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续耕作生态村社设计原理及其案例研究

永续耕作生态村社设计原理及其案例研究

论文摘要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人类对未来发展模式的共识。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国家兴起的生态村社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在解决城市扩张、生态恶化、资源枯竭、社会矛盾等诸多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永续耕作理念因其普遍性和可操作性成为指导生态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原则。永续耕作生态村社是在生态整体论的基础上一种同时关注人类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它着眼于社区永续农业的基础性作用,吸收了传统社区的协作以及社会、文化和资源的可持续,注重融合自然技术与现代生态技术,通过采用环境设计、社会技术和自然能源技术的整合设计来创造舒适、有吸引力的、生态可持续的社区。论文运用建筑规划学、生态学和社会学等理论进行跨学科研究,突破以往设计理论纯学术研究的局限性;结合现实需求,对永续耕作生态村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价值和意义进行研究。通过比较研究国外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永续耕作生态村社实例,借鉴其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论文首先阐述了生态村社的历史发展和研究现状;以系统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生态村社的全系统设计和基本特征;结合对永续耕作设计原理的发展、内涵、伦理原则、设计原则和具体方法的详细阐述总结得到永续耕作耕作生态村社的特征。通过相关学科理论和实例的综合分析对永续耕作生态村社的尺度问题、资源系统、环境系统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其资源环境系统中的自我调节方式;在对其平等共享的社区建设的研究中,分析了其土地利用、规模控制、公共空间、资源共享和生态教育等方面的特点。最后通过典型的永续耕作生态村社的案例分析,基于我国新农村发展的现实状况,得到几点启示,指导我国的农村建设。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课题的提出
  • 1.2 生态村社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的研究范围,方法和意义
  • 1.3.1 课题的研究范围
  • 1.3.2 课题的研究方法
  • 1.3.3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4 课题研究所涉及的理论
  • 1.4.1 人地关系理论
  • 1.4.2 系统生态学
  • 1.4.3 环境伦理学与生态整体论
  • 1.4.4 社会学
  • 1.5 课题研究的框架
  • 2 永续耕作生态村社的设计原理及特征
  • 2.1 生态村社的基本特征和设计原理
  • 2.1.1 生态村社的定义
  • 2.1.2 生态村社的基本特征
  • 2.1.3 生态村社的全系统设计
  • 2.2 永续耕作(Permaculture)设计原理
  • 2.2.1 永续耕作的发展历史及内涵
  • 2.2.2 永续耕作的伦理原则
  • 2.2.3 永续耕作的设计原则
  • 2.2.4 永续耕作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
  • 2.2.5 永续耕作——深度绿色的典范
  • 2.3 永续耕作生态村社的特征
  • 2.4 永续耕作与可持续发展的辨析
  • 3 CARE FOR EARTH——生态村社资源,环境的可持续设计
  • 3.1 生态尺度问题
  • 3.1.1 生态学中的尺度问题
  • 3.1.2 永续耕作生态村的生态尺度
  • 3.1.3 生态足迹模型
  • 3.2 资源系统
  • 3.2.1 可持续的农业系统
  • 3.2.2 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 3.2.3 节能与再生设计
  • 3.3 环境系统
  • 3.3.1 生态村社与环境的关系
  • 3.3.2 建筑环境设计
  • 3.3.3 永续耕作的环境特征
  • 3.4 本章小结
  • 4 CARE FOR PEOPLE AND FIRE SHARE——平等共享的永续社区
  • 4.1 土地的混合利用
  • 4.1.1 土地混合利用的内涵
  • 4.1.2 土地混合利用的原则
  • 4.1.3 土地混合利用的生态村形态
  • 4.2 控制规模
  • 4.2.1 邻里型社区
  • 4.2.2 步行与社区半径
  • 4.3 公共空间设计
  • 4.3.1 公屋设计
  • 4.3.2 道路设计
  • 4.3.3 农场设计
  • 4.4 社区共享
  • 4.4.1 “公平”的生态位
  • 4.4.2 共享的生活模式
  • 4.5 生态教育
  • 4.5.1 公众参与设计与建设
  • 4.5.2 永续耕作设计的普及
  • 4.6 本章小结
  • 5 永续耕作生态村社的案例分析
  • 5.1 澳洲永续耕作生态村社案例——Crystal waters permaculture eco-village
  • 5.2 北美永续耕作生态村社案例——美国Earthaven eco-village
  • 5.3 案例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永续耕作生态村社对中国的启示
  • 6.1 促进城乡互动,推进生态村建设
  • 6.1.1 加强土地规划与管理
  • 6.1.2 功能混合与区域协调
  • 6.1.3 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 6.1.4 景观农业与生态旅游
  • 6.2 加强生态教育,创建生态文明
  • 6.2.1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 6.2.2 建立学习型农村
  • 6.2.3 培养新型农民
  • 6.3 本章小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探究生态村发展问题及应对方案——以钟山县龙岩生态村为例[J]. 山西农经 2019(22)
    • [2].生态村建设中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研究——以互动模型为视角[J]. 农村实用技术 2020(01)
    • [3].生态村作为可持续教育的校园——兼论学院式教育的潜课程[J]. 世界教育信息 2020(06)
    • [4].实现乡村振兴:中国生态村联盟筹委会成立[J]. 办公自动化 2017(24)
    • [5].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理性思考[J]. 南海学刊 2018(01)
    • [6].德国生态村可持续实践发展趋势(三)[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8(09)
    • [7].德国生态村可持续实践发展趋势(二)[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8(08)
    • [8].德国生态村可持续实践发展趋势(四)[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8(10)
    • [9].我国生态村概念及建设模式演进研究[J]. 建筑节能 2017(04)
    • [10].奉贤区:“生态村组、和美宅基”[J]. 城乡建设 2017(17)
    • [11].国外生态村的构建以及构建思维的分析[J]. 林业勘查设计 2017(03)
    • [12].淄博市非烟生态村建设情况研究[J]. 统计与管理 2015(11)
    • [13].美国城市生态村可持续性解析——以洛杉矶生态村为例[J]. 规划师 2016(09)
    • [14].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J]. 新东方 2014(06)
    • [15].探寻“生态村”[J]. 新农业 2015(12)
    • [16].诗城遍开生态“特色、精品花”[J]. 绿色视野 2017(04)
    • [17].心安之所是归处:探访西班牙生态村[J]. 文明 2017(04)
    • [18].海南半数自然村年底将建成文明生态村[J].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0(39)
    • [19].德国弗莱堡市沃班生态村居民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贡献[J]. 人类居住 2014(01)
    • [20].国外生态村生态理念实践及启示[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21].我国环境立法对生态村建设的保障及其不足[J]. 兰州学刊 2019(01)
    • [22].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思考[J]. 中外企业家 2017(28)
    • [23].国外生态村的构建以及构建思维的分析[J]. 林业科技情报 2017(04)
    • [24].德国生态村可持续实践发展趋势(一)[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8(07)
    • [25].日本生态村建设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借鉴与思考[J]. 度假旅游 2018(10)
    • [26].基于朴门永续设计的生态村建设案例研究与启示[J]. 世界农业 2018(11)
    • [27].海南乡村民宿对乡村社区营造的影响研究——以海口市博学生态村花梨之家民宿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17)
    • [28].农民需求驱动的非烟生态村选择标准研究[J]. 河北企业 2015(11)
    • [29].花垣县蚩尤村生态农业开发型生态村模式探析[J]. 商 2015(37)
    • [30].椰岛竞开文明花——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创建调查[J]. 时事报告 2013(03)

    标签:;  ;  ;  ;  

    永续耕作生态村社设计原理及其案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