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浅静脉输液拔针及按压方法改进的研究

外周浅静脉输液拔针及按压方法改进的研究

李美香赵连菊(余江县人民医院江西鹰潭3354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050-03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浅静脉输液后拔针及按压方法的改进对患者疼痛反应的影响以及拔针后对皮下出血、淤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内科首次住院静脉输液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顺进针角度中速拔针后再纵向大面积按压(大拇指按压法),按压力度中等,按压时间在5-10min;常规组采用在横向小面积按压的同时用传统的快速拔针后再按压,时间﹤5min。结果两种拔针方法及按压方法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通过改进静脉输液后拔针及按压方法,实验组明显减轻了患者拔针时的疼痛,减少了皮肤出血及皮下淤血,保护了静脉血管。

【关键词】外周浅静脉输液拔针方法按压方法疼痛皮下出血或淤血

外周浅静脉输液是进行临床治疗和抢救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护士往往注重进针时的“一针见血”,但静脉输液后“无痛”拔针和拔针后“无淤血”未引起足够重视,目前,临床静脉输液拔针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按压方法不正确,按压时间不足,按压面积太小和按压力量不均匀,造成患者拔针时的痛苦,以及拔针后皮肤出血及皮下淤血。许多护理工作人员也在积极探索,以便找出更多的拔针和按压方法。本人经过多年的临床实验总结出新的拔针和按压方法,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1年9月本院内科首次住院患者200例,男108例,女92例,年龄18-65岁,平均41岁。随机分实验组和常规组各100例。入选标准:⑴患者意识清楚,能积极配合及正确回答问题。⑵患者出、凝血时间正常,无血液系统疾病。⑶静脉穿刺部位均选手背或前臂静脉,静脉穿刺一次成功,输液过程顺利无渗漏。⑷输液器针头均使用统一规格的7号针头。

1.2方法

1.2.1常规组:传统的快速拔针法和横向小面积按压法。患者输液结束时,按照传统的拔针方法(基护教科书中描述),先分离胶布,以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按压至不出血,时间<5min。

1.2.2实验组:顺进针角度中速拔针法和纵向大面积按压法。患者输液结束时,在拔针前先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注意事项及按压方法。将调速器关闭2/3,让少许液体通过,先分离固定于反折部和针柄的输液贴,留针眼处无菌输液贴,护士左手拇指,食指与进针固定时相同的方法固定穿刺处皮肤(轻按穿刺部位前方3cm处,拇指按在穿刺点后方),右手将离针柄1cm处的输液软管向上反折压在针柄处,并持针柄上下面,与进针角度相同,顺进针方向中速拔针,在拔针至穿刺部位时松开左手,迅速拔针,立即用左手大拇指顺血管走向纵向按压针眼及其上方的皮肤约1mm,范围应包括皮肤穿刺点和静脉穿刺点,然后用手引导患者或家属接替按压至5-10min,按压时将前臂上举,按压力量适中、均匀。

1.3评价指标:由指定的护理人员观察以下几点:

⑴疼痛反应:护士在拔针时同时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肢体抽动等。分为无痛、微痛、疼痛三种情况。

⑵针眼出血或皮下淤血。护士在拔针后过15min观察敷贴,棉签及皮肤,若有大片血迹或皮肤针眼处有血液溢出为针眼出血,1h后观察穿刺部位,若出现直径大于2㎝的紫斑为皮下淤血,小于1cm或只有针眼痕迹者为无皮下淤血。

1.4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P<0.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种拔针及按压方法的比较结果见表1、表2。

表1两组拔针、按压方法患者疼痛反应的比较

表2两种拔针、按压方法针眼出血或皮下淤血情况比较

3讨论

静脉输液患者因拔针和按压方法不当引起患者疼痛反应及针眼出血或皮下淤血现象时有发生。本人经改进的拔针和按压方法,患者疼痛反应明显减轻,针眼出血或皮下淤血减少。

⑴在静脉穿刺时,针头进入皮下后,在血管上方平行移动一段距离后方进入血管,造成皮肤表面针眼与血管壁针眼不在同一点,即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传统法只强调用干棉签按压皮肤上的针眼,且单指按压面积小,稍不注意移动一下位置即可出现偏差,因而导致部分患者皮下淤血。而大拇指纵向大面积按压(所有成人大拇指长度均大于2.5cm),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几乎可以全部顾及到而不致于因按压不到位引起血管针眼出血形成皮下淤血[1]。

⑵传统法拔针是“先压后拔”,因手指按压在穿刺点上方,使血管壁受压,针头斜面如同刀刃,对血管壁和皮肤产生切割力,压力越大,拔针速度越快,所产生的切割力越强,导致血管神经受到强烈刺激,引起疼痛,血管损伤和皮下淤血[2]。另外用棉签杆按压增加患者不适。而改良法拔针是“先拔后压”,可避免上述弊端,有效减轻拔针时的疼痛,减少皮下淤血的形成。此外改良法拔针时,输液调节器开关关闭2/3,让少量液体通过,并将针柄尾端输液管反折,使针头内压力高于血管内压力,避免回血及拔针后漏液现象发生,减少了护理人员被污染的机会。并且按压在无菌敷贴上患者舒适,体现人性化护理。

⑶顺穿刺进针角度中速拔针法,由于拔针与进针角度相同,中速出针,在出针至穿刺部位时迅速拔出,保持针头斜面不发生变化,避免了针头划破血管壁和对血管、皮下组织的损伤[3]。

⑷改进法嘱患者在按压同时输液侧上肢举高,使静脉回流加速,减少对输液静脉血管的压力和血流量,从而有效地减轻出血,减少皮下淤血的形成[4]。

在拔针前还应做好下列几点:

⑴护士在拔针前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急需小便者先排尿再拔针,按压时间在5-10min,时间未到不得中断按压,按压力度要适中、均匀,按压的位置要正确不得移位,否则血未止住易形成皮下淤血。

⑵护士在拔针前一定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按压方法,做好接替按压的示范。

⑶按压时不得边压边揉,按压解除后10min内手腕勿用力,否则结好的痂再次出血,并嘱患者拔针后24小时内禁热敷,防止局部血管扩张,加重皮下出血,导致皮下淤血[5]。

通过实验组和常规组的比较,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既有利于保护患者血管,提高血管重复利用率,又有利于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体现人性化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单伟颖,刘思君,何仲.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的临床观察.护理研究,2003,17(12A):1390.

[2]刘滨泉,张宇,段滨红.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方法效果比较.护理学杂志,2005,20(19):11-12.

[3]李胜女,党彩花.静脉穿刺后拔针方法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B):70.

[4]李晓惠,黄小梅.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2.

[5]龚意,李敏.两种静脉输液拔针方法的效果观察.现代临床护理,2004,3(4):48-49.

标签:;  ;  ;  

外周浅静脉输液拔针及按压方法改进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