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气象信息;交通安全;气象服务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交通的迅猛发展,各类交通事故发生越来越频繁,交通安全保障问题日益凸显,给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以及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均带来极其严重的威胁,而气象因素是导致各类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因子之一,必须受到气象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本文以气象信息现代化与交通安全的关联性为出发点,首先论述了气象信息现代化的内涵,接着着重探讨了交通安全对气象信息现代化服务的需求,最后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策略,尽可能的降低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气象信息现代化的内涵
信息化是现代化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大趋势,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的中坚力量。面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国际科技前沿,根据我国气象事业发展实际,2015年9月,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全国气象局长工作研讨会议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观测智能、预报精准、服务开放、管理科学的智慧气象,是气象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转变气象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在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全面加强气象部门党的建设的新阶段,提出智慧气象的理念,立足于气象信息化,基于气象科技进步,为气象业务、服务以及管理注入“智慧”元素,以实现更高水平的气象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在“智慧交通”气象服务方面的现代化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初步建立了国、省两级公路交通气象精细化要素预报业务,江苏、安徽、河北等试点省开展公路交通高影响天气短临预报预警和基于影响的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为地方交通安全提供了可靠的现代化智慧气象服务保障。
2.交通安全对气象信息现代化服务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类交通工具广泛普及,人们出行更为方便快捷,交通发展迅猛,交通安全事故发生几率不断攀升,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交通安全事故和气候变化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因为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变化多端,安全行车存在诸多隐患,这些均导致天气因素成为我国一种十分常见的造成交通安全事故的原因。据交通管理部门相关资料显示,在所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因复杂天气引发的安全事故达到30%,大风、大雾、低能见度、积冰、暴雨、沙尘暴、洪涝、积雪等均属于对交通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的主要气象灾害。例如2007年2月28日,由于狂风天气,5807次旅客列车(乌鲁木齐至南疆阿克苏)导致11节车厢发生脱轨侧翻,致使4名旅客死亡,受伤上百人;2011年4月5日凌晨,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西外环至乌昌路辅道,因路面结冰八车连环相撞,13人受伤,其中3人重伤,附近赶去的2名特警在救援中也不同程度受伤;2016年12月9日、10日、11日,受北疆大雾天气的影响,能见度极低,乌奎高速公路等多个路段接连三天发生3起交通事故,导致多人受伤……,这些事故均充分给公众一些警示作用,交通系统抵御气象灾害依然比较薄弱,构建现代化气象信息服务保障体系尤为必要。
3.气象为交通安全提供现代化信息服务的建议策略
3.1强化部门联动机制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气象机构应该同交通、公安等相关部门构建部门间的联动机制,不断建立健全现代化的交通沿线气象监测系统、交通气象数据库系统、交通管理信息与交通事故信息系统、交通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配套的通信系统,为广大人民群众、公安部门以及交管部门提供全面的交通气象信息发布以及共享服务。与此同时,交通设计以及建设部门在对高速公路、桥梁、铁路、隧道等道路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应该在气象单位的帮助下,将道路沿线的气象监测系统建设划到整体基础设施预算中且不断建立健全。
3.2气象信息为交通服务精细化举措
3.2.1构建交通项目建设的气候论证以及评估制度
气象部门可以从气候方面分析铁路、桥梁、公路、隧道等相关交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为设计以及决策部门提供决策服务。气候信息服务需要分析的内容涉及到交通沿线降水、湿度、气温、风、地温等气象要素特征以及能见度、大雾、暴雨、洪涝、沙尘暴、暴雪、积冰、大风、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性天气、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还涉及到这些灾害和交通安全运行的之间关联性的分析,这样才能制定精细化灾害预警等级,构建应用广泛的交通灾害性天气评估办法以及应用系统。根据交通、气象数据信息的融合能够通过雨强、最大风力等参数评估资料,为城市路段排涝、桥梁抗风性以及隧道泄洪等设计与施工提供重要支撑。
3.2.2建立健全交通沿线气象监测网
对影响交通安全的气象灾害天气预报方法进行研究,尤其是高速公路沿线大雾等低能见度的预报方法。气象工作人员应该充分借助于天气学原理以及沿线历史气候观测资料,依据大范围的天气形势以及小范围的气象监测,同时和局地的地理特征进行结合,对大雾形成的主要天气类型进行研究,逐步完善能见度的预报技术;针对铁路运输,要积极开展交通沿线暴雨、沙尘暴、局地大风等灾害性天气与暴雨引起的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沿线次生灾害的预报展开分析研究;还应该构建监测信息、交通安全信息以及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共享发布系统,为交通指挥调度部门结合气候信息情况,制定限速以及交通管制等防灾决策。
3.3制定公众服务产品
气象部门可以将气象大数据、交通信息数据,还有地理信息、相关事故大数据进行多数据的融合,凭借其研究开发出更为精细化、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好的交通气象服务产品:例如结合降雪、大雾、沙尘暴、暴雪等产生的低能见度对交通的影响,可以分析研究视程障碍指数;针对降水、降雪等不同致灾的气候因子以及所产生的路面积水、结冰等信息,依据道路摩擦力的各类影响,分析出道路湿滑指数。根据上述研究,以火车站、汽车站、飞机站、高铁站等交通枢纽为出发点,定位目的地,结合火车到站、公路交通拥堵、航班到站和沿线气候状况等信息,依据交通位置以及视频等相关数据做出整合运算,为人们提供最理想的路线,提醒广大旅客或者驾驶人员进行有效应对。
4.结语
交通安全不仅事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会高速发展以及气象信息现代化的今天,气象部门应该积极同交通、公安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联系,强化部门联动机制,构建交通项目建设的气候论证以及评估制度,充分利用现代气象以及相关科技,建立健全交通沿线气象监测网,并凭借大数据技术制定公众服务产品,为交通安全运行提供强有力的现代智慧气象信息服务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利,汪林.不利气象条件对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J].公路交通科技,2011(增刊1):120-123.
[2]于伟娟.许昌市交通安全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初探[J].科技风,2013(7):192.
第一作者简介:李党轩(1979-),男,汉族,河南洛阳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气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