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多参数生物标志物法作为一种新的地球化学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重建一些海区的古生态环境,由于其具有来源明确、性质稳定等优点,利用沉积物中的多参数生物标志物可以很好地重建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群落结构的变化。但是目前在日本海的应用还比较薄弱。本文通过对日本海ODP 797沉积物柱状样(38.62°N,134.54°E)进行生物标记物分析,重建了过去166 ka古海水表层温度、海洋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日本海生态环境的变化。利用长链烯酮不饱和度重建了166 ka来古海水表层温度(SST),结果显示在冰期(MIS 2-4、MIS 6)海水表层温度低,在间冰期(MIS 1、MIS 5)海水表层温度高,且冰期/间冰期温度波动幅度较大(温度变化范围为3.8~21.6℃)。日本海海水表层温度的变化主要是与东亚季风、对马暖流的流量、亚极地锋的位置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在末次冰盛期(LGM)时期重建得到的U37κ海水表层温度,可能是由于此时表层海水盐度降低、长链烯酮的含量过低,使U37K’SST的计算方程出现偏差造成的。对ODP 797沉积物柱状样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发现,长链烯酮只在MIS 5期有高值,而其他几种生物标志物在冰期和间冰期都存在高值,但海源生物标志物与陆源生物标志物的比值存在明显的间冰期(MIS 1、MIS 5)高值,冰期(MIS 2-4、MIS 6)低值的现象,表明日本海海洋初级生产力冰期时低,间冰期时高,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冰期时随海平面降低,进入日本海的对马暖流流量减小日本海初级生产力水平低,但由于水柱分层,底层水缺氧,有机质得到较好保存,导致生物标志物含量出现高值;而间冰期对马暖流流量增大,供给日本海充足的营养盐,日本海初级生产力提高,导致生物标志物含量出现高值。通过长链烯酮、菜子甾醇和甲藻甾醇相对百分含量的变化重建了日本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从冰期到间冰期颗石藻的竞争优势增大,硅藻、甲藻的竞争优势减小,即冰期到间冰期日本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由硅质生物(硅藻)向钙质生物(颗石藻)转化。群落结构的这种变化趋势主要是由盐度控制的,冰期时海平面低,低盐的东海沿岸流和陆源淡水相对对马暖流对日本海的贡献增大,降低了日本海表层海水盐度,使颗石藻的贡献有低值;而间冰期高温高盐的马暖流流量增大,颗石藻的竞争优势增大。群落结构的这种变化趋势与前人用微体化石方法所得的结论不同,可能的原因是生源硅和生源钙微体化石方法在重建群落结构时受到不同的溶解作用的控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末次间冰期研究[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4(02)
- [2].地球何时进入下一个冰期?[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01)
- [3].冰期-间冰期旋回[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01)
- [4].媒体[J]. 看世界 2020(01)
- [5].末次间冰期东亚季风气候不稳定的神农架洞穴石笋记录[J]. 沉积学报 2008(01)
- [6].环球扫描[J]. 世界环境 2020(02)
- [7].末次间冰期—末次冰期可可西里地区气候演化形式[J]. 地理研究 2017(02)
- [8].腾格里沙漠南缘土门剖面末次间冰期5e的主量元素特征及其记录的古气候[J]. 干旱区地理 2015(06)
- [9].浅析末次间冰期以来柴达木盆地东南部古气候环境演化[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9(02)
- [10].末次间冰期中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暂时关闭[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4(03)
- [11].末次间冰期以来西宁市河谷沉积与环境[J]. 第四纪研究 2008(02)
- [12].温室气体排放延长间冰期[J]. 分析测试学报 2012(02)
- [13].湘黔桂交界区富禄组与富禄间冰期的再划分[J]. 地质通报 2010(Z1)
- [14].新年·新科学——《自然》展望2011年的重大科学进展[J]. 安徽科技 2011(03)
- [15].洛川地区倒数第二次间冰期气候变化研究[J]. 中国沙漠 2009(03)
- [16].古气候的启示[J]. 气象 2012(03)
- [17].北京西山末次间冰期植被演化与环境变迁研究[J]. 地质科技情报 2008(06)
- [18].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中古火灾的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因子[J]. 地质论评 2020(04)
- [19].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高原地区古气候的重建[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9(10)
- [20].新年,新科学——《自然》杂志展望2011年科学领域可能出现的结果及发现[J]. 世界科学 2011(02)
- [21].大西洋中的一个暖和的但不稳定的间冰期[J]. 科学新闻 2014(06)
- [22].末次间冰期古土壤的Zr/Rb值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科学通报 2008(02)
- [23].格陵兰冰盖伊姆间冰期的新证据[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3(02)
- [24].苏北盆地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记录[J]. 地质科技情报 2008(05)
- [25].腾格里沙漠南缘末次间冰期5e亚段的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反映的古气候[J]. 中国沙漠 2015(03)
- [26].末次间冰期以来沙漠边缘黄土沉积的地球化学特征初探[J]. 沉积学报 2012(02)
- [27].末次间冰期以来3种云杉属植物的历史分布变迁及避难所[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7)
- [28].黄土高原自然植被的土壤有机碳同位素证据[J]. 第四纪研究 2011(03)
- [29].陇西黄土沉积记录反映的末次间冰期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季风的演化过程[J]. 干旱区地理 2008(01)
- [30].冰期天文理论的创立与演变[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