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已开始不断升值。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2007年4月16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7.7220元,自汇改以来人民币的累计升值幅度首次超过5%①,未来人民币可能还将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保持有涨有跌的双边波动,进一步凸显汇率弹性。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我国以“双顺差”为主要特征的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也在逐步加剧。为了实现外部经济的均衡发展,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必然成为调节国际收支的重要手段。从长期来看,将人民币汇率调整到与实际均衡汇率保持一致的水平上,不仅有利于我国各个产业的平衡发展,而且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保持经济增长。本文采用协整分析技术,分析了决定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的基本经济变量;通过应用Hodrick-Prescott滤波技术,估计了1995年1季度-2005年4季度期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实际均衡汇率的偏离程度;并从理论上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失调的原因。主要结论是:在长期里,开放度、贸易条件、劳动生产率对人民币实际汇率都有着较大程度的影响且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趋势已经确立。从积极的方面看,汇率升值到均衡水平会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依赖型进而知识创新依赖型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因此,培育和完善我国的外汇市场、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实行更加积极和更有应变能力的汇率政策、配合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行汇率机制改革,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宏观调控和汇率市场化的合理配合是我国汇率制度健康发展的可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