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覆膜旱作稻田土壤肥力及水稻营养特性研究

连续覆膜旱作稻田土壤肥力及水稻营养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为了评价连续覆膜旱作对稻田土壤肥力及水稻营养特性的影响,从2001年起在浙江省兰溪市墩头镇(盆地地区)和海宁市丁桥镇(平原地区)2点进行水稻覆膜旱作长期定位试验。墩头点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设:(1)覆膜旱作,不施氮;(2)覆膜旱作,施纯氮45 kg·hm-2;(3)覆膜旱作,施纯氮90 kg·hm-2;(4)覆膜旱作,施纯氮135 kg·hm-2;(5)覆膜旱作,施纯氮180 kg·hm-2;(6)裸地旱作,施纯氮135 kg·hm-2;(7)常规水作,施纯氮135 kg·hm-2。裂区设秸秆还田和不还田,重复3次。丁桥点试验也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覆膜旱作条件下不同氮肥处理:(1)不施氮;(2)施纯氮45 kg·hm-2;(3)施纯氮90 kg·hm-2;(4)施纯氮135 kg·hm-2;(5)施纯氮180 kg·hm-2,裂区设秸秆还田和不还田,另外设常规水作(施纯氮135 kg·hm-2)和裸地旱作(施纯氮135 kg·hm-2)为对照,重复3次。采用常规分析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连续6年覆膜旱作稻田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性质的变化规律及水稻营养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连续覆膜旱作改变了稻田土壤团粒结构和pH值。与水作相比,覆膜旱作有利于土壤微团粒结构(小于5 mm)的形成,土壤pH值有升高趋势。与裸地旱作相比,覆膜旱作降低了大于5 mm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了2-5 mm土壤团粒结构,土壤pH值有降低趋势。2.连续覆膜旱作对稻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有明显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墩头点,覆膜旱作6年后土壤有机质比试验前降低了36.7%,丁桥点降低了51.4%。不同生育期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不同。与水作相比,墩头点,覆膜旱作稻田在全生育期(播前、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分别降低了5.3%-14.8%和13.2%-20.8%,土壤有效磷增加了5.1%-21.6%,有效硅增加了2.5%-9.1%;与裸地旱作相比,覆膜旱作使全生育期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了2.4%-11.1%,有效磷降低了7.0%-12.7%,速效钾降低了1.6%-25.9%,有效硅差别不大。丁桥点,与水作相比,覆膜旱作使全生育期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降低了8.7%-25.1%,有效磷显著增加了23.4%-114.4%,速效钾含量在各生育期变化不一致,而有效硅在灌浆期和成熟期显著降低了11.7%和7.6%。与裸地旱作相比,在播前和拔节期覆膜旱作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低于裸地旱作,有效磷在全生育期降低了13.7%-47.3%,速效钾含量降低了5.0%-22.4%,有效硅显著降低了1.9%-7.6%。施氮肥对覆膜旱作稻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有一定影响,墩头点,施纯氮135 kg·hm-2和180 kg·hm-2处理分别比不施氮肥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了11.8%和11.3%,在施纯氮45 kg·hm-2、90 kg·hm-2、135 kg·hm-2和180 kg·hm-2条件下碱解氮含量分别比不施氮肥显著增加了7.7%-22.5%,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了6.6%-45.1%,速效钾含量差别不大。丁桥点,与不施氮肥相比,施氮肥对土壤有机质影响不大,随氮肥用量的增加,碱解氮含量逐渐增高,增加幅度为12.2%-29.2%,而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了27.1%-59.8%和6.3%-19.6%。3.覆膜旱作对稻田土壤全量及有效Fe、Mn、Cu、Zn含量有一定影响。从全量来看,与水作相比,覆膜旱作对稻田土壤全量Fe、Mn、Cu、Zn含量影响不大;与裸地旱作相比,覆膜旱作使2005年成熟期和2006年拔节期土壤全Fe含量显著增加了11.8%和7.7%,使2005年成熟期土壤全Mn含量增加了17.4%,但对全量Cu、Zn含量影响不大。从有效含量来看,与水作相比,覆膜旱作使全生育期土壤有效Fe、Mn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1.4%-15.1%和10.8%-33.5%,使有效Cu含量增加了1.6%-15.0%,而有效Zn含量在各生育期及年际间变化不一致。与裸地旱作相比,覆膜旱作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Fe、Mn、Cu的含量,有效Zn含量在年际间变化不一致。4.覆膜旱作对稻田土壤酶活性有一定影响。与水作相比,覆膜旱作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大,使2006年灌浆期和成熟期脲酶活性显著增加了28.7%和45.6%,整个生育期蔗糖酶活性增加了14.2%-372.7%,使2005年成熟期、2006年灌浆期和成熟期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了60.0%、43.8%和51.1%;与裸地旱作相比,覆膜旱作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影响不大,脲酶活性降低了14.1%-45.6%,蔗糖酶活性在2006年拔节和灌浆期显著增加了95.3%和57.7%,碱性磷酸酶活性在2005年成熟期、2006年灌浆期、成熟期分别增加了26.3%、31.3%和17.5%。与不施氮肥相比,施氮肥显著提高了覆膜旱作水稻成熟期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其中,以施纯氮135 kg·hm-2处理各种酶活性最高。5.覆膜旱作明显影响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与水作相比,在播前和成熟期,覆膜旱作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碳,降低幅度为12.2%和8.2%;微生物量氮在播前有所降低,但在拔节和灌浆期显著增加,增加幅度为45.0%和35.4%;微生物量磷在全生育期显著增加了8.7%-186.8%;与裸地旱作相比,覆膜旱作有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趋势。施氮肥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以施纯氮135 kg·hm-2处理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最高,分别为243.2 mg·kg-1、37.5 mg·kg-1和15.0 mg·kg-1。6.由于覆膜旱作改变了土壤的生态环境,从而影响了土壤细菌的多样性。群落水平生理剖面(CLPP)分析表明,平均孔的颜色变化(AWCD)值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S型曲线变化;与水作相比,在拔节期和灌浆期,覆膜旱作处理AWCD值在72 h培养后均显著高于水作(P<0.05*),细菌碳源利用的主成分分析表明,两个生育时期,覆膜旱作和水作处理在主成分1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且覆膜旱作处理后Shannon丰富度和均匀度均显著高于水作处理(P<0.05*),表明覆膜旱作较水作处理有更加多样的可培养的土壤细菌。与裸地旱作处理相比,拔节期,AWCD值在培养72 h后覆膜旱作显著高于裸地旱作,而且在主成分1上有显著差异,Shannon丰富度和均匀度均显著高于裸地旱作;灌浆期,两处理间各指标差别不显著,说明覆膜旱作和裸地旱作在拔节期可培养的细菌多样性差别较大,后期差别较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表明,与水作和裸地旱作相比,覆膜旱作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微生物区系基因总条带数;DGGE指纹图谱的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覆膜旱作与水作处理聚类距离较远,而与裸地旱作处理距离较近。因此,与水作相比,覆膜旱作有利于稻田总的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形成,与裸地旱作相比,两个处理间稻田土壤总的细菌群落多样性相似。7.由于连续覆膜旱作降低了稻田土壤肥力,可以通过秸秆还田等措施维持其地力。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稻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墩头点分别增加了5.0%、9.9%、12.3%、61.5%,其中,覆膜旱作条件下施纯氮135 kg·hm-2配合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与水作不还田相比差别不大,但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水作不还田显著提高了33.9%和48.6%;丁桥点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5.4%、15.3%、17.8%、12.9%,其中,覆膜旱作条件下施纯氮135 kg·hm-2配合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与水作不还田相比差别不大,但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水作不还田显著提高了44.1%和14.5%;秸秆还田也显著增加了成熟期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2005年分别增加了12.3%、35.3%、24.1%、25.0%,2006年分别增加了11.8%、28.3%、11.6%、50.0%,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也有不同程度提高。8.由于连续覆膜旱作明显改变了稻田土壤肥力,从而影响了水稻产量及植株对养分的吸收。连续7年覆膜旱作水稻产量结果表明,从2001年开始,水稻产量先增加后降低,以2003年产量最高,2004年开始下滑,到2007年又略有回升。以2006年为例,与水作相比,覆膜旱作使水稻穗粒数和结实率分别降低了6.6%和2.5%,因此,水稻产量比水作处理降低了5.0%。覆膜旱作使水稻成熟期地上部氮含量提高了6.O%,磷含量降低了9.6%,而钾含量差别不大;与裸地旱作相比,由于覆膜旱作主要提高了水稻有效穗和穗粒数,使得产量较裸地旱作显著增加了6.1%。覆膜旱作使水稻成熟期地上部氮、磷、钾含量比裸地旱作分别增加了24.8%、18.3%和4.3%;与不施氮肥相比,施氮肥显著增加了成熟期水稻地上部氮、磷、钾含量,均以施纯氮180 kg·hm-2处理最高,分别为1.286 g·株-1、0.227 g·株-1、1.810 g·株-1;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水稻地上部氮、磷、钾总量逐渐增加,但是施纯氮135 kg·hm-2和180 kg·hm-2处理间差别不显著;施氮肥也显著增加了覆膜旱作稻平均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增加了水稻产量,其中以施纯氮135 kg·hm-2处理配合秸秆还田水稻产量最高,为7104 kg·hm-2;水稻产量(Y)与氮肥用量(X)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拟合为一元二次抛物线方程,秸秆还田处理条件下方程为:(?)=5390.2+20.216 X-0.0613 X2(R2=0.9869*),不还田条件下方程为:(?)=5212.2+15.287 X-0.0306 X2(R2=0.9869*)。施氮肥也增加了水稻氮收获指数、氮肥表观利用率,而氮肥农学利用率显著下降,其中,以施纯氮135 kg·hm-2处理配合秸秆还田氮收获指数、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氮肥农学利用率相对较高,分别为0.626、49.6%、12.6 kggrain·kg-1。秸秆还田有利于覆膜旱作稻地上部养分含量、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全面提高。9.覆膜旱作明显影响了水稻地上部微量元素Fe、Mn、Cu、Zn含量。与水作相比,覆膜旱作降低了水稻茎、穗轴、壳、糙米及地上部总铁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9.1%、29.1%、46.2%、25.0%和9.5%,达到显著水平;覆膜旱作使茎、壳、糙米及地上部总锰含量显著降低了6.5%、74.2%、32.9%和10.3%,使茎中铜含量和地上部总铜含量增加了100.1%和15.0%,使穗轴和糙米中铜含量降低了25.8%和20.8%,使壳和糙米中锌含量降低了59.5%和7.9%,但地上部总锌含量差别不大。与裸地旱作相比,覆膜旱作对水稻不同器官Fe、Mn、Cu、Zn含量影响不同,但是显著提高了水稻地上部Fe、Mn、Cu、Zn总吸收量,提高幅度分别为28.0%、35.0%、35.2%和15.8%,而糙米中铁、锰、铜、锌含量差别不大。综上所述,连续覆膜旱作会导致土壤肥力降低,生产上可以通过合理施肥,如施用氮肥、钾肥以及稻草秸秆还田等措施培肥土壤,以保持该生态系统的健康持续发展。此外,覆膜旱作稻也应注意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以保证水稻能够正常生长并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良好的品质。

论文目录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水稻需水特点及对生态环境的要求
  • 1.2 覆膜旱作对稻田生态环境的影响
  • 1.2.1 覆膜旱作对稻田相对湿度和气温的影响
  • 1.2.2 覆膜旱作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 1.2.3 覆膜旱作对稻田土壤水分的影响
  • 1.2.4 覆膜旱作对稻田温室气体的影响
  • 1.2.5 覆膜旱作对稻田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 1.2.6 覆膜旱作对水稻病、虫、草害的影响
  • 1.3 覆膜旱作对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
  • 1.4 覆膜旱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1.5 覆膜旱作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营养特性的影响
  • 1.5.1 覆膜旱作对水稻地上部分及根系生长的影响
  • 1.5.2 覆膜旱作对水稻灌浆特性的影响
  • 1.5.3 覆膜旱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1.5.4 覆膜旱作对水稻营养特性的影响
  • 1.6 覆膜旱作对水稻水分利用的影响
  • 1.7 覆盖旱作对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
  • 1.8 覆膜旱作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 1.9 存在问题
  • 2 连续覆膜旱作对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试验地点和供试土壤
  • 2.1.2 试验设计
  • 2.1.3 测定项目
  • 2.1.4 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覆膜旱作对稻田土壤团粒结构的影响
  • 2.2.2 覆膜旱作对稻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2.2.2.1 土壤pH值
  • 2.2.2.2 土壤有机质
  • 2.2.2.2.1 土壤有机质年际变化
  • 2.2.2.2.2 土壤有机质生育期变化
  • 2.2.2.3 土壤碱解氮
  • 2.2.2.4 土壤有效磷
  • 2.2.2.5 土壤速效钾
  • 2.2.2.6 土壤有效硅
  • 2.2.3 施氮量和秸秆还田对成熟期覆膜旱作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
  • 2.2.3.1 有机质和碱解氮
  • 2.2.3.2 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
  • 2.2.3.3 土壤有效硅
  • 2.3 讨论与结论
  • 3 覆膜旱作对稻田土壤Fe、Mn、Cu、Zn的影响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试验设计
  • 3.1.2 取样及样品处理
  • 3.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3.1.4 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覆膜旱作对稻田土壤全量Fe、Mn、Cu、Zn的影响
  • 3.2.1.1 土壤全Fe含量
  • 3.2.1.2 土壤全Mn含量
  • 3.2.1.3 土壤全Cu含量
  • 3.2.1.4 土壤全Zn含量
  • 3.2.2 覆膜旱作对稻田土壤有效Fe、Mn、Cu、Zn的影响
  • 3.2.2.1 土壤有效Fe含量
  • 3.2.2.2 土壤有效Mn含量
  • 3.2.2.3 土壤有效Cu含量
  • 3.2.2.4 土壤有效Zn含量
  • 3.3 讨论与结论
  • 4 覆膜旱作对稻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设计
  • 4.1.2 土样采集
  • 4.1.3 酶活性的测定
  • 4.1.4 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覆膜旱作对土壤酶活性影响
  • 4.2.1.1 过氧化氢酶活性
  • 4.2.1.2 脲酶活性
  • 4.2.1.3 蔗糖酶活性
  • 4.2.1.4 碱性磷酸酶活性
  • 4.2.2 不同施氮量和秸秆还田对覆膜旱作稻田土壤酶活性影响
  • 4.2.2.1 过氧化氢酶活性
  • 4.2.2.2 脲酶活性
  • 4.2.2.3 蔗糖酶活性
  • 4.2.2.4 碱性磷酸酶活性
  • 4.3 讨论和结论
  • 5 覆膜旱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C、N、P的影响
  • 5.1 材料和方法
  • 5.1.1 试验设计
  • 5.1.2 取样
  • 5.1.3 测定方法
  • 5.1.4 统计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覆膜旱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 5.2.1.1 土壤微生物量碳
  • 5.2.1.2 土壤微生物量氮
  • 5.2.1.3 土壤微生物量磷
  • 5.2.2 不同施氮量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 5.3 讨论和结论
  • 6 覆膜旱作对稻田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 6.1 材料和方法
  • 6.1.1 试验设计
  • 6.1.2 土样采集
  • 6.1.3 测定内容和方法
  • 6.1.3.1 CLPP分析
  • 6.1.3.2 PCR-DGGE分析
  • 6.1.3.2.1 DNA提取
  • 6.1.3.2.2 PCR扩增
  • 6.1.3.2.3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 6.1.3.2.4 染色及成像
  • 6.1.4 数据分析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覆膜旱作、水作、裸地旱作对土壤细菌群落生理剖面(CLPP)的影响
  • 6.2.1.1 细菌生理代谢剖面AWCD值的变化
  • 6.2.1.2 细菌碳源利用多样性的主成分分析
  • 6.2.1.3 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变化
  • 6.2.2 不同处理下土壤细菌DGGE指纹图谱分析
  • 6.2.2.1 土壤总DNA提取和16S rDNA片断的扩增
  • 6.2.2.2 土壤总DNA的DGGE指纹图谱分析
  • 6.3 讨论与结论
  • 7 覆膜旱作稻氮、磷、钾养分利用特性
  • 7.1 材料和方法
  • 7.1.1 试验设计
  • 7.1.2 取样及测定
  • 7.1.3 统计分析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连续覆膜旱作及秸秆还田水稻产量的年际变化
  • 7.2.2 覆膜旱作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7.2.3 覆膜旱作对水稻氮、磷、钾营养利用特性的影响
  • 7.2.3.1 水稻植株氮含量及氮素阶段吸收量
  • 7.2.3.2 水稻氮含量在各器官中分配比例
  • 7.2.3.3 水稻植株磷含量及磷素阶段吸收量
  • 7.2.3.4 水稻磷含量在各器官中分配比例
  • 7.2.3.5 水稻植株钾含量及钾素阶段吸收量
  • 7.2.3.6 水稻钾含量在各器官中分配比例
  • 7.2.4 不同施氮量及秸秆还田对覆膜旱作水稻氮、磷、钾营养特性的影响
  • 7.2.4.1 水稻植株氮含量及氮素阶段吸收量
  • 7.2.4.2 水稻植株磷含量及磷素阶段吸收量
  • 7.2.4.3 水稻植株钾含量及钾素阶段吸收量
  • 7.2.4.4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
  • 7.2.4.5 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
  • 7.3 讨论与结论
  • 8 覆膜旱作对水稻Fe、Mn、Cu、Zn含量的影响
  • 8.1 材料和方法
  • 8.1.1 试验设计
  • 8.1.2 取样及测定
  • 8.1.3 统计分析
  • 8.2 结果与分析
  • 8.2.1 覆膜旱作对水稻植株铁浓度和含量的影响
  • 8.2.2 覆膜旱作对稻植株锰浓度和含量的影响
  • 8.2.3 覆膜旱作对水稻植株铜浓度和含量的影响
  • 8.2.4 覆膜旱作对水稻植株锌浓度和含量的影响
  • 8.2.5 覆膜旱作对水稻植株地上部微量元素吸收总量的影响
  • 8.3 讨论与结论
  • 9 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论文不足点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整理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栽培方式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3(02)
    • [2].不同栽培方式和稻草还田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有效性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3(12)
    • [3].三年定位试验覆膜旱作与施用包膜尿素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陕西农业科学 2016(06)
    • [4].传统水作及覆膜旱作下包膜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2(03)
    • [5].连续覆膜旱作稻氮、磷、钾养分分布特征探讨[J]. 土壤通报 2010(01)
    • [6].覆膜旱作对水稻抗倒性的影响(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08)

    标签:;  ;  ;  ;  ;  ;  ;  

    连续覆膜旱作稻田土壤肥力及水稻营养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