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冲突·化解:劳资冲突的协调机制研究 ——一种社会学的分析理路

转型·冲突·化解:劳资冲突的协调机制研究 ——一种社会学的分析理路

论文摘要

论文以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出发,在充分运用社会学理论及其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影响社会和谐建设的主要因素——劳资冲突,它的产生的原因与现状、它的结构与功能、它的关系与行动、劳资冲突的化解手段及其机制等内容,最后,对当前我国高发的劳资冲突的化解核心出路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反观西方社会对劳资关系及其冲突的协调机制的建设历程,阶段性的社会背景成为其建立、改善与调整劳资关系的出发点。同样,我国正在快速经历的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这一阶段性过渡社会的矛盾、任务、特点与价值取向等因素成为了影响和决定我国劳资关系及其冲突的协调政策、手段与机制的重要方面。当前,在我国劳动力的无差别供给与资本的绝对强势的情况下,劳资冲突诱因更多表现为资方对劳方权益的侵犯后的矛盾激化。资方对劳方的权益侵犯体现在工作过程的方方面面,其中,劳方的工资待遇和劳动安全权益受损成为当前劳资冲突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我国劳资冲突的产生、发展、形成与爆发,与企业规模、企业结构、劳资构成、劳资关系等因素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企业规模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劳资冲突多表现为一种潜在的、隐性的状况,而企业规模较小,劳动密集的企业,劳资冲突多以显性的、激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劳资各自不同的特点,包括年龄、籍贯、文化程度、生活经历、性格特点、拥有的社会资本量等因素,将影响到劳资冲突中各自的行动。劳资日常“生活世界”的互动中积淀和形成的合作、内耗、对抗关系,将使劳资行动相应表现为协调、妥协、阻隔等取向。当前,我们对劳资冲突的作用缺乏全面的认识,我们往往过于强调了其对社会和谐、企业稳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功能和风险,忽视了劳资冲突对社会自身调节能力的更新,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社会制度与企业制度建设的提升所带来的“正”功能和契机,这种思维能力与模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协调劳资冲突的各项实质性政策与措施的出台,从而加大了化解劳资冲突的难度。劳资冲突的化解存在着多种方式与手段,如果从官方认可的角度,可以将其分为:非正式途径与正式化途径。当劳资冲突发生后,在面对众多化解手段时,劳资双方,尤其是劳方,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手段与行动策略来应对资方的侵权行动,主要基于资方的力量、政府的治理、雇员的力量、社会动员力等因素及其力量对比后的权衡。对于个体行动来说,劳资双方的力量对比,将决定着劳方的行动策略;对于集体行动而言,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四个因素中政府的治理模式、治理理念、介入程度以及有效作为,和以大众传媒为主要构成力量的社会动员力将直接影响集体行动的效果和成败。劳资双方对行动策略的运用与变化,多是出于一种理性选择,尤其是经济理性的博弈过程,在劳资冲突的过程中,资方经过权衡行动妥协与对抗的收益来决定其行动方案,政府通过充分考虑控制与保护的回报来决定其参与、介入与作为的方式,劳方经过对生存与生活的反复权衡来决定其采取的行动策略,社会支持力通过对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体切身利益的思量后决定其支持的矢与度。总体而言,劳资冲突的化解过程及其机制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系统。处在社会加速转型期的我国,高发的且不断激化的劳资冲突的化解应具备一些基本的理念、路径和核心出路。从对劳资冲突功能的全面认识出发,我们对劳资冲突的化解理念应坚持一种理想类型与事实之法:最大和谐与适度冲突;从政府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中所实际体现出的主导作用的现实出发,当前劳资冲突化解的现实路径应是政府主导下的整体平衡与多元协调机制;从制度与法律本身具有“非人格化的客观力量”和避免政府成为劳资冲突的矛头的角度出发,我们化解劳资冲突的核心出路:转移和化解冲突于制度。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引论
  • 第一章: 研究的缘起与研究综述
  • 一、缘起
  • 二、研究综述
  • (一) 国外关于劳资关系及其冲突的研究
  • (二) 国内关于劳资关系及其冲突的研究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视角与方法论依据
  • 一、理论视角
  • (一) 冲突理论
  • (二) 行动理论
  • (三) 社会资本论
  • (四) 博弈论
  • 二、方法论依据
  • (一) 敏感问题研究的尴尬
  • (二) 具体研究方法
  • 第三章: 研究个案简介
  • 一、研究企业简介
  • (一) 个案: A──中山市某出口外销鞋厂
  • (二) 个案: B──深圳特区龙岗区某家私公司
  • (三) 个案: C──深圳市宝安区某电子公司
  • (四) 个案: D──东莞市某电子公司
  • (五) 个案: E──中山市小榄镇某实业公司
  • 二、问卷调查对象的构成
  • (一) 性别构成
  • (二) 年龄特征
  • (三) 文化程度
  • (四) 收入水平
  • (五) 样本在企业中的工作时间
  • 三、访谈对象的构成
  • (一) 企业主及其构成
  • (二) 员工及其构成
  • 第二部分 社会转型期的劳资冲突
  • 第四章: 劳资冲突的背景:社会转型
  • 一、社会转型
  • 二、转型背景下中国阶段定位
  • 三、劳资冲突复杂性与特殊性:历史经验与现实选择
  • (一) 历史的经验
  • (二) 现实的可能
  • 第五章: 劳资冲突:原因与现状
  • 一、劳资冲突的原因
  • (一) 劳资冲突的根本原因
  • (二) 劳资冲突的背景原因
  • (三) 劳资冲突产生的具体原因
  • 二、劳资冲突现状:基于样本的调查
  • 第六章: 劳资冲突:结构与功能
  • 一、企业规模与劳资冲突
  • 二、雇员结构与劳资冲突
  • 三、雇主构成与劳资冲突
  • 四、正与负功能
  • 五、潜与显功能
  • 六、强与弱功能
  • 第七章: 劳资冲突:关系与行为
  • 一、合作关系与协商取向
  • 二、内耗关系与妥协取向
  • 三、对抗关系与阻隔取向
  • 第三部分: 劳资冲突的化解
  • 第八章: 劳资冲突的化解途径
  • 一、非正式途径
  • (一) 消极内耗
  • (二) 罢工对抗
  • 二、正式化途径
  • (一) 中介协调
  • (二) 集体谈判
  • (三) 契约规制
  • 第九章: 劳资冲突化解的背后:因素分析·力量比较
  • 一、资方的力量
  • 二、政府的治理
  • 三、雇员的力量
  • 四、社会动员力
  • 第十章: 劳资冲突化解的实现:利益权衡·方案选择
  • 一、妥协与对抗的收益
  • 二、控制与保护的回报
  • 三、生存与生活的权衡
  • 四、社会支持的矢与度
  • 第十一章: 一场罢工行动化解始末的简要实证分析
  • 一、E企业劳资冲突状态
  • (一) 资方的“印象”
  • (二) 劳方的状况
  • 二、除了罢工,别无它法
  • 三、罢工过程中的劳资较量
  • (一) 劳方的行动
  • (二) 资方的行动
  • 四、罢工缘何失败
  • 余论:社会转型期劳资冲突协调的核心内容
  • 一、理想类型与事实之法:最大和谐与适度冲突
  • 二、现实路径:政府主导下的整体平衡与多元协调
  • 三、核心出路:转移和化解冲突于制度
  • 参考文献
  • 附录: 《建设私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研究》(调查问卷)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劳资关系模式的选择——基于西方国家的经验[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1(01)
    • [2].《守法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以甲企业对劳资关系的处理为例》简介[J]. 广东培正学院论丛 2016(01)
    • [3].公有资本、“劳动平等”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基于马克思劳资关系及其相关理论的拓展分析[J]. 南开经济研究 2019(06)
    • [4].劳资关系的现代演进——评杨在军博士:《中国劳资关系近代转型研究——劳方、资方与政府关系视角》[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20(03)
    • [5].近代劳资关系的创新成果——评《中国劳资关系近代转型研究》[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8(04)
    • [6].我国劳资关系文献综述[J]. 西部皮革 2018(02)
    • [7].民营企业劳资关系构架——评《博弈与制衡:民营企业劳资关系体系研究》[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8(02)
    •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劳资关系研究[J]. 改革与战略 2018(01)
    • [9].《冲突与协调:日韩两国劳资关系变迁的比较研究》[J]. 国际论坛 2018(02)
    • [10].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对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意义[J]. 现代商贸工业 2018(12)
    • [11].我国企业当代劳资关系特征研究[J]. 经济论坛 2018(06)
    • [12].如何构建和谐的企业劳资关系[J]. 人民论坛 2018(20)
    • [13].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语境下的劳资关系探析[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6(05)
    • [14].劳资关系形态究竟有多复杂?--论工作场所中劳资合作与冲突的多样性与相容性[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7(01)
    • [15].劳资关系氛围五维度对员工心理安全和工作嵌入的影响——基于中国广东和山东两地民营企业的实证研究[J]. 管理评论 2017(04)
    • [16].企业个体劳资关系冲突的传染性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17].古典劳资关系理论缺陷及对其的发展与应用研究[J]. 经济问题 2017(06)
    • [18].经济新常态下劳资政三方关系战略选择与劳资关系的走向——评《国家、资本、工人与广东地区劳资关系研究》[J]. 江汉论坛 2017(03)
    • [19].我国劳资矛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9)
    • [20].企业个体劳资关系研究——兼论国有垄断企业个体劳资关系[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01)
    • [21].让工会成为推动企业劳资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J]. 人力资源管理 2016(01)
    • [22].劳资关系网络化背景下的劳工权益协调机制研究[J]. 当代经济 2015(35)
    • [23].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对我国民营企业劳资关系发展的启示[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05)
    • [24].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下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失衡问题探究[J]. 金融经济 2016(16)
    • [25].劳资关系相对平衡的演化路径分析——基于政府行为选择的视角[J]. 现代经济探讨 2015(11)
    • [26].基于网络经济二重性视角的劳资关系研究——评《网络经济时代劳资关系的嬗变与重构》[J]. 海派经济学 2017(01)
    • [27].简析近代英国政府在劳资关系中的角色变化[J]. 青春岁月 2017(13)
    • [28].近代英国劳资关系的全景透视——评刘金源等著《英国近代劳资关系研究》[J]. 世界历史 2013(03)
    • [29].王滨钱用来缓和劳资关系更好[J]. 商务旅行 2009(10)
    • [30].开启劳资关系的新时代[J]. 厦门航空 2010(07)

    标签:;  ;  ;  ;  

    转型·冲突·化解:劳资冲突的协调机制研究 ——一种社会学的分析理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