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反思、怀疑和颠覆是解构主义的主要精神。唐纳德·巴塞尔姆的后现代小说充斥着不确定性、片段性、反经典性等解构主义特点,通过对传统叙事模式的颠覆、语言结构的创新折射出时代独特的审美认知。然而,这样的写作手法在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暴露出后现代小说在创作上的局限性:不确定性的大量运用呈现出庸俗化的趋势,否定了人们追求意义的天性;片段性造成的泛文本倾向使小说沦为各种艺术文类的“大拼盘”,渐渐失去其传统疆域;追求反传统、反经典的后现代小说致力于打破典型叙述,却又不幸走入讽刺闹剧式的固定模式;无主体、无深度的做法使后现AI写作作在创造新文本的同时又不断将自身消解和摈弃,惊人的“新陈代谢”速度导致其留下的优秀作品难以与前代相比,难逃“破有余、立不足”的诟病;无法表现性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语言的贬值和读者与作者间沟通的断裂。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美国后现代小说的互文性文本策略浅论[J]. 文教资料 2017(04)
- [2].浅析类后现代小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 同行 2016(06)
- [3].美国的后现代小说探讨——以雷蒙·费德曼的创作理论为例[J]. 外国语文 2010(04)
- [4].美国后现代小说的新模式与新话语[J]. 学理论 2011(10)
- [5].俄罗斯后现代小说翻译研究——以“混杂—引文”诗学特征为例[J]. 外语教学 2011(03)
- [6].美国后现代小说的心理叙述的策略解析[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1(05)
- [7].解析后现代小说《走到那里》的不确定性因素[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09)
- [8].重塑经典——评后现代小说《时时刻刻》的互文性[J]. 电影文学 2008(01)
- [9].试论后现代小说的元小说技巧[J]. 名作欣赏 2009(08)
- [10].认识论视阈下美国后现代小说中的“自我-社会”关系(英文)[J]. 外国文学研究 2009(03)
- [11].试论后现代小说中“自我意识”凸显的认识论根源[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
- [12].英国后现代小说的时间艺术[J]. 国外文学 2008(01)
- [13].美国后现代小说的新模式与新话语[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02)
- [14].对“中国后现代小说”的辨析[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5)
- [15].用语言和文本创造世界的思想动因——论当代哲学思潮对后现代小说语言实验的影响[J]. 芒种 2014(11)
- [16].一部理论性虚构作品:后现代小说《客迈拉》[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17].文化形态上的认同与借鉴——纳博科夫文学观与我国后现代小说的精神缠绕[J]. 文艺评论 2014(11)
- [18].浅析《迷宫》中后现代小说叙述的危机[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11)
- [19].恰克·帕拉尼克后现代小说中的大众文化元素探微[J]. 北方文学 2017(33)
- [20].“后现代小说”视野中的《黄书包》——论作品中的“元小说”因素[J]. 飞天 2009(16)
- [21].疑难棋局形成的文化陷阱——从《微暗的火》看后现代小说的开放性[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05)
- [22].侦探新悬念:纽约三部曲[J]. 英语沙龙(实战版) 2013(05)
- [23].从《哈扎尔辞典》看后现代小说的写作模式[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06)
- [24].理事介绍 林元富[J]. 外国文学研究 2009(06)
- [25].消解与颠覆——西方后现代小说的文学特征与审美视角[J]. 枣庄学院学报 2008(06)
- [26].从威廉·加斯《在中西部地区的深处》看美国后现代小说的元小说书写[J]. 青年文学家 2013(22)
- [27].飘洒在风中的沙子[J].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08(01)
- [28].《法国中尉的女人》后现代叙述特点[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2(06)
- [29].鹦鹉、梅杜萨之筏与画像师的画——朱利安·巴恩斯的后现代小说艺术[J]. 外国文学 2009(04)
- [30].论贝克特三部曲之二《马龙之死》的元小说性[J]. 唐山文学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