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湖(安溪县逸夫实验小学福建安溪36240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它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地学习为课程的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它强调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教材的过分依赖、过多的接受式学习、脱离生活实际的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给地方课程和新的课程标准创造了广阔的空间。现我就谈谈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灵活性的初浅看法。
1.活动课时灵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使儿童的这种发现、研究、探索的欲望得到满足和释放的最佳途径。它超过书本,超过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是动手操作性强的课,学生都是非常喜欢上这门课。我们在开展《春天在哪里?》这一活动主题时只设计一课时。到了实际活动时学生活动的积极性高和老师配合的非常默契,结果用了三课时。有人认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似乎没什么可谈,其实就在这四季轮回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素材,包含着一切生命事物的发展规律。综合实践活动就应充分挖掘自然界教育资源,围绕万物变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既能够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又能让学生亲近自然的情感。安溪地处中国的南部,气候宜人,四季没有明显的变化。学生在开展《春天在哪里?》的这一主题活动时,发现了这里的春天没有冰雪融化的景象。但学生兴趣盎然,便提出:“为什么这里看不到冰雪融化,而书上电视中却看到了春天来了,冰雪融化的景象呢?为什么我们这里会不一样呢?”等一系列的问题。于是,老师就临时放弃原有的活动设想,根据学生产生的问题,引导他们通过查资料、向老师、家长、邻居咨询、访问、上网等方法,从而获取信息。在不断深入的活动中,学生终于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答案,明白了这里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而造成的。通过活动,我们就用了三节课的时间来开展这一主题活动,这样学生活动比较愉快舒畅。
活动课时的灵活,我们是实行了弹性课时制,使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弹性课时制意味着任课老师将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和其他学科的时间进行调整。在这样的实施中,我们发现如果没有担任本班其他学科的老师,要弹性地对换课时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进行,而且也不是长久之策,所以我们在新学期进行了调整,一般由本班的班主任老师或科任老师来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这样还基于另一个考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活动时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老师或者科任老师方便与家长联系,而且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长,可以方便与学生及时的交流信息,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
2.选择主题灵活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这就决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生成性。我们在实验中,我们也曾经走过弯路:认为学生的任何活动都是生成的,因此导致活动进程缓慢;又发现如果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独立自主地选择并确定研究的主题,有的活动主题泛、大,有的没有研究价值,影响了学生研究的深度和教师指导的有效性;但如果是教师为学生预先选择并设定的研究主题,则会遏制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学生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选择活动主题时,采取“灵活”二字。
记得去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们带着学生要到超市开展《价格的秘密》主题活动时,队伍刚出发忽然天上乌云密布,全体同学情不自禁哼起了《夏天的雷雨》歌曲,老师马上问:今天我们怎么办?好几个同学说:“我们就在这里观察雷雨吧!”老师说:“多么好的建议”。新的活动主题就这样产生了,老师带学生到教室走廊观察,学生们看着天空又情不自禁的诵出了语文课中的诗歌《夏天》。看着他们那样投入的样子,我的内心无比高兴,也深刻地体会到综合活动课的综合性所在。学生与环境自然交融,由景生情,融情入景。在观察中,有位小朋友就对我说:“老师,你看天上的乌云像一块大石头,快要掉下来了。”多么有诗意的话语,要知道,这位同学还是语文科的“问题生”呢!师生一起观察,互相交流信息,大部分的同学懂得了打雷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尤其是夏季经常出现。借此老师让同学说一说,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的同学说:雨前的空气沉闷,雨后的空气清新;雷雨的时间不长,但天气变化很大;雷雨前,天黑沉沉的,没有一丝风,忽然刮起了大风接着就电闪雷鸣就下起了大雨。同学们观察得多仔细啊!看来,综合实践活动灵活选择主题也可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创造的空间。
3.活动模式灵活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对于大多数的老师需要的不仅仅是理念,而是具体的操作。我们经过研讨,拟定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模式为:确定主题—制定方案—收集资料—整理材料—交流汇报—成果展示。通过实践觉得一开始就让学生提出主题,设计方案,收集处理信息,老师往往要用很大的精力去指导,活动周期也比较长。后来我们就在活动前,先让学生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要做什么,如何做。培养学生做到“六个学会”。即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会设计方案、学会调查、学会访谈、学会处理信息、学会整理资料和撰写活动总结或报告。我们又组织学生观看综合实践活动录像课,让学生们看看录像课中的学生是怎样生成课题,怎样探讨活动方案,怎样利用学校、社会、社区有效资源生成课题,怎样探讨活动方案,怎样开展活动,用什么方式进行成果汇报等。这样激励学生自己去借鉴去模仿去创造。不拘一格的活动模式就产生了。如:我们开展的《遇到危险如何自救》这一主题活动时,两个班级的活动方式各不相同,一个是与县消防大队官兵们联防创设情景演练;另一个则是到商场、酒店、旅社、石油经营点、公安局等地方调查。同学们通过演练、调查,同学们总结出:遇到火警该怎么办,遇到溺水该怎么办,遇到触电该怎么办,遇到交通事故该怎么办,遇到被骗该怎么办,在什么情况下要打110,什么情况下打119,什么情况下打120,什么情况下咨询114等知识。
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我们发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让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和更具有成效。当然,学生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出新的目标,新的问题和新的设计,要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就要求我们教师采用灵活的活动模式,从而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
4.评价方式灵活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促进本课程的开展。因此对学生的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刚开始实验时,我们强调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的激励评价。如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是否积极投入,是否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主动地与同学讨论。还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及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这样的评价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评价,是单元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遵循评价的这一理念,在实践活动中我们灵活运用评价方法:有时用表格评价法、有时用档案袋式评价法、有时用激励卡评价法、有时用成果展示法。我们强调参与互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等。评价时主要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由于让学生自我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
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让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评价,这样才能让全体学生在问题的发现中获取活动的乐趣;在问题的解决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活动的实施中获得人格的尊严;在活动的过程中拾起遗失的自信。
要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从实际出发,在活动课时、活动主题、活动模式、活动评价等灵活处理受益非浅。因此我们要继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