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血管携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人工血管携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论文摘要

背景目前人工血管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仍存在着早期的血栓形成和远期的再狭窄等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人工血管缺乏完整的内皮层。将内皮细胞直接种植到人工血管上来达到快速的内皮化可以减少再狭窄,但体内应用的效果并不理想。人们开始研究利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内皮细胞的特异性促分裂作用来实现人工血管的快速内皮化。目的观察携带VEGF基因的腺病毒涂布到涤纶人工血管上后是否可以成功转染内皮细胞,及转染的VEGF基因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内容和方法1.携带含VEGF165腺病毒的人工血管的制备;2.携带VEGF165腺病毒人工血管对内皮细胞分泌t-PA蛋白的影响;3.携带VEGF165腺病毒人工血管对内皮细胞分泌PAI-1蛋白的影响;4.携带VEGF165腺病毒人工血管对内皮细胞分泌NO的影响。结果1.选取最适转染MOI为200,观察到用浸泡法携带的腺病毒在人工血管上缓慢释放的过程;2.携带VEGF165腺病毒人工血管促进内皮细胞分泌t-PA蛋白,而添加了PTK787组则显著抑制蛋白分泌,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3.携带VEGF165腺病毒人工血管对内皮细胞分泌PAI-1无显著影响,在第一、三、五、七天与空白组和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4.携带VEGF165腺病毒人工血管促进内皮细胞分泌NO,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证实了涤纶人工血管携带含VEGF基因腺病毒可以转染内皮细胞并对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产生影响。

论文目录

  •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实验材料】
  • 【实验试剂】
  • 【器械与仪器】
  • 实验一 携带含VEGF165腺病毒的人工血管的制备
  • 【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实验二 携带VEGF165腺病毒人工血管促进内皮细胞分泌t-PA蛋白
  • 【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实验三 携带VEGF165腺病毒人工血管对内皮细胞分泌PAI-1蛋白的影响
  • 【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实验四 携带VEGF165腺病毒人工血管对内皮细胞分泌NO的影响
  • 【试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下一步的实验计划】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小口径人工血管[J]. 张江科技评论 2020(01)
    • [2].即穿型人工血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现状[J]. 临床医学工程 2019(S1)
    • [3].新型即穿式人工血管在透析通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中国血液净化 2020(04)
    • [4].早期穿刺人工血管在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中的临床应用[J]. 实用医学杂志 2018(15)
    • [5].日本研制出世界上最细的人工血管[J]. 世界知识 2015(22)
    • [6].内瘘术后人工血管取出术护理配合[J]. 医疗装备 2015(05)
    • [7].最细人工血管有望问世[J]. 晚晴 2016(01)
    • [8].人工血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J]. 产业用纺织品 2019(03)
    • [9].人工血管研究现状与应用优势[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8(30)
    • [10].人工血管外露病人的护理[J]. 全科护理 2016(20)
    • [11].小口径人工血管材料应用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 2014(21)
    • [12].高压球囊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初步体会[J]. 中国血液净化 2015(01)
    • [13].上海大学研发三层人工血管取得重要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15(02)
    • [14].小口径人工血管及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3(06)
    • [15].科学家利用3D打印技术成功制造出人工血管[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4(04)
    • [16].高位肠-腔人工血管架桥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再出血48例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12(25)
    • [17].上肢袢形人工血管动静脉瘘通畅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 大众科技 2019(11)
    • [18].即穿型人工血管隧道皮肤缺血坏死2例[J].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02)
    • [19].即穿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初步应用[J]. 中国血液净化 2019(09)
    • [20].最细的人工血管[J].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5(06)
    • [21].南开/伦敦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可降解”人工血管能“再生”血管组织[J]. 化工新型材料 2018(10)
    • [22].胸壁与上肢人工血管透析通路的通畅率及影响因素比较[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6(04)
    • [23].人工血管“再生”血管组织[J]. 人人健康 2018(15)
    • [24].腹主动脉-人工血管吻合口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腔内治疗1例报告[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2(06)
    • [25].聚氨酯人工血管的研究进展[J]. 功能材料 2012(S1)
    • [26].人工血管组织再生的细胞来源[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9(09)
    • [27].静电纺丝法制备小口径胶原-聚乳酸人工血管[J]. 复合材料学报 2017(11)
    • [28].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在治疗人工血管感染的应用[J].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5(Z1)
    • [29].胸壁人工血管透析通路的中期疗效报道[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5(09)
    • [30].人工血管内皮化与基因[J]. 青海医学院学报 2011(04)

    标签:;  ;  ;  ;  

    人工血管携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