗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一整年中收治的78例高风险冠心病并发房颤患者为主要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患者接受双联抗栓治疗,实验组患者则接受抗凝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两年随访期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出血风险与栓塞风险。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出现不良事件的例数少于参照组,但是治疗后栓塞风险要略高于参照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高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治疗,抗凝治疗的效果好好于双联抗栓治疗,但是患者治疗后栓塞风险可能稍高一些,需要医生注意。
【关键词】房颤;高风险冠心病;双联抗栓;抗凝;合并
冠心病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而造成其管腔阻塞、管腔狭窄等,从而引发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等[1]。冠心病患者的心肌长期存在缺血症状,这会导致患者的心房受到直接影响,且病变会向患者心房扩大,造成其新房内部结构出现改变[2]。针对高风险冠心病患者,其患病后很容易出现并发症,房颤就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状之一[3]。针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重点就在于降低患者出血风险以及栓塞风险等[4]。我院为高风险冠心病并发房颤患者分别选择抗凝治疗与双联抗栓治疗方案,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6年1—12月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临床诊治的冠心病患者当中选择78例高风险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且所有患者均存在房颤症状,本次研究得到伦理委员会审批,且征求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患者的纳入标准为:符合高风险冠心病与房颤诊断标准、一般资料完整、自愿入组、意识正常。此次研究中患者的排除标准如下:所选药物禁忌患者、精神功能障碍患者、接受人工瓣膜置换治疗患者、心内膜炎患者、合并肝肾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不全患者、无家属监护患者、其它疾病造成服用抗凝药物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参照组及实验组,每组各39例对象。参照组男性患者为23例,女性患者为16例,患者年龄为39—71岁;实验组患者当中男性为22例,女性为17例,患者年龄38—70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后无差异存在(P>0.05)。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入院之后需要接受双联抗栓治疗,患者每日晨起后服用100mg阿司匹林以及75mg氯吡格雷,患者需要接受6个月治疗,并接受治疗后2年随访。
实验组患者接受抗凝治疗,患者需要接受国际标准化比值测定,医生根据患者测定结果选择华法林钠进行治疗,患者初次治疗剂量为每日3mg,治疗3日以后对患者比值进行检查,之后每日进行监测。医生根据患者测量值对华法林钠使用剂量进行调整,每次调整0.5mg,若患者比值连续2d稳定在3.0左右,可以每周进行3次检测,之后逐渐递减,如果患者出现了栓塞并发症或者出血等情况,医生需对其进行凝血酶原检测[5]。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治疗后随访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不良事件包括患者的出血事件、次要终点事件以及主要终点事件。出血事件包括患者牙龈出血、皮肤出血、黏膜出血以及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次要终点事件包括患者无症状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腔隙性脑梗死以及短暂性脑部缺血、外周动脉栓塞等;主要终点事件则为死亡、肺部栓塞以及缺血性脑梗死等。此外,针对两组患者的栓塞风险以及出血风险进行观察,患者出血风险参考HAS-BLED评分,最高为9分,患者评分越高出血风险就越大。患者栓塞风险参考CHADS2评分,评分最高为9分,患者得分越高,栓塞风险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中的主要数据需接受SPSS21.0软件包处理,患者计数资料表示为n(%),接受X2检验,计量资料选择()表示,接受t值验算。若相关数据比较后显示P<0.05,即为存在明显差异。
2结果
2.1患者不良事件
表1两组患者随访期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从表2中相关数据可知,实验组患者的CHADS2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提示实验组栓塞风险高于参照组。
3讨论
高风险冠心病与房颤在临床当中都较为常见,高风险冠心病患者在并发房颤症状之后,很容易出现缺血性卒中、系统性血栓栓塞等情况,这会引发严重后果,患者的生命安全会受到极为严重的威胁[6]。因此,针对这类患者选择科学的治疗方式十分关键。
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以及文献报道内容显示,针对高风险冠心病并发房颤患者的治疗,单纯给予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可能无法有效降低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而如果单纯给予患者抗凝治疗,患者的颅内出血几率还可能会出现升高。所以,相关研究提出了为患者选择个体化抗凝治疗的方式。对于存在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选择抗凝治疗的同时,医生需要严格注意患者其它方面情况。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由于患者病情较为复杂,且病情会出现多种类型变化,所以医生需要执行新HAS-BLED方式进行治疗方案的确定。
在此次研究当中,两组高风险冠心病并发房颤患者入院之后分别接受不同类型的治疗。在对比相关情况后可看出,接受抗凝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在随访期中出现不良事件的情况远少于接受双联抗栓治疗的参照组患者。此外,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出血风险方面相差不大,数据对比无差异,但实验组患者接受抗凝治疗后栓塞风险稍高于参照组对象。
结语:
对于同时患有高风险冠心病与房颤患者的治疗来讲,给予其抗凝治疗效果较好,患者出现不良事件情况较少,但患者栓塞风险可能稍高,这一点需要临床医师进行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1]李志斐,董建红,张云霞.比较冠心病合并房颤抗凝与双联抗栓治疗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6):156-157.
[2]董玲玲,刘俊,吴继雄,周利民,刘玉.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不同抗栓方案的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06):906-909.
[3]杨德彦,方全.房颤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抗栓治疗策略[J].协和医学杂志,2018,9(02):118-122.
[4]杨朴,薛桦.高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抗凝与双联抗栓治疗的效果比较[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2(04):359-360.
[5]陈龙,陈维明.高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抗凝与双联抗栓治疗的疗效对比[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8):130-131.
[6]林敏瑜,刘菁,余碧菁,郑伯仁.高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用抗凝和双联抗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06):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