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这规模宏大的“民工潮”在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在经济、社会、文化、空间形态等方面对我们的城市形成了全方位的冲击。而以进城农民为主体的流动人口自发聚集形成的聚居区便是其中的重要体现。这些以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为代表的流动人口聚居区有其生长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本文在对昆明典型的流动人口聚居区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认真的分析了其形成的机制、现状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对流动人口聚居区的改造进行了初步探讨。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就其选题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及相关理论和概念做出阐述。第二部分:从昆明市流动人口基本状况、居住场所、居住模式以及影响其居住行为的因素这几个方面来阐述昆明流动人口总体的现状及居住特征。第三部分:主要就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形成机制展开分析,并对流动人口聚居区进行系统评价。第四部分:选取昆明典型的流动人口聚居区,从区位分布、物质空间形态、经济特征、社会特征、生态环境特征这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从硬件与软件两个层面来探讨流动人口聚居区的改造。第六部分:根据前面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阐述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并对此课题的发展进行展望。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1.1 选题背景1.1.2 研究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 国外对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研究综述1.2.2 国内的相关研究动态1.3 研究的内容及基本思路1.3.1 研究内容1.3.2 基本思路1.4 相关理论和概念的界定1.4.1 相关理论1.4.2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章 昆明流动人口现状2.1 流动人口基本状况2.1.1 数量估算及分布2.1.2 昆明流动人口构成特征2.2 昆明流动人口居住状况2.2.1 流动人口居住场所的类型2.2.2 流动人口居住模式2.2.3 影响流动人口居住行为的因素第3章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形成机制及其评价3.1 流动人口聚居区形成机制3.1.1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溢出的推动效应3.1.2 经济比较利益的拉动效应3.1.3 城市发展与近郊区的快速扩张3.1.4 城市边缘区土地功能与生产方式的转变3.1.5 城乡行政区划及其管理体制的因素3.2 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系统评价3.2.1 流动人口聚居区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3.2.2 流动人口聚居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第4章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4.1 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特征4.1.1 流动人口聚居区主要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城中村为主要表现形式4.1.2 杂乱无章的物质空间形态4.1.3 经济特征4.1.4 社会特征4.1.5 脏、乱、差的生态环境4.2 流动人口聚居区现存的主要问题4.2.1 流动人口居住的物质环境和条件恶劣4.2.2 流动人口聚居区外来流动人口的总体素质水平偏低4.2.3 聚居区内的流动人口生活和就业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4.2.4 聚居区内流动儿童的安全、教育、卫生免疫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4.2.5 流动人口聚居区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4.2.6 聚居区内的流动人口普遍缺乏身份认同感和社区归属感,很难与当地社会环境相融合第5章 流动人口聚居区改造的对策5.1 改造的必要性和难点5.2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改造的现状5.2.1 昆明城中村改造的目标及思路5.2.2 城中村改造取得的进步及不足5.3 国外流动人口聚居区整治的相关经验与启示5.4 流动人口聚居区改造的对策5.4.1 加强政策的引导和管理的力度5.4.2 流动人口聚居区改造的人员组织和资金保障5.4.3 改善聚居区内流动人口居住的物质环境5.4.4 加强聚居区的治安管理5.4.5 加强对聚居区内流动人口的教育5.4.6 完善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5.4.7 加强社区服务,使流动人口更好的融入社区第6章 结语6.1 结论6.2 创新与不足6.2.1 主要创新6.2.2 不足之处6.3 展望参考文献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昆明市论文; 流动人口聚居区论文; 形成机制论文; 现状特征论文; 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