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女性文学批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态女性,文学批评,话语建构
女性文学批评论文文献综述
王永超[1](2019)在《国内生态女性文学批评的话语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女性地位的逐步提升,女权意识的不断增强,文学界开始对女性生态形象的研究,对于这种现象,应该从生态女性文学角度进行批评文化的建立。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女性的声音,都在认真考虑其文化前景,所以在国内推行生态女性文学批评话语建构的研究很有意义。(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2期)
徐敏[2](2019)在《以萧红作品看我国女性文学批评之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萧红作品自问世以来,便经历了不同时代专家学者的多重批评,每一阶段的女性文学批评内涵的丰富,都会赋予萧红作品独特的研究视角。在立足萧红作品的基础上,分别从叁十年代政治批评为主、八十年代文学批评归位、九十年代多元批评全面推进的文学批评走向,探讨我国女性文学批评之流变,以具体可感地把握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内在演化轨迹。(本文来源于《济南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林佳宬[3](2019)在《属于女性自己的批评—伊莱恩·肖瓦尔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伊莱恩·肖瓦尔特是美国着名的女性主义批评家、美国女权主义批评的创始人之一。她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英美女性文学批评有着重大的影响,对美国女性文学史的建立,女性解放运动的方向等都提供了可行的方法。本文主要从叁个方面阐释她的理论和观点:第一章,梳理肖瓦尔特归纳的文学史观。包含女性亚文化、女性传统、女性文学史,以及肖瓦尔特整理分析文学史中的离散女作家,归纳其文学史观中最重要的女性自我意识发展过程。第二章,评述肖瓦尔特构建的女性批评理论。梳理女性创作受到的双重困境、双声话语,建立女性中心批评,还包括肖瓦尔特对女性美学的产生以及双性同体设想的批判组建其女性文学理论中最具特色的女性中心批评学面貌,由此延伸至其运用女性中心批评对疯狂女性的研究,探讨文学批评发展。第叁章,论述肖瓦尔特女性文学批评产生影响,探讨她的理论在西方的影响和所受到的攻击,并阐述其理论对中国女性批评的影响,体现其理论具有的独特桥梁作用。总而言之,本文将围绕她的着作和论文进行评述,分析和归纳女性文学史观以及女性文学批评建构,全面研究肖瓦尔特理论的魅力,为中国女性学者了解西方女性主义,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推动中国女权主义发展提供令人振奋的思路。(本文来源于《闽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林佳宬[4](2018)在《肖瓦尔特的女性文学批评与文本互文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伊莱恩·肖瓦尔特是美国着名的女性主义批评家,是美国女权主义批评的创始人之一。她强调女性文学应该属于自己,应该察觉到女性自身的隐喻和与男性文学中的互文关系,从米兰达和简·爱等主人公形象入手,探索女性如何摆脱过多的男权阻碍并且提醒女性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局限,通过这种探索为女权主义者在寻找发展中提供了有力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35期)
张丽丽,张莉,兰玉玲[5](2018)在《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研究视域下的文学批评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文学批评是最常见的文学表现形式。华裔女性作者从某一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品评,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丰富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类别,而这也使得在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研究下的文学批评具有多样性、特殊性、必然性以及全面性。基于这一前提,通过研究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在文学批评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白其多样性、特殊性、必然性以及全面性。(本文来源于《林区教学》期刊2018年07期)
张丽丽,于佳宾,王舒婧[6](2018)在《女性主义批评与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主义批判是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这种理论主要是从女性的角度来评断文学作品,深入研究女性主义批评与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有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而推动当代文学的快速发展。本文就女性主义批评与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了相关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8年06期)
陈静[7](2018)在《中国近现代女性文学批评初论——基于《妇女杂志》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女性比较活跃的文学批评活动始自晚清,20世纪上半叶逐步走向成熟。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妇女杂志》(1915-1931)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行量最大、发行时间最久、覆盖面最广的女性期刊。《妇女杂志》在一定层面上颇能反映中国近现代女性文学批评活动的发展历程与特征。《妇女杂志》共刊登了46位女性撰写的53篇文学批评作品。以1920年为界,女性文学批评的语体和内容均有较大变化:由文言走向白话;由诗文评模式走向现代学术评论;批评对象由中国古代诗文拓展到古今中外文学。1920年代,女性文学批评者们从不同角度论证了女性写作的正当性,在理论层面上扫清了女性从事文学创作的障碍,完成了自清中叶以来女性为自身写作正名的漫长历程。(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林小平,冯兵[8](2018)在《论文学心理批评视阈下的女性文学——以艾丽丝·门罗小说的荣格分析心理学解读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心理批评注重对文学作品中角色心理结构与作者创作心理等的层层剖析,而女性文学尤重心理描写,也就尤为适合这一批评模式。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是当代西方女性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多以女性视角来描写小镇女人的工作、生活、婚姻及家庭琐事等,以简单的故事揭示事物的多面性和人性的深度。依据荣格分析心理学中集体无意识之原型理论的基本要素——对自我影响最为频繁的阴影、阿尼玛/阿尼姆斯以及自性理论,审视其短篇小说集《逃离》,可见其中的女主人公们逃离现实生活的真正根源主要在于女性追寻自我的深层精神需求。而门罗小说的艺术魅力就正在于对人物心理的精细刻画,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丰富隽永的人文情怀。(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康艳,修雪枫[9](2017)在《辽宁女性文学批评实践的多面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辽宁的女性文学批评参与了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的同步性发展,同时也与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具有类似的文化逻辑。面对丰富的女性作家创作和西方理论的引进,女性文学研究者个体性的思考必将深入到女性意识探求的领域,如何确立女性的主体性激发了辽宁女性文学批评的生成。不同的学术成长经历和个性品质也注定了辽宁女性文学批评实践的丰富与精彩。(本文来源于《石家庄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陈静,王蓓[10](2017)在《中国近代女性文学批评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女性文学批评,指写作或出版于1840—1919年间女性所写的文学批评作品。其内容涉及诗、文、词、弹词、小说、戏剧等文学类型或作品;形式包括诗文选本、诗话、词话、论诗诗、题词、诗文序跋以及杂见于其他作品中的文学言论等。在文艺学、近代文学、文学批评史等相关学科领域中,近代女性文学批评尚处于缺席状态。近十数年来,清代女性文学批评研究兴起,间接为之提供了部分资料与研究成果。但囿于资料、观念等原因,近代女性文学批评研究还十分薄弱,有大量空白需要填充。近代女性文学批评的文献数量远超想象,近代实可称为女性文学批评的自觉时代,其学术价值毋庸置疑。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近代女性文学批评有四个基础性问题:近代女性文学批评文献的辑录与整理;近代女性文学批评的核心命题;代表性作品与作者研究;近代女性文学批评的历史地位。(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期刊2017年02期)
女性文学批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萧红作品自问世以来,便经历了不同时代专家学者的多重批评,每一阶段的女性文学批评内涵的丰富,都会赋予萧红作品独特的研究视角。在立足萧红作品的基础上,分别从叁十年代政治批评为主、八十年代文学批评归位、九十年代多元批评全面推进的文学批评走向,探讨我国女性文学批评之流变,以具体可感地把握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内在演化轨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性文学批评论文参考文献
[1].王永超.国内生态女性文学批评的话语建构[J].北方文学.2019
[2].徐敏.以萧红作品看我国女性文学批评之流变[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9
[3].林佳宬.属于女性自己的批评—伊莱恩·肖瓦尔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探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
[4].林佳宬.肖瓦尔特的女性文学批评与文本互文性探究[J].北方文学.2018
[5].张丽丽,张莉,兰玉玲.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研究视域下的文学批评教学[J].林区教学.2018
[6].张丽丽,于佳宾,王舒婧.女性主义批评与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8
[7].陈静.中国近现代女性文学批评初论——基于《妇女杂志》的考察[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8].林小平,冯兵.论文学心理批评视阈下的女性文学——以艾丽丝·门罗小说的荣格分析心理学解读为中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9].康艳,修雪枫.辽宁女性文学批评实践的多面向[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
[10].陈静,王蓓.中国近代女性文学批评刍议[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7