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凹陷含油气系统研究

贝尔凹陷含油气系统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利用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层序地层学、地球化学等理论,结合区域地质概况及构造演化过程,对贝尔凹陷地层层序、沉积特征、生储盖等条件进行分析,认为南屯组为主要生油层段,其次为布达特群,主要生油区为贝西洼槽。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及布达特群为含油气层。大一段、南一段和伊敏组为主要盖层。其成藏主控因素有(1)源岩控制着油藏的分布。本区主要的生油区为贝西洼槽,围绕它形成四个含油气区块。(2)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控制着油藏的形成。(3)浊积扇、扇三角洲、冲积扇是油气成藏的有利环境。它们多处于深洼中或其边缘,砂体直接与烃源岩接触,有利油气运移和富集,是主要的储油气相带。(4)有效圈闭的形成发育控制成藏。贝尔凹陷发育构造、地层、岩性、复合等多种圈闭,且多早于主要成油期形成。(5)断层的形成和发育是最重要的控制因素。贝尔凹陷内断层比较发育,分析认为,断层的封闭与否、走向,断距大小及其与储盖层厚度的关系是该区断层控制圈闭形成与油气聚集的主要因素。含油气系统划分:结合分割槽理论及油源对比结果,并按照如下划分原则:(1)以聚油单元为核心,运移通道为主线,以供源区为边界进行含油气系统划分。(2)在断层十分发育的复式油气聚集区,烃源岩分布于下伏层系,油气主要富集于其上不同层系,很难在纵向上将其截然分开。一般,可笼统地将某一运聚单元作为一个系统。该区含油气系统划分结果:贝尔凹陷以贝西洼槽为油源区,苏德尔特、霍多莫尔、呼和诺仁和贝西斜坡为油气聚集区为一含油气系统。并将其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含油气子系统:苏德尔特、霍多莫尔、呼和诺仁和贝西斜坡含油气子系统。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前言
  • 第1章 研究区区域地质特征
  • 1.1 地层发育特征
  • 1.2 研究区沉积特征
  • 1.3 研究区构造特征及演化
  • 1.3.1 区域构造特征
  • 1.3.2 区域构造演化
  • 第2章 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特征
  • 2.1 层序地层特征
  • 2.1.1 层序界面的界面特征及识别标志
  • 2.1.2 区域性不整合与一、二级层序
  • 2.1.3 三级层序的界面和结构特征
  • 2.1.4 层序厚度和沉降中心分布
  • 2.2 沉积相特征
  • 2.2.1 沉积相类型及识别标志
  • 2.2.2 沉积相特征
  • 2.3 剖面相分析
  • 2.4 各层序形成期沉积体系配置
  • 2.4.1 SQt(铜钵庙)层序形成期沉积体系配置
  • 2.4.2 SQn1和SQn2沉积期的沉积体系配置
  • 2.4.3 SQd1至SQd2层序沉积体系配置和演化
  • 第3章 油气成藏条件
  • 3.1 生油岩条件
  • 3.1.1 生油岩形成的地质背景
  • 3.1.2 生油岩发育特征
  • 3.1.3 生油岩有机母质丰度(TOC)发育特征
  • 3.1.4 有机质类型
  • 3.1.5 有机质成熟度
  • 3.2 储集条件
  • 3.2.1 储层岩石类型
  • 3.2.2 储层孔渗性
  • 3.2.3 储集空间类型
  • 3.3 盖层条件
  • 3.3.1 盖层宏观发育特征
  • 3.3.2 盖层微观发育特征
  • 第4章 含油气系统划分
  • 4.1 含油气系统概述
  • 4.1.1 含油气系统的内涵
  • 4.1.2 贝尔凹陷油气成藏期次
  • 4.2 含油气系统划分及评价
  • 4.3 苏德尔特含油气系统
  • 4.3.1 储层厚度平面分布
  • 4.3.2 孔隙度平面分布
  • 4.3.3 布达特群裂缝
  • 4.3.4 储集空间类型及储集性能
  • 4.3.5 储层综合评价
  • 4.3.6 油藏特征
  • 4.4 呼和诺仁含油气系统
  • 4.4.1 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
  • 4.4.2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 4.4.3 储层综合评价
  • 4.4.4 油藏特征
  • 4.5 霍多莫尔含油气系统
  • 4.5.1 储层物性
  • 4.5.2 油藏特征
  • 4.6 贝西斜坡含油气子系统
  • 4.6.1 储层岩石学特征
  • 4.6.2 物性分析
  • 4.6.3 成藏模式
  • 4.6.4 有利圈闭评价及优选
  • 4.7 贝尔凹陷成藏主控因素
  • 4.7.1 源岩的形成和发育控制着成藏
  • 4.7.2 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控制成藏
  • 4.7.3 浊积扇、扇三角洲、冲积扇是油气成藏的有利环境
  • 4.7.4 有效圈闭的形成发育控制成藏
  • 4.7.5 断层的形成发育控制成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南屯组储层特征[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4(06)
    • [2].呼和湖南屯组煤系源岩地化特征及油源对比[J]. 西部探矿工程 2014(01)
    • [3].呼和湖凹陷南部南屯组高分辨层序与聚煤规律[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3(04)
    • [4].贝尔凹陷霍12区块南屯组一段沉积体系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J]. 价值工程 2012(11)
    • [5].塔南凹陷南屯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14)
    • [6].乌南次凹南屯组高精度层序划分及地质意义[J].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9(04)
    • [7].海拉尔盆地巴彦呼舒凹陷南屯组沉积相特征研究[J]. 中国锰业 2019(01)
    • [8].塔南凹陷铜钵庙组与南屯组储层敏感性分析[J]. 特种油气藏 2010(03)
    • [9].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地区南屯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特征[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9(04)
    • [10].乌尔逊凹陷乌南次凹南屯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1(03)
    • [11].乌尔逊凹陷乌南次凹南屯组一段油气成藏地质条件[J]. 西部探矿工程 2013(09)
    • [12].塔南凹陷东部构造带南屯组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对油气分布的影响[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02)
    • [13].贝尔凹陷贝中次凹南屯组一段储层特征研究[J]. 地质科学 2011(02)
    • [14].南贝尔凹陷东次凹北洼槽南屯组一段储层特征[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18)
    • [15].海拉尔盆地贝中次凹南屯组一段储层特征分析及评价[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0(06)
    • [16].呼和湖凹陷南屯组二段煤系层序特征及其聚煤规律研究[J]. 沉积学报 2011(02)
    • [17].贝尔凹陷与塔南凹陷下白垩统铜钵庙组—南屯组油气储层特征及孔隙度控制作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0(06)
    • [18].乌尔逊油田南屯组南一段沉积微相研究[J]. 采油工程 2014(01)
    • [19].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南屯组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J]. 沉积学报 2010(02)
    • [20].乌尔逊凹陷乌南次洼南屯组沉积特征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20)
    • [21].巴彦呼舒凹陷南屯组沉积特征及有利相带分析[J].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8(06)
    • [22].乌尔逊凹陷乌南次凹南屯组二段储层特征研究[J].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3(06)
    • [23].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南屯组油气成藏期次分析[J]. 西部探矿工程 2019(08)
    • [24].乌尔逊凹陷南屯组次生孔隙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J]. 价值工程 2012(19)
    • [25].海拉尔油田南屯组含泥砂岩储层岩石力学特征研究[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2(05)
    • [26].海拉尔盆地贝中次凹南屯组成岩作用及优质储层主控因素[J]. 世界地质 2019(03)
    • [27].乌尔逊凹陷三级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相带展布规律——以乌北次洼南屯组为例[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23)
    • [28].海拉尔盆地乌东斜坡带南屯组烃源岩评价[J]. 西部探矿工程 2011(01)
    • [29].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301区块南屯组沉积微相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05)
    • [30].内蒙古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32井南屯组地层及孢粉组合[J]. 地质通报 2019(06)

    标签:;  ;  ;  ;  

    贝尔凹陷含油气系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