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Tc-GSA SPECT/CT显像技术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研究

利用Tc-GSA SPECT/CT显像技术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肝脏储备功能,尤其是预留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一直是肝脏外科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作为一种特异性的受体显像剂,99mTC-GSA的价值日益受到关注。其优点在于:能评价功能性肝细胞量、进行分肝功能的检查并不受胆红素的影响。目前文献报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领域,还没有专门针对梗阻性黄疸的大样本临床研究。此外,文献中少有在大范围肝切除前利用99mTC-GSA显像技术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研究。目的:1.利用99mTC-GSA SPECT/CT显像技术,评估正常肝脏和病损肝脏的全肝功能和区域功能;2、分析门静脉受累和胆管扩张的偏侧性对区域肝脏功能的影响;3、研究相关核医学指标对预测术后肝功能不全的价值;4、了解大范围肝切除或肝移植术后的功能性肝脏再生的速度。方法:从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122例预定行肝切除的患者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了GSA检查。患者所患疾病包括伴有肝硬化的肝细胞癌、伴有梗阻性黄疸的肝门部胆管癌、转移性肝癌、先天性胆管囊肿、肝胆管结石等。此外还包括3例肝移植供体。患者在接受了常规的肝功能检查和ICG检查(不伴梗阻性黄疸)后,利用西门子Symbia T6 SPECT/CT顺次进行CT检查和动态SPECT扫描,计算相应的全肝和区域肝脏CT-功能性肝体积(CT-FV)、CT-功能性肝实质切除率(CT-RR).GSA-功能性肝体积(GSA-FV)和肝细胞的药物摄取速率常数(GSA-K)等一系列指标。将患者分为肝硬化组、肝门部占位组、肝门部胆管癌大范围肝切除组、大范围肝切除组、肝切除综合组、肝切除术后检查组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本组研究共计进行了122例、129人次的检查。男/女的例数分别为75,42例,年龄51.9±11.6岁(20-76岁)。肝硬化组有55例患者,其中Child-Pugh评分A级的有44例,B级的有10例,C级1例。在该组中,GSA-K值与CP评分(r=-0.423,P=0.001),ICG-K (r=0.730, P=0.000)、GSA-FV/CT-FV (r=0.275,P=0.042)、T-Bil (r=-0.304, P=0.024)、PT(r=-0.298,P=0.029)呈相关关系。同时,与ICG-K值类似,同属CP评分A级的患者彼此间GSA-K值相差很大。在有门静脉主支(左支或右支)受累的病例,GSA测得的切除侧与全肝的体积比明显低于CT测得的体积比(P=0.000)。肝门部占位组有36例患者,32例伴有梗阻性黄疸。在该组中,GSA-K值与T-Bil没有相关关系。与肝硬化组类似,门静脉主支受累对GSA、CT测得的切除侧与全肝的体积比的差值的影响有显著性。58例患者接受了肝切除手术,8例患者出现了肝功能不全的表现,将患者按照有无肝功能不全分为两组,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发现GSA-RR对是否发生肝功能不全有显著的影响(Exp (B)=1.106, P=0.02),对肝门部胆管癌大范围肝切除组的分析结果与此相同。研究了5例患者术后的肝脏再生的情况,形态学体积的增加超过了功能学体积的增加。结论:无论是伴有肝硬化的肝脏还是伴有梗阻性黄疸的肝脏,利用99mTc-GSA SPECT/CT显像技术都能有效评估肝脏的储备功能。与CT相比,核素显像技术对区域肝功能的评估更为准确,相应的指标可用于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的细化及预测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一、CT检查方法及相关指标
  • 二、ICG检查方法及相关指标
  • 三、核素检查的方法和数据的建立
  • 四、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定义
  • 五、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一、术前进行了113例、118次的检查
  • 二、术后进行了9例,11次检查
  • 1 肝硬化组
  • 2 肝门部占位组
  • 3 肝门部胆管癌肝切除组
  • 4 大范围肝切除组
  • 5 肝切除综合组
  • 6 肝切除术后检查组
  • 讨论
  • 一、核素显像技术用于肝脏储备功能研究的历史
  • 99mTc-GSA的研究背景'>二、99mTc-GSA的研究背景
  • 99mTc-GSA显像技术的特点'>三、99mTc-GSA显像技术的特点
  • 99mTc-GSA显像技术的研究方法'>四、99mTc-GSA显像技术的研究方法
  • 99mTc-GSA对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五、99mTc-GSA对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
  • 六、术前预处理对肝脏功能的影响
  • 99mTc-GSA显像技术用于术后肝脏再生的评估'>七、99mTc-GSA显像技术用于术后肝脏再生的评估
  • 99mTc-GSA显像技术在肝脏移植中的应用'>八、99mTc-GSA显像技术在肝脏移植中的应用
  •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淋巴结显像技术在胃癌外科中的应用进展[J]. 医学综述 2008(21)
    • [2].浅析超声“萤火虫”显像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内微钙化的诊断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04)
    • [3].组织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8(12)
    • [4].双模式显像技术的发展现状[J]. 科技视界 2014(15)
    • [5].新一代平面显像技术的发展动向[J]. 影像技术 2009(04)
    • [6].新型显像技术PET/CT优势与存在的问题[J]. 中国辐射卫生 2012(01)
    • [7].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初探[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9(09)
    • [8].超声组织同步显像技术评价双腔起搏器治疗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心肌收缩同步性[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2(03)
    • [9].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在肝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微创医学 2019(04)
    • [10].虚拟显像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决策探索(下) 2018(03)
    • [11].PET显像技术在肺癌诊疗中的应用[J]. 海军总医院学报 2011(03)
    • [12].超微血管显像技术用于斑块内新生血管检测中的可行性探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01)
    • [13].国产~(18)F-FDG合成器低产率分析[J]. 医疗卫生装备 2010(08)
    • [14].超声心动图及应变显像技术对高血压合并初发心房颤动患者的评估价值[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12)
    • [15].运用超微血管显像技术前后对比中药熏洗及手法治疗慢性跟腱病的研究[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11)
    • [16].二维应变显像技术对早期心肌受损的诊断价值[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1)
    • [17].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法洛四联症患者左室整体纵向功能的临床研究[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2(02)
    • [18].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对心脏扭转变化意义的研究进展[J]. 中外医疗 2014(36)
    • [19].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室旋转运动的研究[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2(01)
    • [20].多排螺旋CT血管显像技术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1(07)
    • [21].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壁运动[J]. 实用医学杂志 2011(17)
    • [22].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同步显像技术评价心脏再同步起搏治疗参数[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8(12)
    • [23].利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的腹腔镜下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段切除[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9(05)
    • [24].组织追踪显像技术对单腔、双腔起搏器置入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2(09)
    • [25].二维斑点超声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变化[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5(07)
    • [26].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打开“肝脏四扇门”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J]. 腹部外科 2020(03)
    • [27].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 2012(11)
    • [28].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分子显像的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临床 2014(16)
    • [29].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扭转不同步运动[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2(06)
    • [30].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对腹主动脉瘤径向运动的初步研究[J]. 实用医药杂志 2010(05)

    标签:;  ;  ;  ;  

    利用Tc-GSA SPECT/CT显像技术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