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ZP-G自动喷淋抑尘系统在综采工作面的应用

KZP-G自动喷淋抑尘系统在综采工作面的应用

一、KZP-G型自动喷雾降尘系统在综采面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泽鹏[1](2021)在《高压喷雾除尘技术在综采工作面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煤矿井下机械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和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由此带来的粉尘问题也愈加严重,综采工作面作为产尘量最大的场所,由于其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粉尘治理难度也相对较大,粉尘浓度过高不仅会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而且严重威胁职工的生命安全。因此,综采工作面的粉尘防治问题必须得到重视。首先,本文对高压喷雾雾化机理、除尘机理、喷雾除尘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河北工程大学流体实验室搭建高压喷雾实验平台,通过对喷雾系统设备的选型、安装和调试,研究不同喷雾压力下出口直径为1 mm的直射式喷嘴、离心式喷嘴雾化角和有效射程变化情况,且对同一喷雾压力下不同出口直径的离心式喷嘴雾化特性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同一喷嘴在喷雾压力增大时,有效射程逐渐增大,雾化角逐渐减小;喷雾压力为8 MPa时,随着离心式喷嘴出口直径的增大,雾化角和有效射程均随之增大,但有效射程变化不明显。其次,建立纵向旋流喷嘴仿真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喷嘴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旋流芯螺旋角以及收缩段与旋流段长度比对雾化效果的影响,旋流芯不同螺旋角度对出口速度影响较大,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大螺旋角有利于提高喷嘴出口速度,喷嘴收缩段与旋流段长度比对喷雾效果有一定影响,比值过大过小都不利于流体的雾化,取两者比值为1左右,即收缩段与旋流段长度相近时喷雾效果最佳。最后,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分析了山煤集团铺龙湾矿一采区5102综采工作面产尘特点、粉尘特性以及粉尘运移规律,探究了该工作面喷雾除尘存在的问题,设计出组合式喷雾系统,现场应用除尘效果好,并对采煤机内、外喷雾进行了优化,改进后的内喷雾喷嘴布置方式对单个截齿均实现全覆盖,每个摇臂布置三个外喷雾喷嘴,分别指向滚筒中心及两侧截齿进行喷雾,大大增加了雾场与粉尘的接触面积。

张东许[2](2020)在《新登煤业二1煤层注水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针对新密矿区某矿当前采掘工作面粉尘浓度大,煤层注水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展开研究,采用FLUENT数值计算方法初步对新登矿的注水情况进行研究,在实验室选择适合新登矿的湿润剂搭配,进行现场效果检验并结合经济性、环保性、易购性等因素,得出:运用FLUENT数值计算方法和现场试验的方法对综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进行注水所需压力和时间研究,最终确定注水压力在2.5MP左右,注水时间为3小时左右,能达到较好的注水效果。基于润湿剂复配溶液的表面张力、接触角、煤尘沉降实验测定结果分析,综合考虑环保性、经济性和易购性等多方面因素,确定了配备润湿剂过程按每立方水加入0.25kg十二烷基磺酸钠和0.25L的琥珀酸二辛酯钠1:1复配。新设计的煤层注水工艺较原煤层注水对降低综放面割煤时粉尘浓度效果明显,特别是注水后对原生煤尘的湿润,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割煤时呼吸性粉尘的产生。煤层注水对降低打眼、放炮等工序的粉尘产生,效果明显。添加润湿剂能大幅度提高煤层注水的降尘效果,特别是在掘进头附近,粉尘浓度大幅度下降,同时减少了呼吸性粉尘的产生。该论文有图49幅,表29个,参考文献66篇。

周群[3](2019)在《煤矿井下活性磁化水降尘机制及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粉尘是煤矿开采所面临的主要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井下职工的身心健康及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喷雾作为煤矿井下应用最为广泛的粉尘防治方法,但降尘效果不佳,尤其是对粒径小、疏水性强的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更低,难以满足矿尘防治要求。为高效防治煤矿井下粉尘,增强水溶液和粉尘(尤其是呼吸性粉尘)间的湿润凝并性能,基于活性添加剂与磁场磁化在水溶液理化性能方面的协同增效作用,本论文提出了活性磁化水降尘的新思路。并围绕煤矿井下活性磁化水降尘机制及技术,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开展了活性添加剂与磁化协同增效改善溶液湿润性能作用机理、活性磁化水高效磁化理论、煤矿井下高效雾化降尘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采用动力学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分子结构层面揭示了磁化与活性添加剂协同增效的活性磁化水润湿粉尘机理。研究表明:磁化能改变水分子径向分布函数增强水分子扩散系数,破坏水分子间的氢键结构,使得大分子团簇破裂为更多小分子集团,降低了溶液内聚力,进而使得水溶液湿润粉尘能力得到加强。此外,活性添加剂(含有阴离子、非离子活性剂)通过自身所具有的活性基团大幅改善了水溶液湿润性能,并在磁化作用下阴离子、非离子活性剂在水溶液表面形成更为紧密的隔离层,促使活性添加剂临界胶束浓度降低的同时也增加了溶液湿润性能。活性磁化水通过磁化(物理方法)与活性添加剂(化学方法)间有机结合,大幅增强了降尘雾滴湿润凝并粉尘的能力。基于磁化与活性添加剂在改善溶液湿润性能方面的协同增效作用机理,并结合阴离子、非离子活性剂间复配增效作用机制,研发了制备活性磁化水的高效活性剂。构建了以表面张力、接触角及粉尘沉降时间为基础评价参数,溶液铺展功、浸入功、发泡性及湿润性能增长率为辅助性能参数的溶液湿润性能评价体系,系统分析了不同单体及复配表面活性剂对溶液湿润性能的作用效果,同时研究了磁化对复配活性剂溶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磁化作用下阴离子活性剂溶液湿润性能相对于非离子活性剂更易于得到改善,相同复配条件下活性添加剂(F+C)湿润性能最强且与磁化协同作用最好。在此基础上,研发了能与磁化具有较强协同增效作用的低成本活性磁化水添加剂,即在非离子活性剂F含量15%时与阴离子活性剂C复配得到的,其井下降尘使用量仅为0.03%。利用构建的活性添加剂溶液小型磁化实验系统,研究了磁化方式、磁场强度、磁程及穿过磁场的水流速度对活性磁化水湿润性能的作用效率,探明了高效制备活性磁化水所需的最佳磁化参数,并提出了基于脉动切割与螺旋扰流耦合作用的高效磁化方法。结果表明:含有0.03%活性添加剂的溶液以4 m/s的速度穿过磁场强度为300-350 mT的脉动切割与螺旋扰流耦合磁场(磁程为8 m),所制备得到的活性磁化水湿润性能最佳,其接触角相对于原有活性添加剂溶液减少了29.93%,降低到23.97°;同时,其表面张力有了进一步的降低,达到了26.37 mN/m。在此基础上,研究并确立了磁化装置高效制备活性磁化水所需的内部结构及内外磁铁分布方式,成功研发了活性磁化水高效磁化装置。基于所搭建的水基介质喷雾雾化降尘测试系统,开展了活性磁化水高效雾化方法及降尘特性实验研究,并据此构建了适用于煤矿井下粉尘防治的活性磁化水喷雾雾化技术体系。研究表明:喷雾压力及喷嘴孔径是影响活性磁化水降尘雾场雾化特性的关键,所选孔径1.5 mm的喷嘴在喷雾压力5 MPa时所形成的降尘喷雾场雾化效果趋于最大化;活性磁化水降尘效率与喷雾压力间符合指数函数关系,其拟合函数方程为:η=-151.51*exp(-P/1.24)+80.07,同时活性磁化水对不同粒径区间呼尘具有高效降尘效率,对于02.5μm粒径区间的煤尘,其降尘效率相对于纯水有了31.46%的提高。此外,基于对不同喷嘴排布方式与活性磁化水雾化特性关系的研究,研制出了一种喷嘴排布装置,以互补式的喷雾方法排布喷嘴,显着提高了雾场对主要产尘源的覆盖面积。现场应用证实了煤矿井下活性磁化水降尘技术能高效防治井下悬浮粉尘,特别是呼吸性粉尘。郑煤集团邹庄煤矿3109掘进工作面现场应用表明:活性磁化水降尘技术能有效降低煤矿井下粉尘浓度,全尘、呼尘浓度分别降至11.94 mg/m3、7.74 mg/m3;同时经山东鲁泰控股集团鹿洼煤矿采煤工作面现场应用表明:活性磁化水降尘技术能高效捕捉井下粉尘,其全尘、呼尘降尘效率分别达到了89.1%、87.6%,相对于水喷雾降尘,其全尘、呼尘降尘效率分别提高了34%、46.29%,大幅改善了煤矿井下职工的工作环境,保障了企业的安全生产。此外,现场应用进一步证实了磁化与活性添加剂溶液间的协同增效降尘作用。该论文有图117幅,表19个,参考文献217篇。

陈加更,杨桐[4](2019)在《小纪汗煤矿11217大采高工作面综合降尘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针对小纪汗煤矿217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生产过程中的粉尘污染问题,在深入分析其产尘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先抑、后控、再降"的粉尘治理思路,决定在该工作面采用尘源跟踪喷雾控尘系统+采煤机引射控降尘+摇臂高压喷雾降尘相结合的控降尘技术,并根据支架在降柱移架期间产尘量大的特点,设计了支架架间水力引射除尘装置。采取上述降尘措施后,工作面正常生产时的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分别降低90%和86%以上,取得了显着的降尘效果。

王娇娇[5](2018)在《煤矿采煤作业粉尘检测及喷雾降尘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开采规模以及机械化程度的大大提高,大功率、高性能的自动化采煤设备普遍使用,使得煤矿井下多个作业环节产尘量也随之加大,严重影响着煤矿的正常开采以及矿工的身体健康。本文在现场调研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采煤工作面粉尘危害程度,掌握粉尘分布规律,研究回风巷及运输巷防尘水幕的降尘效果,从而为煤矿采煤工作面粉尘防治提供科学建议。采用个体采样与定点采样方法检测陕西省不同矿区20个煤矿采煤作业矿工粉尘接触水平,检测结果表明采煤机司机等五类工种接触粉尘浓度严重超标,分析了不同岗位粉尘浓度超标原因;对粉尘浓度超标严重的神木汇兴煤矿做重点研究,该矿14201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司机、刮板司机、移架工、转载机司机、端头支护工接触粉尘浓度超标,14201综采工作面及其回风巷粉尘防治效果较差。应用FLUENT软件模拟了回风巷防尘水幕未开启以及喷嘴与竖直方向倾角为0°、5°、10°、15°五种状态时的粉尘浓度分布。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喷雾角度与竖直方向倾角为10°时粉尘沉降效果最好,在第二道防尘水幕之后粉尘浓度降到8 mg/m3以下;模拟运输巷防尘水幕降尘效果发现,从巷道底部上喷出来的水幕对巷道1.5 m高度以下粉尘的沉降效果尤为明显,粉尘浓度降至10 mg/m3以下。优化了矿井回风巷自动喷雾防尘水幕,确定了喷雾头向巷道内喷洒防尘用水的最佳角度;设计了喷雾降尘湿润剂复配用智能水箱,可实时监测水箱内液位高低和液体浓度,实现回风巷粉尘防治的目的;建议在运输巷10 m范围内同时安设两道从巷道底部向上喷水的自动喷雾防尘水幕提高运输巷粉尘沉降效率。

吴紫光[6](2017)在《采掘工作面防尘技术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煤矿井下粉尘是煤矿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随着煤炭生产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井下产尘量不断提高,几十年来,我国对煤矿防尘技术进行不断地创新,我国有许多防尘技术,但井下粉尘浓度依然严重超标。本研究对采掘工作面主要防降尘技术即煤层注水、喷雾降尘、物理化学防降尘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对各种防降尘技术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湿式降尘技术即煤层注水和喷雾降尘应为主要防降尘技术措施。从影响喷雾降尘效果的因素方面进行实验,得出在一定条件下,除尘效率随液滴流量的增大而提高;在一定的条件下,喷雾气压越大,除尘效率越高;在实际应用中尽管增大气压有助于雾化效果,且国外使用高压喷雾压力一般在12兆帕以上,但是增大气压噪声明显增大,并且对管道和压力泵有特殊要求,国内很难达到。对A到O共15个煤矿进行防尘技术现场应用调查,通过效果比较得出喷雾降尘要优于煤层注水。对P矿和Q矿进行粉尘检测,发现煤矿在采取喷雾降尘等措施后,采煤机司机处和炮掘工作面的打眼工岗位粉尘浓度超标严重。主要原因是防降尘措施执行不好,水滴雾化效果不佳。针对R矿机械化程度高,水滴雾化效果不好,喷雾压力过低等防尘现状,通过对综(采)掘机高压外喷雾系统技术改造,防尘帘净化水幕和防尘管路改造,R矿井下粉尘浓度显着下降。对S矿采取综合防尘设计方案后,S矿的粉尘浓度有了明显改善。以湿式防尘为主的综合防尘应成为井下防尘的主流,高效降尘剂的研制,难注水煤层的工艺的研究,喷雾降尘的智能化以及个体防护用品的提高等将成为防降尘技术提升的关键。

方秦月[7](2017)在《综采工作面呼吸性粉尘危害及防尘设施优化》文中指出煤矿尘肺病多年来严重威胁着矿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尘肺病的主要元凶是扩散在工作场所的呼吸性粉尘。综合机械化开采的工作面是产生呼吸性粉尘的重点区域之一,也是工人罹患尘肺病的重点区域。通常在工作面正常生产,防尘措施全负荷运转的情况下,呼吸性粉尘浓度依然高于规程的要求。所以监控工作面全工班呼吸性粉尘接触浓度,分析接尘危害水平,研究综采面粉尘运移规律,对于制定综合防尘措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本文检测了陕西多个地区的煤矿综采工作面粉尘性质、监测了各工种呼吸性粉尘接触浓度,综合分析了工作面呼吸性粉尘危害水平,对比发现发现综采工作面粉尘危害大、工人呼吸性粉尘接触浓度高,尤其是采煤司机、移架工等受粉尘危害严重。以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DesignModeler软件建立几何模型;Meshing软件划分计算网格:以ANSYS软件作为平台,将综采面风速以及呼尘运动分布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该区域各个工种接尘浓度一致,既验证了实测数据的正确性,也为综合防尘设施的优化提供了思路。通过对模拟结果和检测数据的分析,得出综采工作面防尘应该以优化滚筒产尘措施和净化产尘源头为主。在对比各个综采煤矿现场与接尘危害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了综采工作面防尘设施的优化建议。

郭胜均,刘涛,徐明,张赛[8](2015)在《综采工作面立体式高压喷雾降尘技术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针对综采工作面粉尘浓度高、治理难的问题,提出了综采工作面立体式高压喷雾降尘技术。在分析工作面粉尘产生特点和扩散规律的基础上,设计了高压喷雾降尘装置,并对装置喷嘴选型和喷射方向进行了研究。利用高压喷雾降尘、二次负压降尘、尘源跟踪喷雾降尘等多种降尘技术和设备,从不同方位喷向降尘区域,进而形成立体、密实的喷雾雾粒区域,实现了高压喷雾高效降尘的目的,总粉尘降尘效率达到92.0%,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为78.1%,改善了工作面的作业环境。

段纵,王超群,戴正烈[9](2014)在《梁北矿大采高松软突出煤层工作面综合防尘技术》文中指出分析了梁北矿11081工作面粉尘分布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测试,定性给出了大采高松软突出煤层综采工作面的产尘特点和扩散规律,分析了煤壁垮落产尘特点和采煤机割煤产尘中粉尘分布特征。提出综采工作面三维"立体"控尘、防尘技术,即含尘气流控制技术、采煤机高压外喷雾降尘技术和采煤机尘源跟踪降尘技术相结合的综合防尘技术。在原有降尘措施基础上降尘效率提高了82.2%,使得工作面工作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张广[10](2014)在《七米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煤尘浓度分布及除尘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尘、瓦斯、透水、火灾和顶板灾害是煤矿的五大灾害。其中,煤尘灾害是最为严重的。随着近年来国家大发展的需要以及科学技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采煤采矿行业中掘进技术在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效的机械技术的利用实现了采煤工作面采煤量的高出产量。这些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煤矿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的同时,十分严重的煤尘危害也与之俱来,这给工人造成了严重的身心危害。传统的采煤巷道高度在3.5—4.3米间,随着我国对能源需求的与日俱增,尤其是对煤炭的需求量增大,传统的采煤巷道产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近年来,将原有巷道作业面高度升至七米,统称七米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作业面高度的提升,产量提升的同时,采煤时大量煤尘的产生已经不能用原有的除尘设备处理。因为巷道高度增加将近三米,空间加大,煤尘在空间内的流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变得无规则。这给除尘方案及除尘设备带来极大挑战。本文从大采高工作面煤尘处理难度大,煤尘浓度超标严重,煤尘分布无规律及对分布情况理解度模糊等情况着手,按照现有的采煤巷道及巷道内的各个采煤器械实际尺寸为依据,通过数值模拟的主要方法,模拟出综采工作面各个工作面的煤尘浓度分布情况及新风与煤尘混合分布规律,并且对大采高作业面中采煤滚筒切煤时作业面空间中的煤尘颗粒进行不同粒径大小的分步模拟,通过FLUENT软件模拟并分析得出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在不加装除尘设备时的煤尘浓度分布情况及加装除尘装置后的煤尘浓度分布情况,本论文中所模拟出的数据,符合实际巷道中的各项指标,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中煤尘防治及处理起到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本论文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以流体力学及多相流(主要为气-固两相流)理论为依托,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得出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煤尘运动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通过巷道内实际测得作业面的新风风速及滚筒切割煤炭时的各项参数,建立起物理模型,分析出综采作业面滚筒间及工人作业区风流分布特性及煤尘浓度分布情况。(3)根据文丘里射流理论,利用空气屏障气幕作用,提出了巷道作业面利用空气幕处理煤尘方法及理论,建立起利用空气幕隔离处理煤尘的理论模型。(4)通过分析多种风幕安装方案,并且进行不同参数的模拟计算,得出了空气幕布的最佳设计选型及安装参数。(5)对作业面切割煤时的煤尘按粒径进行了颗粒浓度分级分析,分析出:作业面的煤尘颗粒直径平均在11μm~39μm之间,小于6.2μm的可吸入煤尘占总量的7.2%~21%;粒径小于35μm的煤尘百分比匀速增加,粒径在35%~95μm的煤尘百分比不断地递减。

二、KZP-G型自动喷雾降尘系统在综采面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KZP-G型自动喷雾降尘系统在综采面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压喷雾除尘技术在综采工作面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煤矿粉尘的概述
        1.2.1 粉尘的分类
        1.2.2 粉尘的来源
        1.2.3 粉尘的危害
    1.3 综采工作面粉尘防治技术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喷嘴及雾化研究进展
        1.4.2 喷雾除尘研究现状
        1.4.3 综采工作面喷雾除尘存在的问题
    1.5 本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高压喷雾除尘理论基础
    2.1 高压喷雾技术
    2.2 雾化机理
        2.2.1 液膜破碎机理
        2.2.2 射流破碎机理
    2.3 高压喷雾除尘机理
        2.3.1 惯性碰撞
        2.3.2 拦截捕集
        2.3.3 重力沉降
        2.3.4 布朗扩散
        2.3.5 静电作用
        2.3.6 总捕集效率
    2.4 喷雾除尘影响因素分析
        2.4.1 喷雾参数对除尘效果的影响
        2.4.2 喷嘴对除尘效果的影响
        2.4.3 水的特性对除尘效果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压喷雾雾化特性实验研究
    3.1 高压喷嘴及雾化参数
    3.2 搭建实验台
    3.3 实验过程及步骤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3.4.1 不同喷雾压力对喷嘴雾化特性的影响
        3.4.2 离心式喷嘴出口直径对雾化效果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CFD的旋流喷嘴数值模拟研究
    4.1 喷嘴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4.1.1 CFD理论简介
        4.1.2 流体流动基本特性
        4.1.3 流体力学控制方程
        4.1.4 湍流模型
    4.2 旋流喷嘴参数优化及仿真研究
        4.2.1 喷嘴结构及旋流方式
        4.2.2 数学模型的描述
        4.2.3 喷嘴内部流场数值模拟
        4.2.4 仿真结果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矿井综采工作面喷雾除尘系统设计
    5.1 概况
        5.1.1 铺龙湾矿井概况
        5.1.2 综采工作面概况
    5.2 工作面粉尘特性实验研究
        5.2.1 粉尘湿润性
        5.2.2 粉尘运移规律
    5.3 铺龙湾矿喷雾除尘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
    5.4 综采工作面高压喷雾除尘系统设计
        5.4.1 矿井5102 工作面主要设备
        5.4.2 组合式除尘器
        5.4.3 采煤机内外喷雾优化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2)新登煤业二1煤层注水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Introduction)
    1.2 煤层注水国内外研究现状(Research status of coal seam water inje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1.3 项目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Project research objectives and main contents)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Research methods and technical routes)
2 软煤层注水机理及相关参数的测定研究
    2.1 煤层注水机理的研究(Study on Mechanism of coal seam water injection)
    2.2 煤层注水降尘机理及效果的影响因素(The mechanism of coal seam water injection to reduce dust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ts effect)
    2.3 煤层注水参数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study on water injection parameters of coal seam)
    2.4 采掘工作面粉尘浓度测定及分析(Th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dust concentration in mining work)
    2.5 本章小结
3 煤层注水参数的数值模拟及优化研究
    3.1 煤层注水技术(Coal seam water injection technology)
    3.2 FLUENT数值计算方法计算步骤
    3.3 综采工作面煤层注水效果数值模拟(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al seam water injection effect in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face)
    3.4 掘进工作面煤层注水效果数值模拟(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al seam water injection effect in driving face)
    3.5 本章小结
4 煤层注水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4.1 综采工作面短孔注水工艺及参数的确定(Determination of short hole water injection technology and parameters in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face)
    4.2 综采工作面深孔注水工艺及参数的确定(Determination of water injection technology and parameters of deep hole in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face)
    4.3 掘进工作面注水工艺及参数的确定(Determination of water injection technology and parameters in driving face)
    4.4本章小结
5 煤层注水复配湿润剂的实验研究
    5.1 表面活性剂的选取(Selection of surfactants)
    5.2 表面活性剂相关参数的测试(Testing of surfactant related parameters)
    5.3 表面活性剂的优化及配方的确定(Optimization of surfactant and determination of its formulation)
    5.4 本章小结
6 煤层注水效果的试验研究
    6.1 煤层注水压力及流量的现场试验分析(Field test and analysis of pressure and flow of coal seam water injection)
    6.2 煤层注水湿润半径现场试验分析(Field test and analysis of wetting radius of coal seam water injection)
    6.3 煤层注水降尘效果分析(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coal seam water injection to reduce dust)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8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煤矿井下活性磁化水降尘机制及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活性磁化水降尘机制研究
    2.1 表面活性剂对水湿润性能的作用机理
    2.2 磁化水形成机理及其分子结构实验研究
    2.3 表面活性剂与磁化协同增效理论
    2.4 活性磁化水降尘机制
    2.5 本章小结
3 活性磁化水添加剂的研制及其湿润粉尘性能研究
    3.1 活性磁化水添加剂研制原则及其润湿粉尘性能评价方法
    3.2 表面活性剂单体的优选
    3.3 活性剂与磁化协同增效作用研究
    3.4 低成本活性磁化水添加剂的制备
    3.5 本章小结
4 活性磁化水高效磁化方法及装置研究
    4.1 活性磁化水制备实验系统及方法
    4.2 活性磁化水高效磁化方式实验研究
    4.3 活性磁化水磁化参数及湿润粉尘性能研究
    4.4 活性磁化水高效磁化装置的研制
    4.5 本章小结
5 活性磁化水高效雾化方法及降尘特性实验研究
    5.1 活性磁化水雾化及降尘测试系统
    5.2 活性磁化水高效雾化方法实验研究
    5.3 活性磁化水降尘特性实验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活性磁化水降尘技术工艺及现场应用
    6.1 活性磁化水降尘技术工艺及关键参数
    6.2 矿井概况
    6.3 采掘面风流粉尘源分析
    6.4 活性磁化水降尘技术在综掘工作面的应用
    6.5 活性磁化水降尘技术在综采工作面的应用
    6.6 本章小结
7 总结及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小纪汗煤矿11217大采高工作面综合降尘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综采工作面概况及产尘特点
    1.1 综采工作面概况
    1.2 工作面产尘特点
2 粉尘综合防治技术
    2.1 采煤机割煤粉尘治理
        2.1.1 采煤机尘源智能跟踪高效喷雾抑尘系统
        2.1.2 采煤机上风侧喷雾控降尘装置
        2.1.3 机载式喷雾引射除尘器
        2.1.4 机身喷雾装置
        2.1.5 采煤机下风侧高压组合喷雾装置
    2.2 移架产尘治理
    2.3 进风巷尘源点粉尘治理
3 应用效果考察
4 结论

(5)煤矿采煤作业粉尘检测及喷雾降尘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粉尘运移规律研究现状
        1.2.2 矿井粉尘防治技术研究现状
        1.2.3 粉尘防治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矿井粉尘性质及运移理论
    2.1 矿井粉尘及其危害
        2.1.1 煤矿粉尘的基本性质
        2.1.2 矿井粉尘的产生
        2.1.3 粉尘的危害
    2.2 粉尘在风流中的运动特征
        2.2.1 气固两相流理论
        2.2.2 离散相的运动分析
        2.2.3 连续相控制方程
    2.3 本章小结
3 煤矿采煤工作面粉尘现场检测
    3.1 煤矿采煤工作面粉尘浓度现场检测
        3.1.1 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3.1.2 粉尘浓度检测结果
        3.1.3 采煤作业粉尘浓度超标原因分析
    3.2 粉尘分散度及游离SIO_2含量检测
        3.2.1 粉尘分散度测定
        3.2.2 粉尘中游离SiO_2含量测定
        3.2.3 测定结果分析
    3.3 汇兴煤矿14201综采工作面粉尘危害现状分析
        3.3.1 汇兴煤矿14201综采工作面概况
        3.3.2 汇兴煤矿14201综采工作面粉尘检测结果
        3.3.3 汇兴煤矿与其他矿井粉尘检测结果对比
    3.4 本章小结
4 防尘水幕降尘效果FLUENT模拟
    4.1 计算流体力学及FLUENT软件简介
        4.1.1 FLUENT软件简介
        4.1.2 用FLUENT求解问题的步骤
    4.2 回风巷防尘水幕FLUENT模拟
        4.2.1 回风巷防尘水幕几何模型建立
        4.2.2 模拟结果分析
    4.3 运输巷防尘水幕FLUENT模拟
        4.3.1 运输巷防尘水幕几何模型建立
        4.3.2 模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及喷雾降尘技术研究
    5.1 汇兴煤矿现场粉尘浓度与模拟结果对比
    5.2 汇兴煤矿粉尘防治现状分析
    5.3 回风巷喷雾降尘装置优化
        5.3.1 自动喷雾防尘水幕结构设置
        5.3.2 喷雾降尘湿润剂复配用智能水箱
    5.4 运输巷喷雾防尘水幕设置建议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采掘工作面防尘技术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粉尘防治技术分析与比较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路线
2 常见防尘技术机理及比较
    2.1 喷雾降尘机理
    2.2 煤层注水减尘机理
    2.3 物理防尘机理
    2.4 化学降尘机理
    2.5 防尘机理比较
    2.6 本章小结
3 气水雾化影响因素及气水喷雾设备简介
    3.1 气水雾化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3.2 气水雾化除尘效果的实验研究
    3.3 气水喷雾系列设备
    3.4 本章小结
4 采掘工作面防尘技术现场应用调查
    4.1 调查对象
    4.2 综采(综放)工作面防尘技术应用效果
    4.3 综掘工作面粉尘防治技术应用效果
    4.4 炮采工作面粉尘防治技术应用效果
    4.5 炮掘工作面粉尘防治技术应用效果
    4.6 防降尘技术效果对比
    4.7 本章小结
5 煤矿粉尘检测及防护设施调查
    5.1 检测对象
    5.2 检测评价依据和粉尘限值
    5.3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点布局
    5.4 检测方法和质控措施
    5.5 检测结论
    5.6 粉尘检测结果分析和防护设施情况
    5.7 本章小结
6 井下防降尘措施改造
    6.1 R矿井下防尘现状
    6.2 综(采)掘机高压外喷雾系统技术改造
    6.3 防尘帘净化水幕和防尘管路改造
    6.4 改造后粉尘浓度检测
    6.5 本章小结
7 煤矿井下综合防尘设计
    7.1 旧有防尘系统概况和井下粉尘现状
    7.2 矿井尘源分析
    7.3 综合防尘设计
    7.4 其他防尘方案
    7.5 矿井巷道水幕的自动控制和巷道粉尘冲洗
    7.6 防尘方案实施前后数据对比分析
    7.7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综采工作面呼吸性粉尘危害及防尘设施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呼吸性粉尘研究现状
        1.2.2 综采工作面粉尘浓度分布规律研究现状
        1.2.3 粉尘运移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2.4 综采工作面粉尘治理技术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综采工作面呼吸性粉尘危害
    2.1 粉尘的基本性质
    2.2 煤矿综采工作面简述
    2.3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2.3.1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方法
        2.3.2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现场测定结果分析
    2.4 粉尘的分散度
        2.4.1 粉尘分散度测定方法
        2.4.2 粉尘分散度测定结果及分析
    2.5 呼吸性粉尘浓度
        2.5.1 呼吸性粉尘浓度检测
        2.5.2 呼吸性粉尘浓度现场测定结果
    2.6 综采工作面各个工种接尘水平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粉尘的运移理论
    3.1 综采工作面粉尘的产生
    3.2 气固两相流理论
    3.3 离散相的运动分析
        3.3.1 粉尘的受力分析
        3.3.2 粉尘在空间的运动
    3.4 连续相控制方程
    3.5 本章小结
4 综采工作面风流和呼吸性粉尘浓度模拟
    4.1 数值模拟与工作面模型建立
        4.1.1 工作面模型建立
        4.1.2 工作面模型网格的生成
        4.1.3 工作面模型参数和边界条件的设定
    4.2 工作面模拟结果及其分析
        4.2.1 工作面风流速度分布情况模拟分析
        4.2.2 呼吸性粉尘运动分布规律模拟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综采工作面粉尘分析及防尘设施优化
    5.1 综采工作面粉尘危害与浓度分布分析
        5.1.1 粉尘危害分析
        5.1.2 含尘风流运移分析
    5.2 工作面粉尘设施优化建议
        5.2.1 优化采煤机参数,从源头上减少粉尘产生
        5.2.2 优化工作面防尘用水质量,保证防尘设施的可靠性
        5.2.3 优化工作面风速,防治二次扬尘危害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综采工作面立体式高压喷雾降尘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综采工作面产尘特点和粉尘粒度分布
    1. 1工作面产尘特点
    1. 2工作面粉尘粒度分布规律
2综采工作面立体式高压喷雾降尘技术
    2. 1采煤机截割时高压喷雾降尘技术
        2. 1. 1高压雾化喷嘴的选择
        2. 1. 2采煤机高压喷雾降尘装置设计
        2. 1. 3高压喷雾降尘装置喷射方向
    2. 2采煤机割煤期间粉尘防扩散技术
        2. 2. 1高压雾化喷嘴的选择
        2. 2. 2采煤机二次负压降尘装置设计
        2. 2. 3采煤机二次负压降尘装置喷射方向
    2. 3采煤机移动过程中高压喷雾降尘技术
        2. 3. 1采煤机尘源跟踪喷雾降尘机理
        2. 3. 2高压雾化喷嘴的选择
        2. 3. 3高压喷雾降尘装置设计
        2. 3. 4高压喷雾降尘装置喷射方向
3效果考察
    3. 1喷雾效果
    3. 2降尘效率
4结论

(9)梁北矿大采高松软突出煤层工作面综合防尘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梁北矿111081综采工作面概述
2 梁北矿11081工作面产尘特点及粉尘分布
3 梁北矿11081综采工作面综合防尘技术
    3.1 采煤机高压外喷雾降尘技术
        3.1.1 高压喷雾降尘机理
        3.1.2 高压外喷雾降尘系统
        1)采煤机上滚筒负压引射降尘
        2)采煤机下滚筒含尘气流控制
    3.2 采煤机尘源跟踪降尘系统
4 工作面综合防尘技术现场实践
5 小结

(10)七米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煤尘浓度分布及除尘的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煤尘的危害概论
    1.2 国内外针对粉尘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综采工作面除尘技术存在的问题
    1.4 大采高工作面煤尘分布浓度规律及除尘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大采高作业面浓度分布研究现状
        1.4.2 大采高作业面浓度分布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5 综采工作面空气风幕隔离理论
        1.5.1 空气风幕隔离煤尘的原理
    1.6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2 物理模型的建立
    2.1 大采高工作面简介
    2.2 添加风幕除尘装置的位置描述
        2.2.1 风幕除尘装置设计原则
        2.2.2 安装风幕除尘装置的位置选择
    2.3 整个巷道模型的描述
    2.4 本章小结
3 数学模型的建立
    3.1 气相湍流模型
    3.2 煤尘颗粒的数学模型
    3.3 巷道风量计算
    3.4 本章小结
4 数学模型的求解
    4.1 物理模型的网格划分
    4.2 网格划分及自适应判定
    4.3 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设定
        4.3.1 煤尘与新风混合参数设定
        4.3.2 添加除尘装置后参数设定
5 计算结果分析
    5.1 大采高综采巷道内流场的运移情况
        5.1.1 速度场分布规律
        5.1.2 颗粒轨迹运动规律
    5.2 添加采煤滚筒喷射煤尘颗粒后整个巷道的浓度场
        5.2.1 巷道X不同截面煤尘浓度分布云图
        5.2.2 巷道Y不同截面煤尘浓度分布云图
        5.2.3 巷道Z不同截面煤尘浓度分布云图
    5.3 本章小结
    5.4 添加风幕除尘装置后的煤尘浓度分布及除尘效果
        5.4.1 X=5m/s,Z=-3 m/s矢量时除尘效果
        5.4.2 X=6m/s,Z=-1 m/s矢量时除尘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B1 主要符号表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四、KZP-G型自动喷雾降尘系统在综采面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压喷雾除尘技术在综采工作面的应用研究[D]. 张泽鹏.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8)
  • [2]新登煤业二1煤层注水技术研究[D]. 张东许. 华北科技学院, 2020(02)
  • [3]煤矿井下活性磁化水降尘机制及技术研究[D]. 周群.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4]小纪汗煤矿11217大采高工作面综合降尘技术研究及应用[J]. 陈加更,杨桐. 现代矿业, 2019(01)
  • [5]煤矿采煤作业粉尘检测及喷雾降尘技术研究[D]. 王娇娇. 西安科技大学, 2018(12)
  • [6]采掘工作面防尘技术的比较研究[D]. 吴紫光. 华北科技学院, 2017(04)
  • [7]综采工作面呼吸性粉尘危害及防尘设施优化[D]. 方秦月. 西安科技大学, 2017(02)
  • [8]综采工作面立体式高压喷雾降尘技术应用研究[J]. 郭胜均,刘涛,徐明,张赛.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5(06)
  • [9]梁北矿大采高松软突出煤层工作面综合防尘技术[J]. 段纵,王超群,戴正烈.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09)
  • [10]七米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煤尘浓度分布及除尘的数值模拟研究[D]. 张广.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KZP-G自动喷淋抑尘系统在综采工作面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